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自我立 福自己求:四大“处世立命奇书”精华24句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原神
跑跑卡丁车
综合游戏交流
纪念馆
校园青春
虚拟交易发布
签到统计
QQ微信技术
动漫剧场
社区服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命自我立 福自己求:四大“处世立命奇书”精华24句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0
个回复
[影音美图]
命自我立 福自己求:四大“处世立命奇书”精华24句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04
发帖
313847
在线
16884小时
精华
0
DB
495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4
0
[摘要]“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明清“四大处世立命奇书”中的绝大多数道理,直到今天依然适用。若能真正做到这些,好运自然来。
文/大亮
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的鼎盛时期,不仅诞生了四大名著,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也有许多著作问世,影响最为久远的莫过于《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三部,这三部书可谓字字珠玑,简洁明了,一看即懂,被后人称为“明清三大处世奇书”,书中绝大多数道理,放到今天仍然受用。
其实,明清还有一本书不能忽视,也最不能忽视,即《了凡四训》,此书并不像前三部那样,从方法论角度直接了当的指导人们如何修身处世,但是他从更广阔的角度,指导人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认识面对这个世界,“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作为指导,你就不会明白人之为人,人存在于世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了凡四训》:中国第一善书,改变你的命运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的告诫书,并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励志奇书”。
在这本书中,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书中的谆谆教诲,对于生活在浮躁喧嚣当下的我们,意义尤为明显。
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译 文:一切的福田,都在于方寸之间,从心中去寻找,没有什么不感通的。追求在我,不单单能够得到道德仁义,也能得到荣华富贵。道德和富贵都能得到,这才是孟子说的“是求有益于得也”。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驰求,那么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凭命运,道德与富贵都会失去,所以没有一定益处。
感 悟:《论语》中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是儒家对于物质追求的看法。孟子所说的求,一定是先追求道德仁义,但在追求道德仁义的同时,富贵也会随之而来。因此,《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中庸》里面说:“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只要拥有了道德,富贵便会不请自来。这句话读懂了,那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这便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改命的开始:反省自己
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译 文: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揣测一下能不能中科举?能不能生子?我想了很久,说:不应该。中科举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福气很薄,又不能积累功德来培养后福,而且很没有耐心,不能容纳别人。我时常用自己的才智来欺压别人,直心直行,说话很随意,说了很多错话。像我这样福气浅薄之人,怎么会中科举呢?
感 悟: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富贵要从心而觅,这就需要反省。能够反省,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命运就无从改起。曾子为什么要每日三省呢?就是怕自己有过错。所以,反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大功德,它不单单是改命的开始。
世界上有两种值得称赞的人,一种是不犯过失的人,但这种人几乎没有,谁能说一辈子不犯错误呢?还有一种,就是有了过错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
反省自己,是改命的开始(资料图 图源网络)
3、效法天道,方能趋吉避凶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译 文:《周易》为君子谋划,趋向吉祥避开凶险。如果天命是一成不变的,那吉祥怎么可能趋向,凶险又如何避开呢?《易经》开篇就说,积累善业的家庭,必然有余下的吉祥,你信得及吗?
感 悟:言行举止符合天道,符合规律,方能趋吉避凶。云谷禅师跟袁了凡说这句话,意思是命运可以改,否则《周易》绝不会说这句话。天命不是一定的,天命是按照天道的运行规律而变化的。对于人来说,必须要效法天道,根据天道运行规律而变化,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才能趋吉避凶。
4、知耻的人,才是活得最从容的人
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译文:知道耻辱对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不丧失耻辱之心,这就可称之为圣贤之人了,如果丧失掉了耻辱心,那就和禽兽没什么两样。这就是改过的关键点。
感悟:人不知道耻辱了,没有羞愧心了,这恰恰是世上最为羞耻的事情,也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了凡先生用孟子的话做了一个总结,并加以阐发,以此告诉儿子天启:耻辱心对人来实在太重要了,你不丧失耻辱心,最终能成圣贤,如果一旦丧失了,那就沦为禽兽了,这是改错关键中的关键,要点中的要点,万万不能忘记。
5、从心改过的人,方是人中丈夫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译文:什么叫从心改正过错呢?过错虽然千端万绪,但归纳起来都是一心造作。如果我的内心不妄动,过错又如何产生呢?
