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背后 还原摄影作品的写实性(下)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QQ微信技术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社区服务
聊天交友&心情咖啡
综合游戏交流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贴图&拍客
真实背后 还原摄影作品的写实性(下)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2
个回复
真实背后 还原摄影作品的写实性(下)
楼层直达
清空梦
ZxID:2011207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2-08-27
最后登录
2020-02-06
发帖
134421
在线
12970小时
精华
0
DB
5530
威望
4775
保证金
0
桃子
484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配偶:
清空心
◕热会四队◕ ◕四队队长◕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0
[font='Microsoft YaHei']人在环境中生存,环境必然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在一个事件发生,或一些情节需要用照片来表述的时候,环境往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比较容易利用的表意因素。
图例一
图例一是去年印尼海啸发生后的一个场面。一个小女孩儿坐在已经夷为平地的“家”上痛哭。
摄影
者选择的环境是被海啸冲毁的居住区,小女孩儿——请注意以前曾经讲述过的,灾难场面与弱者的呼应——被摄影者用作主体,这种呼应关系非常有效地强调了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后果。背景中一望无际的,被海啸夷成的平地,进一步告诉人们这种灾难的严重性。这可能比只选择一部分残迹,或干脆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效果要好得多。应该说,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可利用的环境是非常多的。如何能够使自己的画面产生更为突出的,更深的印象,或更准确,更深层次地描述灾难,就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了。
图例二
图例二是在印度加尔格达街头拍摄到的情景。两个小男孩儿在一支巨大的管子中午睡。2004年5月印度这一区域奇热,至少已有7个人因无法抗拒这酷热而死去。
摄影师
选择这样一个场面,来说明热与贫困人群的关系,是动了一番脑筋的。铁管中似乎能传来一袭凉风,但也可能烫热难耐(注意管子外剌眼的阳光),这是描述气温的绝妙选择。两个贫苦的小孩儿在这样的地方相依而卧,明确地告诉人们摄影师的态度:酷热面前的穷人可能更需要关注。主题(描述酷热)和态度都能够得到最佳的传递效果。
图例三
图例三表现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次洪水袭来之际,两名男子正在最后一次跳入干净的游泳池。这两个对比几乎让人是不可思议的:处在浑浊洪水之中的洁净的游泳池;一场已经来临的灾难和两个仍要享受哪怕是最后一次快乐的男人。完善的保险和求援制度,可能是他们能够如此潇洒的主要原因。摄影师能够在这种场合拍到这样的有情趣的画面,也只能说他同样以兴奋的,“幸灾乐祸”的心情面对这场洪水。我们无法回避地通过照片读到摄影者,包括被摄者的这种感觉,画面上那种鲜亮的对比和明媚的阳光让人感不到一点压抑和焦躁。
类似的画面可参见(图五),这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座教堂。一场飓风过后,教堂被夷为平地。一位教徒坐在已经露了天的椅子上发誓,一定要重新修好这座教堂。画面里同样没有流露出任何悲观。在这样的场合前,那老人如此悠闲的姿态反倒给人一种幽默感。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很有益的借鉴,它让人在灾难面前更多看到的是信心和乐观的态度。至少是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图例四
图例五
图例四是去年10月在伊拉克拍到的画面。两个在连续作战中早已疲惫不堪的美军士兵,毫不客气地在刚刚缴获来的伊拉克人家的卧室里睡去。这种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呼应反差极为强烈,充满了戏剧性,人们可以由此而联想到相当多的东西。注意,尽管这种现象让人感到惊讶,但人们并不会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这种场合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
