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2]因一篇《探访平湖衡中》的报道,衡水中学的浙江分校大火,顺着这股苗头,群众开始吃瓜,媒体一拥而上,结局又回到老问题上。明明知道素质教育才符合人性的基质,却依旧在应试教育的沼泽地里挣扎,这是病,却难以治疗。
按照官方的通报,衡水中学作为“高考工厂”,提前招生掠夺生源,有违应试教育的初衷。然而,从现实的教育中,即便学校已经开始减负政策,家长们依旧不忘“起跑线上”的概念,学校教得少,就要继续参与社会组织的各种班,总之比别人家孩子学的多,补得多,就觉得有种领头羊的感觉。
现实的价值托盘里,多数时候充满焦灼,一边嗤之以鼻类似报道中的逻辑,一边却又拼了命的在应试教育里摸爬滚打。高度竞争的应试,使学校和家庭把目光完全聚焦在孩子的升学考试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孩子人生终极目标的引领。思想狭隘的学校、家长,也只能用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娶好老婆、找好工作、升官发财去刺激孩子的欲望,希望能打破阶层固化,登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只可惜,多数时候并非能一贯而成,名校资源的客观存在,现实观念的难以破局,闯不出国门,想在国内搞素质教育,就注定夜不能寐,看不到未来。像“衡水中学”这种抢手学校,之所以能被推到风口。讲真,还是因为个别孩子进不去,享受不到“理想的教育资源”,才会有歇斯底里闹幺的节操出现,
虽然,官方一再强调“教育理念”,可是,家长们真不在乎这个问题。许多家长和老师也明白,孩子今天学的知识,很可能他们一辈子都用不上,但为了应付考试,又不得不逼着孩子去学。现在,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已经走出了大批一生只会不断为学历、职称和职位而奋斗的人,他们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搞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无法真正体验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所带给自己的那种自我实现的成功感。
这可能就是应试教育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的深层原因,可是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又没得选,不强力的应试,可能人生更无望。这种焦灼难耐,心口不一的逻辑,让家长们不得不硬着头皮逆流而上。明眼人早已知道,这种硬撸和自嗨的模式,并没有好结果。只是多数家长觉得,能做到优化就优化,最终就算没成功,也就无遗憾。
于此,在我们这个教育环境下,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天天睡眠不足,而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在天天睡大懒觉,这是我国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貌似,那些年欠下的睡眠,要在大学里补回来。有时候想想,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被“应试”了,其实身体也一直不那么灵动。少年起五更,青年睡九点,这种人生的颠倒,想想都觉得滑稽。
然而,这种灾难不仅仍在加深,而且越来越理直气壮。为了“应试”的需要,竟然不相信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基本需求,在“分数才是硬道理”的逻辑下,几乎要把初高中变成“监狱”,变成“考试集中营”。一个孩子不参加补习班,都觉得家长很不负责任的环境里,很难想象孩子能健康到哪里。
我周边的小学生,能在晚上十一点半之前睡觉的几乎没有,作业之多,功课之重,大人看了都有点后怕。对于学校而言,用低分学生的高价择校费来“养活”享受高待遇的高分学生的逻辑还是比比皆是,真是一边追求教育平等,一边自我拆毁去往的索道,看起来很是讽刺。
此刻,你或许明白,为何会有指责衡水中学的逻辑存在,是因为骨子里的僵尸病早已注定这份悲苦的讽刺。太多的人告诉我,如果你有孩子,你也会被推到盲目教育的流水线上助纣为虐,每每想到这样,我自己是失语的尴尬,因为生在荒诞的规则中,你不荒诞,就无路可走。[/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