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1745399975,645400466&fm=173&s=13EEB60B5BB6F1ED14D5C4DE0100D0B3&w=600&h=507&img.JPEG[/img][color=#333333]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上海是怎样的,恐怕今时今日大多人亦只是凭靠小说或者影视剧构筑起关于十里洋场的想象。但是,有个歪果仁认为,比起只要穿上古装就算历史片的电视剧,他的画作要有凭有据得多。[/color]
[color=#333333]Samuel Porteous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艺术家,在加拿大当过外交官,在香港下海做过金融投资。由于对老上海情有独钟,Samuel最终选择回归自己的兴趣,取了个中文名“孙明德”,并用画笔再现老上海城市风貌。[/color]
[color=#333333]9月28日至10月30日,由上海动漫行业协会连环画专业委员会、上海南翔“三画”创作展示基地、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主办的孙明德画展“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老上海”在上海嘉定南翔檀园画廊举办。此次展出的26幅作品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生活以及东西方世界在这期间的互动交流。[/color]
[color=#333333]虽然是漫画,但每幅画作一什一物皆有来历[/color]
[color=#333333]“康咪咪警员故事”是孙明德构想已久的一套漫画书,在2014年出版第一部《M纹身的猫》后,近期孙明德再推出康咪咪警员故事系列之二《黑天使》。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的老上海,讲述了猫探员康咪咪调查一外国人诽谤案时,不慎被卷入了老上海错综复杂的政治活动、国际阴谋的谜团之中。本书同时开启了康咪咪解开一场更大更阴暗谜团的道路,而这一切将在本系列的第五部终结篇中达到高潮。[/color]
[color=#333333]在漫画中,警员康咪咪以猫的形象示人。孙明德笑言,“咪咪是我养的一只猫,猫的面部表情比较少,所以我以他作警员。”虽然这个康咪咪的故事纯属虚构,但是孙明德为了抓住老上海在复杂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的景观和感觉,广泛查阅了那个引人深思的剧变时代成千上万的文字、照片、艺术作品以及历史纪录。[/color]
[color=#333333]在康咪咪警员系列故事之中,细节设置、情节安排大多有凭有据。电车上印有当时受欢迎的屈臣氏橘子水,街头高悬的广告牌是热销一时的“金鼠牌”香烟,先施百货有其时世界上颇为先进的扶梯,检查站英人属下的“印度阿三”正查看过往行人的通行证,人民广场赛狗激烈……在这些场景中,丰子恺、 齐白石亦游走其间,故纸考究中更添几分文化韵味。[/color]
[color=#333333]虽然自2014年至今只出了两本画作,但背后却有着十多年照片、档案、新闻搜集的功夫。孙明德表示,“老上海画作,尽量做到一什一物都具有准确背景,都可还原为详细故实。比如在一幅漫画中,主人公康咪咪手里拿的是其时畅销美国的杂志Collier’s,而杂志Collier’s的封面则是萨克斯·儒默(Sax Rohmer),他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位多产的英国神秘故事作家,西方人一度因为萨克斯·儒默的小说塑造出来的东方恶魔傅满洲而颇感恐惧。我这样画,一方面这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它诉说了曾经西方对于中国的想象。”[/color]
[img]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1768140641,675182764&fm=173&s=0FE26D8500C205EBBC348D170300C0C3&w=600&h=328&img.JPEG[/img][color=#333333]为了创作,孙明德去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拍卖行搜集老上海的资料,有时亦寻求门路收老报纸、老杂志 。“对于想要研究的人,总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寻找资料的。《中国招幌》(China in Sign and Symbol)这本书就是我找到的一本对我的创作很有助益的书。这本书在1927年发表,是一对外国夫妇写的,丈夫绘图,妻子做解释,书中分门别类地研究了中国街头百余种招帆标志。”[/color]
