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武术见了格斗真章连8秒都坚持不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体育沙龙为什么中华武术见了格斗真章连8秒都坚持不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体育新闻]为什么中华武术见了格斗真章连8秒都坚持不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29 0
为什么中华武术见了格斗真章连8秒都坚持不了?
[color=#2b2b2b]只有20秒,别说还手之力,就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杀伤力无穷”的中国武术,见了真章,怎么就这么个场面?[/color]
[color=#2b2b2b]为此,凤凰周刊的公号写了一条长文,很是揭了揭国术的底:[/color]
[color=#2b2b2b]“曾任《武魂》杂志主编的魏瑉(蓝石)先生,他从1989年到1993年期间曾走遍名山古刹寻找传说中的高人,‘我走访了山西、广东、江西、湖北、甘肃、河南、山东、四川……武当、青城、崂山都去过了,甚至还到日本拜会了少林拳法联盟,但结果令人失望。’魏瑉说:‘我拜访到的很多武术家都是一些著名门派的掌门人,论名气、理论在民间可谓一流,但多为‘说故事’——讲述自己或者祖师爷如何如何厉害,哪年曾经打败过某人。他们多是手捧祖宗拳谱讲道,少有常人想像中的实战能力。’”考虑到人身安全,三解就不发厥词评论了。要知道,1930年代武术史家唐豪因为考证某些门派的功法源流,就曾被一群“武林高手”围追堵截,险些就糟了“天诛”,实在是为凤凰周刊的这几位记者朋友捏着一把冷汗。[/color]
[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a/2017_17/6ab1c2222d41da1_size39_w631_h543.jpg[/img][/align][align=center][b]武术史家唐豪[/b][/align][color=#2b2b2b]谁知道哪天会不会有隐居武当山的道士、少林寺的扫地僧出来爆个冷门?[/color]
[color=#2b2b2b]固然心怀忐忑,三解还是忍不住唠唠历史。[/color]
[color=#2b2b2b]过往练家子自述家门,总要说说祖师爷。比如:[/color]
[color=#2b2b2b]武当的创始人是张三丰(一说宋徽宗时人,张三峰,或明初道人张三丰,不是一个人),罗门是罗成(评书《隋唐演义》虚构人物),秘宗拳是燕青(小说《水浒传》虚构人物),通臂的白猿道人(传说为战国时人,白猿,号洞灵子),岳门始祖追到了岳飞,长拳则要供奉赵匡胤的牌位。最逗的要数向恺然《武林英豪传》记载的:“曾听一个拳术家自称是齐家武艺,我不明白齐家是哪个,问他才知道,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color]
[color=#2b2b2b]这笑点就有点奇特了——那这一家子人真要是孙悟空之后,也应该姓孙啊!姓齐算哪门子事?但也从侧面说明这家人应该没啥文化,着急杜撰。[/color]
[color=#2b2b2b]类似路数,清末义和团开坛教拳的时候,算是发扬光大到底了。晚清名士、康有为弟子罗惇曧在《拳变余闻》里就曾细述:[/color]
[color=#2b2b2b]“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七请飞标黄三太,八请前朝冷于冰,九请华佗来治病,十请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率领天上十万神兵。”[/color]
[color=#2b2b2b]这一大群,可不是喊着玩儿,那是义和团的大师兄们请来“神力”加持刀木仓不入的,请来还得供着:[/color]
[color=#2b2b2b]“诸坛所供之神不一,如姜太公,诸葛武侯,赵子龙,梨山老母,西楚霸王,梅山七弟兄,九天玄女。又有供祀小唐者,则小说之年羹尧。最奇者为山西祁相国,则祁文端也。”[/color]
[color=#2b2b2b]姜太公、梅山七弟兄,这是《封神榜》里的人物。[/color]
[color=#2b2b2b]诸葛亮、赵子龙,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color]
[color=#2b2b2b]西楚霸王不必说了,梨山老母可厉害了,又称骊山老母,相传《白蛇传》里的白素贞、《反唐演义全传》樊梨花都是她老人家的徒弟。[/color]
[color=#2b2b2b]九天玄女又称“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那是黄帝的老师,又赐五件宝物帮薛仁贵征东,还授宋江兵法、传刘伯温天书……[/color]
[color=#2b2b2b]这些个祖师、神仙,都是戏台、评书的常客,比较邪门的是年羹尧、祁文端。[/color]
[color=#2b2b2b]年羹尧咱们知道是年大将军,雍正朝的大将。这祁文端可就真逗了,本名祁寯藻,世称“三代帝师”,教育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最出名的不是什么武功秘籍,而是写得一笔好字,号称“楷书称首”。[/color]
[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a/2017_17/61c482b3cc7e41c_size33_w658_h425.jpg[/img][/align][align=center][b][size=2][color=#888888][font=楷体_gb2312, 楷体]2004年在印尼雅加达表演的少林功夫,现实版的“刀木仓不入”,和旧时天桥把式“铁木仓刺喉”算是一脉相承,也曾是义和团神功之一[/font][/color][/size][/b][/align][color=#2b2b2b]当然,按照写《道士下山》小说原著作者徐浩峰的逻辑,王羲之的《兰亭序》都暗含木仓法,金庸的《侠客行》笔画里也有神功秘籍,写字写得好说不准真就是武林高手呢?把晚清武林人和义和拳混在一起说,一方面都沾了“拳”字,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出身背景和知识背景,乃至于向社会宣传形象的方式,根本就是一家子,全都渗透着浓浓的市井范儿,展示出的世界观架构,与民间曲艺、劝善说教和神怪戏剧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color]
