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中“骗子的河南话”如何搅动不自信的地域情绪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小品中“骗子的河南话”如何搅动不自信的地域情绪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转载美文]小品中“骗子的河南话”如何搅动不自信的地域情绪

楼层直达
龍.

ZxID:622

等级: 大元帅
QQ:201314 5097 以出售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28 0
妖魔化河南人,算是很久远的梗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地域情绪”出来捍卫,当然,争执归争执,对实质的映像并没什么卵用。这不,因小品《取钱》中骗子说的是河南话,就有人就觉得是“地域歧视”、甚至上升到“侵犯河南人名誉权”的高度。

这个由郭冬临、孙桂田、吴江等人所表演的小品讲述的故事是:郭冬临出门帮媳妇买丝袜,在银行门口ATM机附近遇到孙桂田扮演的大妈。大妈遇到电话诈骗,郭冬临识破后为防大妈上当受骗,百般劝阻不要打钱,而大妈偏偏把好心人当坏人。两人互怼起来,爆笑台词、搞笑行为接连上演。惹争议的主要是大妈电话响起后,电话那头的骗子操着一口河南腔。

事情发生后,小品编剧竟然出来澄清道歉,不过回应的并没什么力度,俨然还是想通过和稀泥将事情平息。讲真,这样的事情真还不是什么大事,都什么年代了还玩老乡情和地域主义,你有那份闲心和孝心。可是,大多数河南人真还没把这个事情当事儿。

毕竟,文艺作品归文艺作品,很多反面的梗儿,是有一定的时代沉积的,拿出来晒晒,并没什么不好,何况所有的反面只是在鞭策具有反面人格的败类,为何动不动就往自己身上摸黑,除了不自信和心虚,好像并无别的意味。

“地域情绪”这种消费集体能量的事情,其实,骨子里透着的是不自信和心虚感。说实话,很多时候就是“同温感”太强了,见不得别人说自己的不好,揭自己的短处,只要有不同意见和劈头而来的批评,就觉得如临大敌,耻辱难消,不反击貌似就难以立地。

然而,这或许不是简单的卑鄙行为就能解释的,其实从浩瀚历史来看,总喜欢评个高低贵贱,作为中原地区的河南,算是至南向北的一个介质,不管是文化还是习俗,或许都不是很讨好北方和南方,从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群体的意志画像来看,或许总是被南方和北方称之为异类,所以多数时候,河南人总是被边缘化,被架空起来。直到成为国内舆论场上最不受待见的一戳人。

主流媒体上,虽然不会直言相揭,但是也会旁敲侧击,对河南人进行反面描摹,这并不是一个好事儿,但也不是比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些事不是空穴来风,有对现实的抨击,也有对过去的总结,毕竟活在当下,这些都少不了。

相信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总会有一些不好的群体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并不等于大多数人需要与人渣们一起背黑锅,承受道德的鞭策。这样的思维除了挑事闹事,在意识的池子里,并没有太多担当。很多事情是做出来的,并非靠荒诞和无理取闹争取来的,即便河南人每个人都能靠官司争取来一元钱,那也消除不了长期社会对河南人的偏见,很多事情并非一蹴而就。

有些事情本来已经越来越明了,这样有意的争执,反倒越描越黑,不管河南怎样,河南人怎样。其实,到最后,国人面对的终极问题依旧是我们的国人怎样,并不能因为河南人素质高,就能提高国人的素质水平,有些时候,把道德求平均值真的不是很靠谱,毕竟人有类别之分,道德高低的标准却很难建立。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17-04-28

سيط        青春划成碎片,回旋漫漫长街

半江棠

ZxID:17301818

等级: 元老
配偶: 半盏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4-28 0
人有类别之分,道德高低的标准却很难建立。
学会独处

ZxID:22228330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4-29 0
可是,大多数河南人真还没把这个事情当事儿。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