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参见各种各样的会议,但五月三十日晚上在江阴参加的会议,却是我迄今为止所有参会体验中最独特的一次!
江阴第二实验小学,举全校之力,在大剧院里,为一个普通的六年级学生,举办了一个专场的读书成长报告会。
数百位家长、几十位嘉宾、上百位老师、几百个孩子,济济一堂,在安静的氛围里,聆听一个女孩读书成长的故事。
左卉婧,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五岁开始读书,从绘本到童话,从唐诗宋词到现代美文,从《红楼梦》到《资治通鉴》……一个小学生的阅读量几乎超过了很多大学本科生。
广博的阅读,深厚的积累,让她具有了远超同龄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让她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写作:在笔记本上,在随便一张什么纸上,信笔写来,洋洋洒洒,文采沛然,出语惊人。
报告会一开场,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嘉宾介绍,一群孩子,在优雅的音乐里,用天籁般的童音,开始朗诵左卉婧的作文:
周日,我在不停颠簸着的公交车上昏昏欲睡。忽然看见一排河岸边的柳,脑海里闪过一句学过的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不由得感慨这种场景的陌生与遥远。唉,羡慕古人。
古人可以在茂林修竹,流水环绕之地吟诗作赋、畅叙幽情,就如兰亭会那般。而如今的我们生活愈加安逸、便捷,却早失了那份风雅的冲动。即使偶尔有了雅兴,游览之时,望见那一个又一个的广告牌,一辆又一辆轿车,一句又一句极尽夸张做作的宣传标语,顿时兴致全无。如此境遇,怎能不对古人心生羡意?
古人能在天涯海角之远时仍心心相念。千里传书,文字里尽是透出相惜相珍。而如今的我们,通讯愈加方便、快速,却早失了这份至纯至真的感动。即使偶尔有了几个谈得来的朋友,也感陌生,彼此间总因诸多理由隔开了心。或许只有古人才能拥有那天涯若比邻邦的感觉罢。唉,羡慕古人。俞伯牙可以为了钟子期绝琴,高渐离亦可以为了荆轲赴义,现在的友情却慢慢淡了那一份忘我。按说如今联系的方便应使友谊愈浓才是,其可怪也吁!
若非亲历,你很难想象这样的语言和感慨出自一个小学女生之手!
在五月三十日这个寻常的夜晚,在江阴二实小举办的这场独特的读书报告会上,所有人都确立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阅读,让一切皆有可能!
参加这场为一个孩子举办的读书报告会,还有一点很深的感慨:
一些学校,为了做一场会议,花上大量的人力物力,请来各级领导专家,轰轰隆隆,热热闹闹,全校忙成一锅粥,结果除了领导的几句嘉许之外,孩子们一无所获——因为这些活动,压根就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存在,没有考虑孩子的需要。而江阴二实小,却反其道而行之,专门为一个孩子兴师动众,举办专场会议。看上去是为一个孩子举办的活动,但它实际上是为全校所有孩子、为所有家长举办的活动,它向孩子们传递了强烈的信号:读书吧,书中有智慧,书中有情趣,读书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它也给所有家长指出了家庭教育的基本路径——让孩子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如果学校所有活动,都能围绕孩子而举行,都能以孩子为主体,都能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和呵护,那么真的教育也就距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