[color=#2b2b2b]这种植根于本阶层生存环境的形象设定,信息传播渠道极为有限的传统社会自洽运行,根本就不需要更高级的“包装”,像金庸、古龙、徐浩峰吹得那种层次的牛皮,当时的武林人和老百姓,真心未必听得懂。[/color]
[color=#2b2b2b]等到清末新政和民国的社会大变革,“武林”才又讲出了新的“故事”。[/color]
[color=#2b2b2b]1896年10月17日,上海租界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刊出了一篇文章,针对清朝改革滞后、政治腐败的状态,开篇便形容中国为“东亚病夫”。[/color]
[color=#2b2b2b]不过,与李小龙抱着的匾额不一样,这个“东亚病夫”并没有指向中国人,更没有指向中国的人体质孱弱,骂的是政府……真正把这个原本专属于清政府的衔头扔到全体中国人头上的是梁启超。[/color]
[color=#2b2b2b]1903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尚武》一文中直斥:“合四万万人,而不能得一完备之体格,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color]
[color=#2b2b2b]这一段公案,台湾学者杨瑞松在《想像民族耻辱: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东亚病夫”》(刊于《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3期)一文中写得清楚明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检索。[/color]
[color=#2b2b2b]本文要说的是,梁启超虽然写的是“论尚武”,尚的却不是武术,而是军国民教育,或者说体育。[/color]
[color=#2b2b2b]“故欧洲诸国,靡不汲汲从事于体育,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踘蹴、角抵习射、击木仓、游泳、竞渡诸戏,无不加意奖励,务使举国之人,皆具军国民之资格。昔仅一斯巴达者,今且举欧洲而为斯巴达矣。”[/color]
[color=#2b2b2b]简言之,有好体格才好当兵,才好提升军力,办法就是发展体育运动。这一套,1912年担任民国首任教育部长的蔡元培,总结为军国民教育加入了“五育”之中,到1914年,教育家徐一冰上书教育部:“拟请于学校体操科内兼授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必修科以振起尚武精神。”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将“中华新武术”列为各大、中学校体操课正式内容,次年国会辩论通过,此令通行全国。[/color]
[align=center][img]http://p1.ifengimg.com/a/2017_17/43f6c67767b202e_size20_w545_h317.jpg[/img][/align][align=center][b][size=2][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电影《精武门》剧照,现实版的霍元甲“精武体育会”冠以体育之名,曾经得孙中山“尚武精神”题词[/font][/size][/b][/align][color=#2b2b2b]到这个时候,武术有了国术的帽子,与其他“国粹”一起,享受官方保护的待遇,还进入校园,成了体育课的一部分。[/color]
[color=#2b2b2b]到1924年6月,北京体育研究社对北京、辽宁、山东等地40所大中院校体育课程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将武术列为正课的有52.5%,课外开展的占22.5%,完全没有的占25%。(《中国武术史》)[/color]
[color=#2b2b2b]当然,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北洋时代流行的“国粹”保护思潮逐渐被新的救国办法压倒,武术也好,军国民教育也好,终究免不了淡出主流的视野,让位于革命的时代。[/color]
[color=#2b2b2b]然而如果我们把用神怪故事、戏台典故作为武术传承神秘化题材的时代视作“旧时代”,那么上述力图将武术与近代化的义务兵役制体系结合的时代,可以算得上是“大时代”,而重归市井娱乐,用各种半通不通的“传统哲学”玄虚包装武术,进而贩卖武术的时代,恐怕只能算是“小时代”了。《道士下山》原作者徐皓峰在接受凤凰文化采访时,评点金庸继承的是还珠楼主,他的很多武功其实是巫术或者神仙术,古龙的武侠对武打场面的写法是日本浪人小说的写法,而他本人的的文化基础则主要是民国时期北京和天津等地北方武林的口述历史,路子各不相同。[/color]
[align=center][img]http://p1.ifengimg.com/a/2017_17/584ae74448036b0_size25_w558_h371.jpg[/img][/align][align=center][b][size=2][font=楷体_gb2312, 楷体]网上曾经流传的“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老师收徒仪式上推手”视频截图,徒弟一碰“大师”就给打得上蹿下跳,不弱于“神仙术”[/font][/size][/b][/align][color=#2b2b2b]话虽如此,在对“武功”世界尝试解释上面,这几位作者却是一致的,比如徐皓峰在小说中将“木仓”的源流解释为古代天文仪器,将书法运笔与武术联系,就与《侠客行》中看着笔画悟出神功的路子差相仿佛,至于练武成仙和黄裳在《道藏》里读出《九阴真经》也是殊途同归。[/color]
[color=#2b2b2b]归根结底,武侠小说作为虚构作品,总要与现实之间有所沟通,其中所构建的故事才能为人所接受,在21世纪还用《说唐》、《封神榜》当流行元素绝对是花岗岩脑袋,时代变了,营销的花样自然要翻新。当然,也有例外。[/color]
[color=#2b2b2b]比如权力的保护,就能让某些“国粹”一本假黄历抱到死,保护文化多样性本不算坏事,可这21世纪的大众,如果还对这本假黄历当了真,就实在是历史的悲哀了。[url=http://www.ifeng.com/][img]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img][/url][/color]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