[font='Microsoft YaHei']
行为的运用
人类的交往,包括整个社会生活,都是由无数的行为组成的,因此要想通过一幅图片交待清某个事件,或传达摄影者的思想感情,直接捕捉现场正在进行着的行为,并有意识地把这些行为放在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环境背景之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手段。
图一
图一是表现医务人员为孩子服用疫苗的题材,众多的孩子在后面等候,一个孩子正在接受喂食。摄影者使用了一个大的特写镜头,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喂食药物的动作,从而让读者得以体会这药物和给孩子服用这些药物的行为,与整个国民健康的密切关系。孩子的脸让人得以从近处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健康情况,背景对准更多的孩子,体现出这一工作的普遍性。你当然可以选择其它的景别,但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可能就不存在了。不要盲目忌讳强烈的视觉效果。对于新闻照片而言,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效果对于抓住读者,并有效地传达新闻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图二
图二表现的是当前国际事件中的一个重大题材,以色列计划(当时)执行“单边计划”,从加沙地带撤出所有移民和军队,但一些居住者并不情愿从那里撤出。摄影者选择一个已经被拆的房屋为背景,借用一个在此留恋不舍的移居者的背影,很好地表现了这一主题。背影可以让人放弃对具体人物的识别;观望的行为体现出留恋的意图;自然出现的一小片天空给人留下不少的遐想空间;成几何形状的画面结构,创造出充分的美感,读这样的画面,人们很容易生发出无限的思考。
图三
图三的题材一般来看,很难用图片表现,但摄影者却拍摄的极为精彩。这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戏剧性场面,警察追到了杀人嫌疑犯,却又处在难于下手的境地。关键在于标题“Smoking gun”。这本是一句成语“确凿的证据”,直译应该为“正在冒烟的木仓”,摄影者紧紧扣住这句成语,并且成功地捕捉到十分相似的画面,实属难得。主人公本来无此意识的行为被摄影者巧妙地利用了一下,从而使一幅可能很普通的新闻画面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
图四
图四的成功主要在于客厅内静坐的小孩子。特别是她那冷酷的表情,与街头巡逻的士兵紧密配合,将摄影者的想法,以及当地的实际状况,准确地表现了出来,昏黄的天空为此图增添了充足的情绪感染力。拍摄这类已经满不错的画面(指景别、人物和天空),如果认真观察和思考(客厅内人物的行为),可能给画面增加点睛之笔。
[font='Microsoft YaHei']
属性的利用
任何东西都会具有某种属于自己的独特性质,这些性质常被艺术家所利用,并因而使艺术作品产生某种象征意味或暗示某种想法,我把这种性质称为属性。中国艺术家是运用属性的高手:松之伟岸,菊之高洁,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梅花之敢迎风而傲霜雪,无不是利用物的属性喻人的范例。
摄影也不例外。写实摄影的拍摄现场必然会有许许多多可资利用的东西,物、人,天空、大地。聪明的摄影者一定会根据主题,迅速选择恰当的东西收进画面,并因而使自己的画面体现出更丰富的含义。
在这种属性的利用方面,写实类摄影有其弊,也有其利。弊在主题所在,未必有理想的属性可以利用。但利往往又因弊而生,因为如果选择、利用得巧妙,人们必然会十分信服,甚至拍案叫绝。
其实,许多东西的属性是多重的,富于变化的。例如水,可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也可以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柔情似水”、“水性杨花”,就看摄影者是否有这个智慧,能否正确地利用。
图一
威斯康辛州州报记者斯蒂夫(图一)表现大雪给交通带来的不便,不仅直接拍摄到汽车的横七竖八,更巧妙地利用刹车时的红色尾灯制造气氛。如果注意,就知道在红色信号灯亮时,尾部朝向自己的车流本来就会是红灯一片。但在这里,红色又给人以紧张、不通的气氛,因而使这幅照片得以出众。
图二
军人和海滨美女是不相干的事物(图二),考比斯图片社记者Shaul Schwarz却把这个细节捕捉到了。我都说不清他是怎样将那张插在头盔里的照片搞得那样亮的,但这幅作品确实非常耐人寻味。注意,他是有意将左面那支木仓拍到画面中的,这会使头盔的战争指向更加明确,破损的部分能说明生活的艰辛,并因而表现出记者对战争的观点,以及人在战争中的心理状态。
图三
