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综合游戏交流
跑跑卡丁车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QQ微信技术
和平精英
签到统计
社区服务
纪念馆
原神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0
个回复
[影音美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16
发帖
313928
在线
16891小时
精华
0
DB
19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4
0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真诗”,会一直鼓舞中华民族,直到永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文|谢琰
在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中,保存了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诗如其名,写的都是大浪淘沙的情景。其中,除了第八首之外,剩下的八首,分别吟咏了黄河、洛水、汴水、鹦鹉洲头、濯锦江边、澄洲、浙江、潇湘渚等江河。唯有第八首,不但没有描绘具体的景物风俗,甚至连一点描绘性的语言都没有,而是纯粹发表议论:“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这组诗中,是个异类。偏偏是这个异类,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刘禹锡在中唐士大夫中,是一位奋发有为、屡经坎坷而矢志不移的豪杰。他外号“诗豪”,而其性格中,也的确带有“豪杰”之气。
唐顺宗时,有一场很短命的革新运动,希望能够抑制宦官和藩镇,另外也有整治贪官、释放宫女、减轻赋税徭役等多方面的诉求,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刘禹锡就是这场革新的积极参与者。革新很快被宦官所扑灭,领导者王叔文被贬,支持者八人皆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常德,这一年是永贞元年(805)。到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又迁到连州,在广东。长庆元年(821),他又迁到夔州做刺史,在今重庆。长庆四年(824),又改为和州刺史,在今安徽和县。如此浩浩汤汤、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持续了漫长的二十多年。等到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与老朋友白居易同游,白居易禁不住对他说:“二十二年折太多!”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里也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就是刘禹锡大半生的人生历程的写照。《浪淘沙》这九首诗,很可能就是在“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中写成的。
我们查查地图就知道,刘禹锡所贬谪的湖南、广东、重庆、安徽等地,都是水系众多、江湖满地的区域。他在漫长的贬谪生活中,一定走过很多的江河,看过很多次的大浪淘沙,心中涌起过很多次的悲怆、感慨。可贵的是,这位“豪杰”能够从悲怆中冲出、飞升,就像他笔下的“晴空一鹤”一样,排云直上,将豪迈的“诗情”引领到万里无云的碧空。他大笔一挥,遂写道:这里的浪很深啊,我所经历的谗言比浪还要深!这里的沙沉底啦,就像我被迫害、被打压一样!这样的抱怨之辞,我不想再说了!我要学那在大浪中淘金的人,不断磨炼、不断努力,把渣滓都淘汰,见到人生的真金,终究将自己的心灵打磨成一颗熠熠生辉的金子!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知识: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不仅写了作为自然景物的“浪淘沙”,而且描写了生活于江边河畔的人民生活,比如码头、濯锦、淘金。其中,淘金的场景在诗歌中似乎不是那么常见。
事实上,我国古代人民的淘金活动产生很早。《韩非子》里就有“丽水之中生金”的记载,丽水,就是金沙江。《管子》中也有“楚有汝、汉之金”的记录。可见,在刘禹锡贬谪所到的“巴山楚水”,的确很早就有淘金活动。具体怎么淘金呢?宋代朱彧《萍洲可谈》中记载了一种方法:造一个长方形的溜槽,槽中用锯子锯出一些浅痕,放在水中淘洗,最后黄沙被淘洗干净,缝隙里就留下金砂。有趣的是,刘禹锡《浪淘沙》第六首也写了淘金生活:“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这里说,早上云开雾散的时候,就有很多淘金女,结伴来到江边淘沙。贵族美人的金首饰,王侯的金印,都是一遍一遍辛勤淘洗才得到的啊!
由此可见,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名句,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包含丰厚的民族历史积淀和鲜活的个人生活体验,是从生活中感悟的哲理。而这哲理,不能孤立来看,一定要与“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连起来读,才更能体会刘禹锡心中的悲怆与坚强!
贬谪,是我国古代很多正直的士大夫都要经历的重大人生逆境。从屈原,到刘禹锡、柳宗元,到苏轼、黄庭坚,都在贬谪生涯中坚守气节与理想,最终成就了人生的升华与文学的登峰造极。逆境中的坚守,向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一。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不仅表达了逆境中的积极精神,而且为这积极精神灌注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品质。一言以蔽之,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上进心”,更需要“恒心”。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小说中,唐僧的“恒心”似乎没有那么坚定,有时还爱哭。可是,真实历史中的玄奘法师,却是一位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恒心”的伟人。他去印度取经,并不是如小说所言,是奉旨出使,甚至被封为“御弟哥哥”。相反,他是偷偷跟着难民逃出国境的。让他冒如此生命危险的理由,是他觉得中土佛经中的某些道理,讲得并不清楚,或许和翻译者的水平有关。尤其是一本非常高深的佛教经典,《瑜伽师地论》,他没有看到,很渴望亲自去印度学习。也就是说,他怀着追求终极真理的炽烈理想,踏上了极为艰辛的西天取经之路。
一路上,他一边经历着难以想象的危险、困难,一边还不忘记录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宗教文化,这就诞生了一部中西交通史名著《大唐西域记》。至今,印度人研究自己国家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还需要借助玄奘法师的这部名著。到了印度之后,玄奘法师进入那烂陀寺,那是当时顶级的佛教学院。他不但学习了很多经典,而且水平不断提升,以至于他可以熟练地运用梵文与当时印度的其他宗教人士进行辩论。辩论的结果,是他替印度人捍卫了佛教,被佛教徒尊为“大乘天”。取经回国之后,玄奘法师又在长安大慈恩寺主持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他的晚年,就是与古卷青灯相伴到死的。他翻译的众多佛经,至今还在影响着东亚的芸芸众生。这是多么传奇的一生!其中的艰辛与伟大,又是多么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猜测,《西游记》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会为唐僧“配置”几个本领高强的神仙作为“保镖”,可能就是因为,大家实在难以相信玄奘法师能够翻越千山万水到达印度。这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是什么使玄奘法师从“常人”变成“超人”?我想,归根结底就是他追求真理的“恒心”。
“恒心”,让淘金女获得了“真金”。“恒心”,使玄奘法师获得了“真经”。同样是“恒心”,使刘禹锡在漫长的贬谪生涯中,收获了一首“真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真诗”,会一直鼓舞中华民族,直到永远。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Vancci
DB
+15
2017-08-27
# 校园青春板块欢迎你 #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