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喜欢听音乐,但你可能常备一副耳机,我们平常用的耳机,大多都只有一个单元,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个4单元耳机:1MORE四单元圈铁耳机,一起来看个究竟吧。
这包装...豪!
首先这幅耳机从包装上就下了大功夫,用了一个厚重的纸盒,拿在手上分量十足,在耳机包装普遍简化的年代,这种包装给人的仪式感和满足感注定是真贵的。
包装上采用了翻页式的设计,打开扉页,可以看到有手绘风格的设计稿,整个3单元的动铁和动圈的排列方式也展现在眼前。第二页好似一个玻璃橱窗,耳机和配件陈列其中。
配件相当丰富,有8对不同尺寸的耳塞,其中的三幅是记忆海绵的材质,另外5副是硅胶套,硅胶的比较柔软,但是容易沾染异物。注意,我们这里用词,是异物,而不是耳屎,多么含蓄...
海绵的舒适度更高,夏天带着有些闷热,适合冬天佩戴,但是它比较难套上。总之选择上是足够丰富的,你可以把各个尺寸都试一遍,直到找到那个“钟子期”。
便携盒的表面有类皮质的纹理,虽不知道是不是真皮,但手感摸着还不错。盒子有内部加固,可以很好地保护耳机不受挤压,使用了磁铁贴,存取也更方便。
盒子四周有一道道红织线,与耳机的主色调形成了呼应,走线非常均匀。盒子的大小适中,可以放进很小的口袋,也不会出现显得特别突出,这是一个你出门愿意带的耳机收纳盒。
线夹和飞机转换头表面都有金属的拉丝设计,这让耳机在飞机上有了用武之地,除非你坐最新的波音787梦幻飞机商务舱,可以免费试用Bose QC25,不然普通飞机的那个耳机都是一次性级别的,实在是没法听。
整个耳机从包装到设计,都凸显了一种豪华和品质感,确实有过度包装的嫌疑,但这又怎么样?老子喜欢!这种包装,在开箱时可以给人带来惊喜,也无疑增大了人的心理预期,让我们对于它的音质更加期待。
全金属骚货(The Full Metal Bitch)
耳机在造型上使用了分段的结构,中间的内环透着一圈骚红色,配合精细的开孔和流线型的设计,让它在视觉上富有强烈的冲击感和科技属性。
这种前卫的造型让人联想到飞机的涡轮引擎,铝合金的材质和暗银的涂层也彰显了速度感和厚积薄发的气势。
触控部分也是金属,三个实体按键有清脆爽快的反馈,在操控上支持iOS和Android设备,能在不同设备间自由切换。市面上有不少耳机分两个版本,如果你换了手机,音量就没办法通过触控调节,非常无语。
线材方面,使用了混色的设计风格,芯线包裹凯夫拉纤维,抗折叠方面比苹果小白要好很多。线材本身的软硬度适中,在与衣服摩擦时,耳机里也没有出现闹人的噪音。
耳塞的导管有一定的倾角,比较符合人的耳道,耳机属于入耳式,可能是单元太多,本身的重量较重,佩戴上没有平头式的舒服,长时间佩戴后需要摘下了缓一会儿。
听感:毕竟4单元
耳机的动圈单元用的是钻石碳纤维振膜,不明觉厉。它与3个动铁单元组合,动圈负责中低频,动铁负责高频信号。
几天听下来,耳机的解析力非常优秀,低频的量感十足,瞬态也不错,收放自如。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音频分离度,声音没有被混在一起,在听编曲复杂的歌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而在各种乐器和人声伴唱下,歌手的歌声依然非常有辨识度。
我们选了一首瓦格纳《诸神进入英灵殿》(The Entry of the Gods Into Valhalla)整个乐曲的恢弘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又能捕捉到不同乐器的声音细节。
有人喜欢给耳机定义冷暖,1more这条耳机做的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偏向。低频有劲道,但不哄头,高频比较圆润,不是很刺耳,在不同频段的结合做的比较好,并没有出现圈铁耳机的一个通病。
在听《D.A.N.C.E.》这首歌的表现就比较好,电子变音的频段高,同时配合着砰砰砰的重低音,过渡依旧自然,没听出什么割裂感来。
要说有什么不足嘛?可能耳机在声场上还差着一点,对于距离的判断不是特别明显,比如一些空旷的演唱会,并没有听出乐器在空气中该有的泛音,人的声音有时觉得忽远忽近。
所以,从风格上来看,用它来听流行、电子、交响都是不错的选择。我们找了几个同事,大家普遍表示它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声音通透、热情、饱满、牛逼,一下子就能听出与普通耳机的差距。
可能是高低频的表现太突出了吧,音频上渲染痕迹较重,听久了以后,刚入耳的这种惊艳会有所消退,耳朵有些木了,反而想听下清新自然的中频女声。这有点像在电影院看特效大片,看多了反而有点审美疲劳。
喇叭的阻抗为32欧姆,灵敏度99 dB,实际上还是比较好推,用手机就能实现不错的效果,配合有HIFI模式的手机可以在整个声场和听感上得到提升。我们手上没有独立播放器,也许它能在播放器上发挥出更多的潜力吧。
总之,这款耳机在设计和做工上都相当出色,音质部分也得到了编辑部的一致好评,1299元的价格,在4单元圈铁耳机中,也是很有诚意的。如果你以前听的都是国外大牌,有机会一定要去试听一下这款耳机,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