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梦
1
这一弯江水的上游是琴江,这一弯江水的下游是韩江,来自深山,奔向大海。
据历史记载,上世纪30年代,日寇曾在梅江河扔下过几枚炸弹,梅江桥岿然不动,历尽风雨沧桑。
古老的梅江桥下,河水昼夜不息地静静流淌。就在东山书院旁,在贤母桥头,在历史烟尘朦胧弥漫的攀桂坊,人境庐静静地立在江边。
1899年,黄遵宪告老返乡。从此,这位有着“诗界革新导师”之称,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著作的伟大诗人,在人境庐里,在梅江边上,读书写作,歌赋吟诵,让这一方乡土,多了几分柔情与隽逸,多了几分粗犷与豪迈。
在粤东这座小城,在梅江两岸的这片土地上,聚居着客家人。他们带着中原的文明,一次次迁徙而来,开居繁衍,休养生息,晴耕雨读,入仕从商。“卖田卖屋,也要供子女读书”,这是客家人一直遵循的古训。那怕因为“过番”(下南洋)谋生,发达后返回家乡,做得最多的善举依然是捐建学校。在客家人的骨血里头,天然有着这种清高的诗人情怀。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五华的山沟里来到梅城的中专、大学念书。梅江河畔,到处是绿树婆娑,浓荫掩映,诗意盎然。
大学毕业后,虽然也曾短暂地到外面寻求过人生的出路,但终究敌不住小城诗意般的诱惑,最终还是回到梅江河畔,从此一头扎入,沉迷其中,相守一生。
2
这一程梅江河水,经过古老的东山书院,经过东山中学,经过院士广场,经过马山下,在西阳湾的深情婉转之后,向东流去。
就在西阳湾的边上,在白宫,在阁公岭村,一个叫做林风眠的已故艺术乡贤,曾经用他那如椽的画笔,涂抹着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绚丽的艺术天空。
林风眠,1900年出生,1991年去逝。19岁赴法勤工俭学,经历过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终成蜚声国际艺坛的著名画家。尽管林风眠19岁离开之后,一生都没有回过家乡,但阁公岭村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片瓦鳞云,都浸染着他那画笔和调色盘的迷离色彩,乡愁怀想,斑驳杂陈,揭也揭不下来。
西阳是著名的侨乡,星罗棋布般留下了美轮美奂的各式民居建筑,如联芳楼、棣华居、牛角屋。
西阳北临梅江,南靠清凉山、莲花山脉。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水系自清凉山脉穿行而来,成涧成溪,滔滔汩汩装饰着西阳白宫的晨昏。
在本世纪初的一段日子里,我们有一帮朋友,曾痴迷着西阳白宫的山水,一遍遍地游览,秀村、杨梅坑、鲤溪、板盖坑、明山……总也不腻。
西阳许多的涧水溪流,汇集而成的白宫河,近年经过梳理装扮,清流奔涌,岸树群芳,已是一段让人流连忘返的秀美小景。
在梅江边上,在西阳白宫,在阁公岭村,林风眠笔下的图景,与其家乡厚重纯粹的美丽,早已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3
因为爱,所以深入,难于释怀。
2010年的秋冬,执意要在西阳湾的北岸,在一个叫做蕉板排的自然村落,建起一间小小的木屋,每逢节假日,品茶读书,聆听松涛,遥闻江流。
常常登高远望,那一弯江水就在脚下。绿茵碧野,轻烟紫霭中,如诗如画。
……
是呵,黄遵宪、林风眠,以及在这一江两岸许许多多曾经闪耀历史天空的名贤巨擘,他们的名字如同春日的响雷,为家乡的原色添彩。而这片土地也因厚重而新生,充满活力。
诗画梅江,正是历史人文留下的一辑动人琴谱;是梅江两岸风烟里一帧帧让人回首而珍存的景致;是旷达豪迈的心灵图腾,也是人们欢欣景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