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安凌飞 汪晓慧 8月31日聚美优品(JMEI.NYSE)公关部回应投资美国恒润投资公司(Heng Ren Partners)的炮轰,称聚美优品目前的股价不能反应公司真实价值,投资影视与街电是为了低成本获取流量。8月29日,聚美优品遭到股票持有人美国恒润投资公司(Heng Ren Partners)主管合伙人 Peter Halesworth 公开信炮轰,他对聚美优品提出了一系列质疑与指责,包括聚美优品没有兑现承诺,以7美元价格私有化等,将IPO募资用于非核心业务的投资。而就在遭投资人炮轰。2天后,聚美优品于今日宣布完成对深圳街电科技股权的收购,这是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
来自恒润的公开信再一次将董事长陈欧及其投资方红杉资本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事实上,这种矛盾自聚美优品宣布以7美元私有化的时候就已开始,陈欧当时称私有化是因为公司市值被低估,而中小股东质疑存在套现问题。
时至今日,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进程迟迟未见新进展。随着其它美妆电商崛起,聚美优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加上联合创始人等高管离职,股价下跌、市值缩水,聚美优品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
否认“暂停交流”的指责
因CEO“为自已代言”一炮走红,生意风生水起,又频爆假货风波,再以7美元价格私有化,如今被投资方炮轰。聚美优品的“热搜”体质,让不少围观者戏称是“娱乐圈网红”。
2014年5月16日上市的聚美优品,当天收盘价为24.18美元。3个月后,2014年8月,聚美优品的股价曾一度飙升至39.45。短暂的攀升之后,进入长期的下行通道、且跌跌不休。如今股价仅有3.06美元,市值缩水至4.52亿美元(截至2017年8月30纽交所收盘)。
聚美优品与股东的矛盾自宣布私有化就已开始。
美国恒润投资公司在公开信中称,陈欧提出的每股7.00美元的“私有化”交易提议大大低估了公司的价值,一系列错误致使聚美优品在线上购物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股票还下跌了45.2%,市值损失了3.97亿美元。同时称,同为投资方的中国红杉资本和聚美董事会纵容了聚美优品的行为,原因可能是因为独立董事加起来持有的股票数为0。
对于上述质疑,聚美优品公关部对经济观察网记者回应称,目前的股价不能完整反映聚美的真实价值。聚美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其股价随着市场的情况产生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近两年聚美股价的下跌,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APP成为了最大的流量入口后,所有二线互联网电商都在面临新用户增长乏力的困境。
恒润称聚美优品从来没有向股东支付过一分钱的股利,而聚美2016年底公布的账面现金为3.31亿美元,相当于聚美市值的87%、超过2014年账面现金数额的两倍、IPO之前所持有现金的三倍。
聚美对于这一质疑的回应是,多数公司都选择暂时性不分发股利,保持现金能力。聚美选择不分红,而是把现金用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长期来看是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负责任的做法。此外,管理层是公司最大股东,分发股利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我们选择了让公司持有现金,巩固和加强聚美的市场份额,开拓可以帮助公司发展的新兴领域。
上市22个月后,2016年2月,聚美优品宣布收到来自董事长陈欧、戴雨森、红杉资本等递交的每份ADS 7美元的价格私有化申请。此后的三个月时间,其股价维持在6美元多,随后又进入新一轮下跌,再也没有达到7美元。
聚美的私有化一经发布就遭到外界的反对和炮轰。知名投资人朱啸虎、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都曾表示低价私有化将影响未来中概股赴美上市估值。
在今年5月,聚美递交的20-F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陈欧持有聚美优品34.0%股份,拥有75.0%的投票权;红杉资本持占股14%,为第二大股东,拥有3.1%的投票权。而徐小平和险峰长青(K2)已从聚美优品主要股东名单中消失。
开信中称,聚美已经暂停有意义的股东交流22个月。对此聚美优品予以否认,并称聚美一直严格遵照SEC的相关规定,定期发布企业年报,同时聚美的管理团队也一直在与投资者进行密切有效的沟通。此外,恒润还在公开信中还建议,解散负责审核收购要约的特别委员会,同时向投资者返还2.25亿美元的特殊股利。
为流量,选择多元化