感悟:从心改过,也是最难达到的改过境界。过错,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所犯的过错也不同,但归根到底,总不出心性二字。一切过错,都是邪念,即是邪念,则必然从心而起。如果心念不动,邪念就不会起来,过错也就不会产生了。
从心改过,是改过方法中最根本最直捷最圆满的方法,是最高的境界,能够从心改过的人,真称得上是人中丈夫。
从心改过,方是人中丈夫(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细细品味《菜根谭》,你的心智会越来越明
“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菜根谭》,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以精炼隽秀、雅俗共赏的文字,道出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宝训,如和风细雨涤荡心灵。
闲余时间,沏一杯清茶,细味《菜根谭》,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明。
1、为人低调,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菜根谭》
一个“低”字,却演绎出了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
李嘉诚曾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了一条训词:“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都是从中领悟处世之道。三国时诸葛亮对蜀国居功至伟,刘备本想以皇位想让,但诸葛亮谨守属臣本分,低调做人,而正是他的功成不居,让后人敬佩不已。
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自然而然,修养品性,“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能为人着想,能顾全大局,能合作共赢。更进一步,让自己拥有超脱欲望、淡泊名利的胸襟。
如此,方能看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2、远小人,近君子,方为上策
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菜根谭》
意思是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对他们恭敬服帖并不难,难的是遵守适当的礼节。
很多人对一些地位或者声望较高的人,一般都会以礼相待,但这种情况下,最难做到的是礼节有度,往往很多人因过度赞扬从而突显奉承阿谀之态。
唐朝李林甫担任宰相时,(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业在自己之上,受到皇上看重或官位快要超过自己的人,必定千方百计地排斥他们。他尤其妒忌由文学才能而进宫的士人,有时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用甜言蜜语相交,而暗中阴谋陷害。所以世人都称之“口有蜜,腹有剑”。
为人处世应懂得对待小人称赞之言,切不可沾沾自喜。“宁为小人所忌毁,勿为小人所媒悦。”《菜根谭》的这句警示名言应当谨记,这样方可在处世中游刃有余。
宁为小人所忌毁,勿为小人所媒悦(资料图 图源网络)
3、你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菜根谭》
在闲时静中仍能努力精进,可以补充脑力,为人生增值。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东晋时期,名将陶侃主政荆州。他视察战船制造进展期间,发现地上到处扔着木屑和竹头。于是吩咐手下将残余用料收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后来新年期间,荆州大雪,除雪后地面湿滑。陶侃吩咐将旧年收好的木屑拿出来,洒在路上,一下子就解决了官员出入困难的问题。陶侃死后,大将桓温征战四川,但发现装战船用的竹钉不足。这时有人想起了陶侃储存下来的竹头,原本的“废物”终于派上了用场。
人一忙碌起来,晕头转向。闲时不放过,为的就是要抵御忙碌时的紧张抓狂。
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静”是心理上闲适自然,暂时不需要行动的状态。在安静时适度放空自己,有利于调整情绪;但是不能耽于空想无益之事,应学会驰骋想象力,到行动时果断执行。
俗语说一动不如一静。而动时能得到多大效益,取决于静时能理出多少头绪。
因此,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做积蓄、做准备的机会有很多。而许多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没有时间,这就不是客观环境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
4、话不宜多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菜根谭》
独处守心,群处守口。话太多的人容易遭受祸患。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实践证明,言之有物,正确把握好说话的分寸,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赢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5、让别人一步,分别人一点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菜根谭》
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
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这是为人处事一种最安乐的方法。
你让步别人,别人心里会记得。你分给别人,别人心里会感激。
让别人一步,分别人一点(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围炉夜话》:给人留点余地,自己守住良心
1、踏实做事,宽厚做人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围炉夜话》
大意:处事轻浮,耐不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为人永远抱着吃亏的态度,就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感悟:耐不得麻烦,反映的是心的浮躁,浮躁则浅薄;耐住麻烦,踏实下来做事,则就是修炼。人肯吃小亏,终不吃大亏,因为大亏正是不吃小亏累积来的。
2、私心是毒药,忍耐是素质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围炉夜话》
大意:想要对自己有利,往往反而害了自己。能够屈居人下而无怨言,终有一天也能居于人上。
