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发朋友圈,治不了雾霾,可是你依旧心心念念,对于童年时天空的怀念不亚于对青春的致敬。可是那又怎样,面对雾霾,你除了戴口罩被骂“装X”,别无选择。为了强劲的GDP增量,眼前的这一切就是最好的见证,能见度越低,似乎KPI越丰满,除此之外,就是你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
真正意义上让PM2.5走入公众视线,认识到雾霾的可怕,还是从柴静的“穹顶之下”开始的。可是,记得那会儿,吃瓜群众们还觉得太装,大V和菜头还撰文“雾霾公关战”给以回应嘲笑。然而,两年过去了,真正意义上的雾霾全面爆发,你才觉得一切不再那么简单,即使你拍红你的大腿,也很难挽回眼前的局面。
我所在的城市,也算的上“塞北青城”,可是从去年开始,蓝天越来越少,天空总是灰蒙蒙,像是久不擦拭的镜子。前些年,戴口罩上班会被认为“装X”。可是,现在放眼望去,满大街的口罩似乎已经成了主流,不戴口罩的反而会被嘲笑成“傻X”。
记得小时候冬天出门,母亲总会给我戴口罩,但绝不是因为雾霾,是怕北方冬天的冷风灌入太多,引起肺炎。如今,这一切都变了,那些在干净的雾里嬉闹的情景,永远只能成为传说了。这不,前些天和朋友吃饭,说道雾霾,朋友还打趣儿:“你说我们的下一代还能知道真正的雾是什么吗”。瞬间,气氛就消散下来。似乎所有人,只能过好自己的今天,对于未来,天知道会怎样,又能怎样?
有关“雾霾”问题,舆论的情绪也是撕裂的。基本上围绕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指标在讨论,可是得出的结论,让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制造雾霾害死人,不制造雾霾饿死人,翻来覆去,有没有雾霾都得死人,这下好了,雾霾被解放出来了,就留下了无谓的争吵和不敢面对的事实,有意思吗?
最直接的痛,曹德旺去美国创业。讲真,没有什么不可以,可是却很直接的说出了普遍不敢讲的事实,并且也对媒体的不担当给出了建议。看到很多观点用民族品牌绑架曹德旺,但是依旧能吸引没脑子的吃瓜者围观泄愤,一窝蜂跟着起哄闹幺儿。
很多人就是这样,你跟他好好说话,他非要跟你闹笑话,你跟他闹笑话了,他说你不正经,最后你终于憋不住正经了一回,他笑着拍着大腿说:“真尼玛会装X”。这就是那些伪民族主义的假面具,不管什么都要上升到民族层面,很容易就让自己成了国家股东,可是有毛用,年底你有分红吗?
你仅有的公共资源蓝天,你都好久没见了。除了在社交媒体上,发牢骚,怀念过去,着实没什么卵用。那些皓洁之夜的华盖和宫殿,金色的太阳照耀的童年,都将成为故事广为传诵,无论是“时”或者“空”,都将以某些人的意志为主流,在朦胧的迷雾中,在庙堂之下呱呱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