主业不振,陈欧提出多元化。聚美优品开始进行多元化扩张,进军影视、共享充电等领域。
公开信中提到聚美没有兑现诺言,将2014年在美国IPO筹集的2.8亿美元中的资金投资于一个每年以两位数速率增长、并且自称是领导者的行业,将资金用于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与产品开发。而是在宣布私有化计划以来,投资在非核心业务,电视剧制作和一家手机移动充电电源初创公司(深圳街电科技),相当于聚美市值的12%和账面现金的18%。
对此,聚美优品公关部回应称,聚美投资制作电视剧和街电,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成本更低廉的的流量,这也是一个企业运营逻辑,对于聚美在获得终端客户及流量上面起着非常大的补充作用,将会是聚美平台的流量和品牌巩固的重要环节。同时指出,投资电视剧制作,不仅能通过电视剧盈利,也可以为聚美拿到更好、更具有性价比的流量。
事实上,聚美优品上市后的布局涉及拓品类(大美妆)、跨境电商(美妆是核心品类)、影视文化(聚美影视)、网红电商(自有高颜值员工)、涉足精选电商(聚美优选)、智能硬件(高性价比空净)、试水影视IP、进军共享充电宝(投资控股街电)。
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告分析看来,聚美优品前期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品类选择和升级转型的准确把握。聚美优品选择了专注细分市场,避开与巨头、综合平台的直面竞争,且把握住消费升级,及时由团购电商转型美妆电商。他认为多元转型的理想状态是跨界领域与主营业务相关联(即相关多元化),且能够串联起形成有效的闭环,建立小型生态圈,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自己的跨界,聚美优品则有自己的逻辑:目前,超级APP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巨头之外的电商行业整体增速都在放缓,聚美优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流量获取,是聚美优品和其他所有中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的挑战。聚美优品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投资行业未来,目前已经进行的投资,包括制作电视剧和街电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获取成本更低廉的的流量,这也是聚美优品的运营逻辑。
市场被蚕食鲸吞
以切入细分领域美妆产品起家的聚美优品,本是美妆电商的拓荒者角色。而在多轮假货风波后,用户口碑江河日下。同时,这一细分领域却迎来更多的后来者,如小红书、洋码头、达令等,并且天猫、网易考拉、京东等拥有巨头背景的电商玩家也加码发力。群雄逐鹿,聚美优品逐渐丧失了先发优势。
聚美优品公关部称,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APP成为了最大的流量入口,巨头之外的电商行业整体增速都在放缓,并不只是聚美优品一家面对这样的问题。所有二线互联网电商都在面临新用户增长乏力的困境。聚美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投资行业的未来,聚美投资制作电视剧和街电,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取成本更低廉的的流量,以推动自身业务的持续健康增长。
“对于聚美优品等垂直电商今天死伤严重的暗淡局面,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电商巨头的挤压。”曹磊告诉记者,从过去这些年的电商发展来看,平台电商赢者通吃,极大地挤压了垂直电商的生存空间,垂直电商在中国的空间很有限,活不了多久。同时,垂直B2C电商赚点小钱没问题,一旦要做大,巨头就会出手,最近火起来的生鲜电商、网红电商,就是巨头出手的案例。
曹磊认为,就其现有业务而言,未来或许并不乐观,除非重新聚焦核心业务,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聚美优品需要重新来过,而这其实是它并不愿意接受的。
2013年聚美优品在B2C网络零售市场中占22.1%的份额,2014年,辉煌时期的聚美优品年营收能达到6.3亿美元。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聚美优品的份额仅占0.7%。
处于舆论风口的聚美优品,人事动荡也时有发生。今年7月,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戴雨森因个人原因辞职,现担任真格基金合伙人。上述20-F文件中显示戴雨森在聚美优品占股5.2%,拥有11.6%的投票权。此前,2016年4月,聚美两名联席CFO高孟、郑云生同时离职。
附:陈欧在微博上发出的相关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