有些东西的属性本来与主题是不相干的,但利用得好,同样产生艺术效果。西巴图片社记者Nic Bothma拍摄的那幅法国援助组织向苏丹难民发放食物的画面就是如此(图三)。一个依靠在木桩上等待食物的人看起来就象是受难的耶酥,这就使画面的表意性大幅度增强。这是十字型的木桩产生的特殊效果。还记得表现9.11美国国贸大厦的那幅照片吗?同样是用十字架点题。对西方人而言,耶酥十字架的意味太过强烈了,只要稍加点醒,便能准确地表达摄影者的意图。
图四
美联社记者Petros Karadjias拍摄自贝鲁特的那幅画面(图四),这种手法的使用就更加普遍了,大胆地扩大,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强化想突出的效果,而并非只是强化画面的冲击力,它会使你的意图牢固地刻印在读者心中。
[font='Microsoft YaHei']
神态的利用
对于已经学习过一些
摄影技巧
的摄影师来说,神态的捕捉应该是一个比较熟悉的概念。神态对于一幅
摄影作品
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已无须多谈。问题在于,许多摄影师捕捉到了精彩的神态,并没有使自己的作品增值——这便进入到如何正确看待神态的更高一些的层次中了:神态并非生动就有意义。它一定要与某种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在摄影的画面中,任何形象的出现,都会作为整个作品的一部分参与表意,因此它一定是在某个集中的主题下的某个方面的恰当参与,而绝非孤芳自赏。神态更特殊些。因为读图片,人们最关注的往往是人,而人的神态又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大多数情况下,神态所表露出的内容,也就是图片的主题了。那样的话,神态当然不需要考虑配合其它形象。但这只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应用罢了。事实上,更多的时候,神态结合着即定的主题恰到好处地捕捉,可以使更多类型的主题蓬荜生辉。
图一
图一就是神态最直接的使用。主人公的表情是这项运动最大的关注点。而摄影者拍到了体现这一主题的最佳的,也是十分难得的瞬间。这样的拍摄,只需要把这种最能体现主题的神态找到,并捕捉得尽可能到位。
图二
图二则并不那么简单。主题是政府要抑制传染病,所以要喷药。老妇人的神态并非一定需要,但摄影者高人一筹就在这里。老妇人的表情看起来是在向人们描述药很刺鼻,或工作人员很粗鲁,这是现场的一个生动瞬间。但只要稍加认真就能意识到,病害给这些老弱妇儒所带来的灾难是更加严重的事。那神态把一切都融入其中了,而摄影者把它十分有力地突显了出来。
图三
图四
神态的有机参与,可以使一幅看起来很平常的画面变得不再那么一般,一切都看这神态使用得是否得当。图三的神态使现场的气氛得以恰到好处地强化,那孩子的衣着和眼神拍得不得不让人叫绝;图四的神态也使画面变得非常生动。篮筐里的孩子不仅在画面中拉出了视觉上的力度,更有意暗示这种束缚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原作的标题是《Basket case》,这是一句西方成语,有失去四肢的,不能行动的,处于无助境况的意思)。
图五
图五表现主题的手法非常精炼,饼子、脏衣服、杂乱的头发——别忘了漂亮的小脸,这一切都用这期待的眼神聚合了起来,突出了她们生活的困境。图六的手法比较极端:在美军士兵巨大的阴影和倾斜构图的作用下,主人公的处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渲染……以往拍照大多让人笑一笑,而今最时兴愁眉苦脸,但照片并没有因此而增色。开动脑筋,巧妙地利用现场的神态,可以使作品的档次大幅度提升。
[font='Microsoft YaHei']
情节的叙述
相对而言,人们对写实性摄影在情节叙述方面的能力是普遍接受的。读者一般都会主动寻找图片中拍到的情节,也会主动通过这情节认识图片的主题,就象面对现场一样。这是写实性摄影对读者而言最为轻松的部分。但对摄影者来说可能并不轻松,他必须满足读者对一个事件尽可能完整、正确地了解真相的需求,因此,他必须在瞬息万变的现场,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捕捉到有关事件的各个细节,并迅速地组织好画面,以使读者能够得以正确地、完整地了解事情的真相。
拍摄情节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没有受过训练的摄影者象普通人一样,很容易被某个趣味点吸引,并不断因这个趣味点的刺激而按快门。他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要去捕捉更能完整、准确地交待事件的其它形象。相当多的时候,这些画面拍回来已经无法说明问题,只不过捕捉到了这个事件中的某个瞬间而已,根本无法构成情节。所以新闻摄影的专家在讲述新闻摄影的拍摄时,非常强调单幅画面的叙述能力,强调完整、准确和丰富。
图一
图一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按上述要求去看就并不一般了:它同时描述了三个搜救人员的三个不同趋向,动作、神态和显露出来的程度都比较到位,并因此而使一个普通的画面看起来不再普通。摄影者只有有这个意识,才可能因这个明确的目的而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等候最佳的拍摄时机。
