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影音美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4 0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真诗”,会一直鼓舞中华民族,直到永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文|谢琰

在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中,保存了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诗如其名,写的都是大浪淘沙的情景。其中,除了第八首之外,剩下的八首,分别吟咏了黄河、洛水、汴水、鹦鹉洲头、濯锦江边、澄洲、浙江、潇湘渚等江河。唯有第八首,不但没有描绘具体的景物风俗,甚至连一点描绘性的语言都没有,而是纯粹发表议论:“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这组诗中,是个异类。偏偏是这个异类,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刘禹锡在中唐士大夫中,是一位奋发有为、屡经坎坷而矢志不移的豪杰。他外号“诗豪”,而其性格中,也的确带有“豪杰”之气。
唐顺宗时,有一场很短命的革新运动,希望能够抑制宦官和藩镇,另外也有整治贪官、释放宫女、减轻赋税徭役等多方面的诉求,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刘禹锡就是这场革新的积极参与者。革新很快被宦官所扑灭,领导者王叔文被贬,支持者八人皆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常德,这一年是永贞元年(805)。到元和十年(815),刘禹锡又迁到连州,在广东。长庆元年(821),他又迁到夔州做刺史,在今重庆。长庆四年(824),又改为和州刺史,在今安徽和县。如此浩浩汤汤、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持续了漫长的二十多年。等到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与老朋友白居易同游,白居易禁不住对他说:“二十二年折太多!”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里也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就是刘禹锡大半生的人生历程的写照。《浪淘沙》这九首诗,很可能就是在“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中写成的。
我们查查地图就知道,刘禹锡所贬谪的湖南、广东、重庆、安徽等地,都是水系众多、江湖满地的区域。他在漫长的贬谪生活中,一定走过很多的江河,看过很多次的大浪淘沙,心中涌起过很多次的悲怆、感慨。可贵的是,这位“豪杰”能够从悲怆中冲出、飞升,就像他笔下的“晴空一鹤”一样,排云直上,将豪迈的“诗情”引领到万里无云的碧空。他大笔一挥,遂写道:这里的浪很深啊,我所经历的谗言比浪还要深!这里的沙沉底啦,就像我被迫害、被打压一样!这样的抱怨之辞,我不想再说了!我要学那在大浪中淘金的人,不断磨炼、不断努力,把渣滓都淘汰,见到人生的真金,终究将自己的心灵打磨成一颗熠熠生辉的金子!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知识: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不仅写了作为自然景物的“浪淘沙”,而且描写了生活于江边河畔的人民生活,比如码头、濯锦、淘金。其中,淘金的场景在诗歌中似乎不是那么常见。
事实上,我国古代人民的淘金活动产生很早。《韩非子》里就有“丽水之中生金”的记载,丽水,就是金沙江。《管子》中也有“楚有汝、汉之金”的记录。可见,在刘禹锡贬谪所到的“巴山楚水”,的确很早就有淘金活动。具体怎么淘金呢?宋代朱彧《萍洲可谈》中记载了一种方法:造一个长方形的溜槽,槽中用锯子锯出一些浅痕,放在水中淘洗,最后黄沙被淘洗干净,缝隙里就留下金砂。有趣的是,刘禹锡《浪淘沙》第六首也写了淘金生活:“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这里说,早上云开雾散的时候,就有很多淘金女,结伴来到江边淘沙。贵族美人的金首饰,王侯的金印,都是一遍一遍辛勤淘洗才得到的啊!

由此可见,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名句,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包含丰厚的民族历史积淀和鲜活的个人生活体验,是从生活中感悟的哲理。而这哲理,不能孤立来看,一定要与“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连起来读,才更能体会刘禹锡心中的悲怆与坚强!
贬谪,是我国古代很多正直的士大夫都要经历的重大人生逆境。从屈原,到刘禹锡、柳宗元,到苏轼、黄庭坚,都在贬谪生涯中坚守气节与理想,最终成就了人生的升华与文学的登峰造极。逆境中的坚守,向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一。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不仅表达了逆境中的积极精神,而且为这积极精神灌注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品质。一言以蔽之,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上进心”,更需要“恒心”。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西游记》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小说中,唐僧的“恒心”似乎没有那么坚定,有时还爱哭。可是,真实历史中的玄奘法师,却是一位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恒心”的伟人。他去印度取经,并不是如小说所言,是奉旨出使,甚至被封为“御弟哥哥”。相反,他是偷偷跟着难民逃出国境的。让他冒如此生命危险的理由,是他觉得中土佛经中的某些道理,讲得并不清楚,或许和翻译者的水平有关。尤其是一本非常高深的佛教经典,《瑜伽师地论》,他没有看到,很渴望亲自去印度学习。也就是说,他怀着追求终极真理的炽烈理想,踏上了极为艰辛的西天取经之路。
一路上,他一边经历着难以想象的危险、困难,一边还不忘记录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宗教文化,这就诞生了一部中西交通史名著《大唐西域记》。至今,印度人研究自己国家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还需要借助玄奘法师的这部名著。到了印度之后,玄奘法师进入那烂陀寺,那是当时顶级的佛教学院。他不但学习了很多经典,而且水平不断提升,以至于他可以熟练地运用梵文与当时印度的其他宗教人士进行辩论。辩论的结果,是他替印度人捍卫了佛教,被佛教徒尊为“大乘天”。取经回国之后,玄奘法师又在长安大慈恩寺主持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他的晚年,就是与古卷青灯相伴到死的。他翻译的众多佛经,至今还在影响着东亚的芸芸众生。这是多么传奇的一生!其中的艰辛与伟大,又是多么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猜测,《西游记》的故事之所以会产生,会为唐僧“配置”几个本领高强的神仙作为“保镖”,可能就是因为,大家实在难以相信玄奘法师能够翻越千山万水到达印度。这超出了常人的想象。是什么使玄奘法师从“常人”变成“超人”?我想,归根结底就是他追求真理的“恒心”。
“恒心”,让淘金女获得了“真金”。“恒心”,使玄奘法师获得了“真经”。同样是“恒心”,使刘禹锡在漫长的贬谪生涯中,收获了一首“真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真诗”,会一直鼓舞中华民族,直到永远。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7-08-27

#  校园青春板块欢迎你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