[color=#333333]为何会对中国以及上海这般情有独钟?来到中国之后是爱之愈深还是有所转变?孙明德表示,“当我第一次在录像带中看到中国时,就觉得中国是迷人的。我想,这个国家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其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当然,无论是外国人到中国,还是中国人去到国外,都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经历过后,才会发现自己错得离谱。我本来以为自己是个极之容易融入环境的人, 但甫到之时,同样是中国人,也用同样的汉字,但就是说不同的方言,所以交流起来还是遇到过挫折。”[/color]
[color=#333333]“我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中,去过很多地方,并且有一半时间是在香港工作。中国不同城市之间在建筑、风格、文化上都有差异。但我还是更喜欢上海,同样是华洋杂处 ,我觉得香港太繁忙,而且我是广东话之外的人。”[/color]
[img]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1779510974,690073913&fm=173&s=EFA209C50AB2A7F90E3C98A70300F001&w=600&h=515&img.JPEG[/img][color=#333333]理解老上海1.0的版本,才能明白当前2.0的发展[/color]
[color=#333333]孙明德在嘉定的工作室名为“金树鸟”,工作室的logo亦是一只立于地球之外的金色鸟儿。孙明德自述,其实一切来自于叶芝的诗歌《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诗中道:[/color]
[color=#333333]一旦蜕化后,我再也不肯[/color]
[color=#333333]向任何物体去乞取身形,[/color]
[color=#333333]除非希腊的金匠所制成[/color]
[color=#333333]的那种,用薄金片和镀金,[/color]
[color=#333333]使欲眠的帝王保持清醒;[/color]
[color=#333333]不然置我于金灿的树顶,[/color]
[color=#333333]向拜占庭的贵族和贵妇歌咏[/color]
[color=#333333]已逝的,将逝的,未来的种种。[/color]
[img]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1802251640,719856211&fm=173&s=8F004C87C7F287E91839E52F03001040&w=600&h=453&img.JPEG[/img][color=#333333]“叶芝在这首诗里探讨了另一种转世的可能性。我曾被这首诗歌触动——作为一个资本市场下的工作室,我们创造着艺术的同时,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产品生产。不得不承认,作为商品的一切,本身的生命力有限而虚无,但我认为它们同样值得精心制作,就像叶芝诗中那只无人问津的机械小鸟,最终亦能站在金色的树枝上对着拜占庭的贵族歌咏。我努力在创造或许不太那么重要,但美丽的小事物。”[/color]
[color=#333333]同Microsoft1.0版本之后要升级到2.0一般,孙明德的上海情结亦不断进阶。“我目前的工作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即西方人通过大众媒体、书籍或电影等媒介,生发出的对于中国的想象。我的工作的第一部分是从1848年至1949年,尤其是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上海,我认为这是缓慢发展的中国与西方社会不断碰撞的时期,而彼时的上海更是发展中的中国与现代世界相互作用的重要阶段。这是最初中国吸引我的原因,我称之为上海1.0。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再度迎来了中西方的相互碰撞。我想于上海来说,它的2.0版本开始了。从历史的角度,我想理解老上海1.0的版本,才能明白当前2.0的发展。所以我的工作的第二部分将是中国从1949年到现在的西方想象。”[/color]
[color=#333333]2.0的版本下的画作会是什么样子?孙明德展示了一幅描绘嘉定KFC夜景的画作。店外是夜阑人静的低头一族,而店里的杯盘狼藉亦颇有意思,“客人走后,叉子旁边有筷子,一壶茶的旁边是一杯冷水和一块黄油,这是一张西方和中国结合的桌子,是中西文化的友好组合。 ”[/color]
[color=#333333]其实2.0版本的上海还有更多插件。孙明德除了通过漫画来表达对于老上海的关注,以及对当前这座城市的看法外,亦在插图绘画、视觉艺术、电影动漫等方面多有开拓。孙明德目前的主要工作“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就是一部集文字内容和艺术创作的多媒体作品,从不同角度介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淘金热到今天西方大众对于中国的介绍和认知。[/color]
[color=#333333]此外,由于在创作漫画时收集了大量海外的报道和资料,经孙明德系统梳理后,已具有语料库的雏形。在2.0版本下,孙明德亦将与大学合作,开展科研互动,力图从图像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