感悟:老想对自己有利,这是私心重,自私之人从来不受欢迎,路会越走越窄。能甘居人下,是具备忍耐之性,懂得等待时机,这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3、忠厚是第一人品,勤俭为最高家道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围炉夜话》
大意: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应当以忠厚的人为效法对象;传于后代的只要能得勤劳和俭朴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感悟:多交些忠厚的朋友,近朱者赤,耳濡目染,自己也能做个忠厚人。俭朴则能节省,勤劳则能开源,家自然能兴盛长久。
忠厚是第一人品(资料图 图源网络)
4、为人处世,莫过于老老实实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
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
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围炉夜话》
大意: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必定是这种人。
感悟:人品有问题,也是一种败家。厚道积德,福能泽及子孙。
5、为人忌清高,居心宜正直
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围炉夜话》
大意: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命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刚直,不设计机巧,自认为聪明。
感悟:入乡随俗,和光同尘,这是心里装着别人,并与人为善。机心巧诈,一回两回或许能骗过别人,时间久了谁都看得出来。
6、给人留余地,自己守良心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围炉夜话》
大意:守住自己的良心以约束自己,与人相处多给别人留些余地。
感悟:良心和余地,是永远不嫌多的两样东西。
给人留余地,自己守良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四、《小窗幽记》:寥寥几句话,做个明白人
1、交友讲义气,做人简单来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小窗幽记》
大意:交朋友应该带着三分侠义气,做人要保存一点素净心。
感悟:侠气和素心,当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稀缺。警,醒。
2、高兴时别许诺,生气时懂沉默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小窗幽记》
大意:高兴时说的话多半没信用,发怒时说的话多半失体面。
感悟:切忌,切记。
3、有修养的四个指标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小窗幽记》
大意:遇到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担当。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胸襟和气度。遇到让人或喜或怒的事情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众人同行同止时,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识。
感悟:经得住考验,才是真修养。人别看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4、真正的交友之道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小窗幽记》
大意:交朋友,要先淡薄而后浓郁,先疏远而后亲近,先接触而后相知,这才是交朋友的正确方法。
感悟:时间积淀的醇厚,是永远无法速成的。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资料图 图源网络)
5、修养自己的最好方法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小窗幽记》
大意:守安详恬淡以修养大道,处低下卑贱以修养品德;去掉怨怒以修养性情,减少欲望以修养真气。
感悟:有件事情很奇怪可是又不能不信服——好的心性素质,往往是从坏的处境来的。
6、处世精髓,不过就是留有余地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
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裕;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
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
凡光,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
——《小窗幽记》
大意:做事留一点余地就会变得圆满,东西留一点余地就会富裕使用,感情留一点余地就会意味深远,说话留一点余地就会余味犹存,兴致留一点余地就会增加情趣,才华留一点余地就会神韵饱满。
感悟: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有体会。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不满才有回旋和发展,太满就没了空间,不是憋死就是撑死。凡事留余地,最妙。这是道家智慧的精髓之一。
7、铭记这四点,不坏事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小窗幽记》
大意:不可趁着兴奋而轻易许诺,不可因为醉意而生嗔怒,不可趁着快活而多生事端,不可因为疲倦而办事有头无尾。
感悟:永远记住一句话——非常状态下的一切,都不可信。艺术除外。
8、活出精气神,就靠三个字
寡思虑以养神,剪欲色以养精,靖言语以养气。——《小窗幽记》
大意:寡思少虑以涵养精神,袪除色欲以涵养精元,减少言语以涵养精气。
感悟:从道家来说,思虑重的确耗神,欲望重的确损精,话语多的确伤气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Vancci
DB
+15
2017-08-27
# 校园青春板块欢迎你 #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丨校园青春版块丨每日话题活动>>>> 6.24
丨校园青春版块丨每日话题活动>>>> 5.24
丨校园青春版块丨每日话题活动>>>> 4.24
丨校园青春版块ɞ 活跃周星榜3.24>>3.30
20岁,我想去远方;24岁,我想要一个家
丨校园青春版块丨每日话题活动>>>> 3.24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