图二
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试图用一幅图片完成一个主题,或者在拍一组图片中起概述作用的那幅图片,画面要求是以尽可能完整为基本要求的,例如图一、图二等。但我并不强求拍摄一个题材尽可能只用一幅图片,那样有些过于“技术化”了。我们还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捕捉不同内容,不同景别的画面,以使自己回去后的使用更为灵活。
图三
图四
其实,图三、图四同样是符合我们“完整、准确”的要求的,只不过更精炼了一些而已。摄影者在满足“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加入了要求画面的洗炼和形象更为突出的要求,并因此而使主要形象,主要情节,以及所要描述的主题显得更为有力,因此仍可以做单幅使用。而一般来说,象图五这样的画面就不一定适合做单幅了,它使视觉的效果达到了峰颠,但对情节的介绍已经快消退光了,更适合于做一组专题中的引导照片。
图五
图六
描述情节的极致作品要数图六,它可以把几乎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中的内容,同时捕捉到画面上,所以一定会被人们叫绝。这样的例子我可以举出很多。大多数时候,因为摄影者对现场事件的演变有着聪明的判断,并成功地捕捉到理想的画面,这样的照片最让人敬佩。但有些画面只能是“撞大运”撞来的,人们也会叫绝,也会羡慕,但未必敬佩,因为它与技巧或摄影者的智慧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font='Microsoft YaHei']
特写点题
“特写”这个概念较早使用在电影的技法中,主要是指通过人、物的局部来传递信息。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强调细节,并通过细节来说明主题。一般来说,仅有一个细节,难以说明较复杂的主题,因此特写多用在成组的照片中。但不排除细节可以独立担当主题的重任,有些细节本身就是主题。
许多事情看起来复杂,但大多可以通过一两个细小的局部体现出来。集中画面突出这细节,就好比强制读者必须关注这一点,让他再也无法分心了。这与艺术追求中的简化原则是一致的。形象越多,越容易分散人们的关注点。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各取所需,各取所好,但却干扰了作者的希望。所以,简化是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求,简化到极致,就是特写。
这是特写的典型用法:强调人物脸部。脸是人类表情传递的基本部位,人的内心世界多可通过脸表现出来。但仅有表情还不一定能使主题有效深化(当然要看什么主题),一些微小的参照物可能一下子就实现这一目标。例如特殊的衣服、手,脸上的伤、斑、附着物等。这幅作品便是利用眉毛、胡须上冻着的冰雪,强调环境的恶劣和运动员的坚韧。
猴岛ID:清空梦 2017年10月18日
际遇之神
奖励
买了一个鸡蛋,吃出两个蛋黄得3DB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0
红袖招游侠
DB
+10
2017-10-19
≈ 拍客✦ Making welcome you 。--‿--。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清空梦
ZxID:2011207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2-08-27
最后登录
2020-02-06
发帖
134421
在线
12970小时
精华
0
DB
5530
威望
4775
保证金
0
桃子
484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配偶:
清空心
◕热会四队◕ ◕四队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8
0
很真实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红袖招游侠
ZxID:61452389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5-04-05
最后登录
2020-09-03
发帖
22592
在线
4429小时
精华
0
DB
941
威望
46600
保证金
0
桃子
3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等级:
元老
配偶:
瑾ぃ
金闪闪是财神爷 • .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10-19
0
都是很震撼的作品。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づ◕ᴗᴗ◕)づ 美女、美景、美食,尽在贴图&拍客
关注手机数码,掌握最新资讯 (≖ᴗ≖)✧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