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的高低为何非得“乞丐”去戳破?…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素质的高低为何非得“乞丐”去戳破?…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素质的高低为何非得“乞丐”去戳破?…

楼层直达
龍.

ZxID:622

等级: 大元帅
QQ:201314 5097 以出售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30 0
成都一衣衫褴褛的男子,冒雨摆放共享单车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舆论的号角高呼,素质与身份没什么关系。媒体在转述的过程中,为让大众有灵魂的落差感,给男子加上乞丐的标签,用来证明,身份再卑微,也不影响素质的满血迸发。

事实上,这种“刻奇”的逻辑真是多虑,人类的素质高低,灵魂浮动,着实会受身份影响,但这并不是一道宿命题,尤其在都能吃饱穿暖的时代,这简直就不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至于素质问题,深层次而言还得回到人性去窥探,做人的基础打不好,即便学富五车也是败类。

“共享单车”本是个方便大家的创举,也是共享经济现行的一个大胆常识,但从发展的问题上而言,交互技术都不成问题,硬件配套也不成问题,唯独最大的问题是公众的素质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共享逻辑,好好的一手公共牌,却因素质问题几经考验,被社会各种质疑。甚至很多国外的经济学人,认为当下中国的公共素质不适合搞“共享经济”,着实令人感到脸红。

只是,当一个“乞丐”都能帮那些素质不高的人去“擦屁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常识着实很重要。如果都想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社会真的难以前进,有时候发展都能被不堪的素质给绊住脚,到头来大家不便,自己自然也会被绊住。

讲真,这是何苦呢。生活中,恶性逻辑俨然存在很多,把公共设施据为己有,以破坏公共设施显摆自己身份者比比皆是。作为个体而言,或许可以无影响,甚至可能尝到其中的好处和刺激,可是长此以往,不仅仅破坏了周围的良序,甚至影响一个行业的生死,这或许就是素质不高的最大摧毁力。

实际上,单靠素质去维和公共良序,确实难以确保一个行业的正常运行。甚至,都不能很好的维持生活的日常,可是我们的国人却最好这口,明明素质不达标,却还总是一副孔夫子的嘴脸。对于素质的要求,基本是向外严苛,回到自己身上,往往就瞬间鸡肋。这样的时候,将心比心,似乎就成了走过场,到最后只能看到素质整体拉低,越来越不堪入目,难有增益。

媒体们拿一个乞丐出来刺激素质的不高,希望众生能有所转身,回头是岸。这种蒙太奇的手法出发点是好,但或许也是水过地皮湿,并不能解决实际上的干渴。说到底,素质不高真不能怪祖宗,更不能怪大环境。

成天把大环境挂在嘴边的人,扪心自问,可能最没素质,甚至缺乏常识。别看教堂,佛堂前人头攒动,可是那并不是信仰发达的表现。太多事实告诉我们,成天把信仰挂嘴边的人,可能素质也是半斤八两。真正的信仰和素质应该是相通的,和所谓的受教育程度真的没必然关系。

这样的时候,你再去理解和远望乞丐冒雨摆单车。似乎也能理解一些东西,所谓世俗的身份,只不过是财富尺度下的标签,回到人的尺度上,内心友善,互助周边,或许才是生于世事最好的身份。所以,戳破素质高低的利剑,并非乞丐的身份,而是世俗尺度的逻辑。

这就像,多数人围观“人民的民义”时,面对祁同伟的下场,徒然没有憎恶,反倒感到真实,因为多数人的骨子里,都住着一位“祁同伟”。所以,面对现实生活时,才会有满大街的利己主义者流窜。这种骨子里的东西不改变,即便换作谁,都难以有所动容。

谈素质高低本是一个社会学层面的问题,但是在这个层面之上。首先,应该让大家明白一些常识,财富只是身份的一种划分方法,乞丐中不仅有素质很高的人,也有武功盖世的洪七公,厘清这些,再谈素质或许才更有实际意义。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17-04-30

#  青春校园板块欢迎你  #

安于长情

ZxID:6598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4-30 0
成天把大环境挂在嘴边的人,扪心自问,可能最没素质,甚至缺乏常识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