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中国美术馆“壕展”!用200多件经典讲述20世纪中国美术史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雅昌带你看展览】中国美术馆“壕展”!用200多件经典讲述20世纪中国美术史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雅昌带你看展览】中国美术馆“壕展”!用200多件经典讲述20世纪中国美术史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8 0

【雅昌带你看展览】中国美术馆“壕展”!用200多件经典讲述20世纪中国美术史
搜狐文化 11-18 13:42

2017年11月17日,“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精选了齐白石、傅抱石、叶浅予、李可染、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吴作人、吴冠中等近现代名家大师的经典作品200余件套,分别呈现在中国美术馆的6个展厅。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话来说,这是一次20世纪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展示,其中有近九成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在20世纪艺术大师的笔下,新时代的中国有多美?下面,雅昌艺术网带您走进中国美术馆的2、3、4、5、6、7这六个展厅,看一看大师们是如何讴歌人民、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讴歌时代。
第2展厅:老舍、胡絜青子女捐赠

这个展厅展示的作品为老舍、胡絜青子女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共19件/套。
老舍和夫人胡絜青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接触美术,胡絜青曾先后拜师齐白石、于非闇,成为我国20世纪女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两位先生雅好收藏,家产颇丰,他们的藏画,或为友人馈赠,或为间接求得,或为市场购入。几十年来,所藏作品纵跨古今,尤以20世纪以来中国书画作品为佳。
2015年,老舍、胡絜青的四位子女舒济、舒乙、舒雨、舒立将家中所存父母旧藏的部分作品无偿捐赠中国美术馆,其中包括晚清赵之谦的《手札》、翁方纲的《行书<吴静岩传>》,何绍基《小楷书》等明清书画,还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傅抱石、林风眠、陈半丁、王云等近现代艺术大师的书画佳作,几可代表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界的最高水平。

▲齐白石 篆书“百花齐放”35×102.5cm 1953年书法
家属捐赠老舍、胡絜青藏画
其中齐白石的篆书《百花齐放》是对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回应。为繁荣文化事业,1951年和1953年,毛泽东分别提出“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齐白石的这件作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齐白石 卖画例 73×44.5cm 书法
家属捐赠老舍、胡絜青藏画
齐白石的另一件作品《卖画例》也非常特别,这是一张写在柔软的高丽纸上的卖画例,全文如下:卖画例,无论何人,不赊欠不退回,少一文钱不卖,招饮不画,送礼物不画,介绍不酬谢,刻印亦然。
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齐白石的为人处事原则:公事公办,公平交易,免除一切“暗箱操作”,不收额外的任何好处。对任何顾客一视同仁,不存在任何特殊情况。这恰恰是普通老百姓最为高兴的地方,不用请客,不用送礼,不用找介绍人,按规矩办事就行。

▲吴昌硕 红梅 137×43.5cm 国画
家属捐赠老舍、胡絜青藏画
第3展厅: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的“中西融合”

这个展示主要展示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琹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徐悲鸿作品7幅,林风眠8幅,庞薰琹7幅。“之所以将这三个人放在一个展厅,是因为他们的创作都是中西融合,油画、国画双管齐下,并开宗立派建构了新的学术体系。


徐悲鸿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中国画改良论》。林风眠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庞薰琹则是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拓荒者。他们都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徐悲鸿 奔马 105×60.8cm 1944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这一展厅的展品中,徐悲鸿的《奔马》非常精彩。众所周知,徐悲鸿擅画马,他笔下的马共分三类,一是以悲壮为基调渴望驰骋沙场的战马;二是直接与某件事有关,用马寄托希望或关乎胜利;三是以喜悦和飞扬为基调的天马,主要作于战争临近结束的新中国成立前后。这幅创作于1944年的《奔马》明显属于第二种,寄托了艺术家渴望抗日战争胜利的赤诚之心。

▲林风眠 油灯花果 67.9x67.2cm 1960年 水彩
与以往常见的风景、仕女、禽鸟不同,这次展出的林风眠作品主要集中在花卉、静物,这也是林风眠4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最爱画的题材,创作于1960年的《油灯花果》就是其中的代表。林风眠通过这些作品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

▲庞薰琹 背篓40x30cm 1946年 水彩
中国美术馆藏
《背篓》是庞薰琹于1946年创作的一件淡彩作品,画家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平面造型与西画的写实技巧相结合,对画面作了高度装饰化的处理。人物的神情明净亦略带忧郁,这与艺术家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宽厚个性相关,庞薰琹是一位将苦痛深埋在心底,而展现事物美好一面的艺术家。
第4展厅:齐白石的质朴和天真

这一展厅是齐白石的专场,共展出齐白石作品38幅,其中包括人物画《采药仙女》《寿翁》《渔翁》,花鸟作品《公鸡》《小鱼都来》《虾》等,几乎囊括了齐白石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



▲齐白石 公鸡 147.4×34.4cm 1935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公鸡》是齐白石创作于1935年的作品,虽然艺术家以画虾扬名世界,但他的鸡也堪称一绝。《公鸡》这幅作品中,齐白石用笔豪迈,使鸡的尾部羽毛完全呈放射状分布,这在之前从未有人这样画过。此外,齐白石用书法的用笔将大公鸡的羽毛写出来,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齐白石 灯台三鼠 131.5×32.5cm 1930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灯台三鼠》是齐白石成熟期风格的作品,描绘了三只老鼠啃书的情景。老鼠造型概括质朴,寥寥数笔便被展现得活灵活现。通过这幅作品,白石老人把文人艺术讲究的意境和民间艺术讲究的如实再现物象引发趣味,巧妙的融合为一体,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入文人画中,流露出艺术家农民般的质朴和孩子般的天真。

▲齐白石 寿翁 132×32.4cm 1894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 虾 136.8×41.4cm 1949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第5展厅:吴作人《展翅》 期待祖国新时代新气象

这一展厅展出了艺术家吴作人的作品37幅,既有油画,又有国画,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吴作人一生主张“艺为人生”,强调“师造化,夺天工”,艺术上主张社会体验、在自然中学习。早期油画受弗拉芒画派的影响,造型坚实,色彩醇厚,1940年代西部写生之后油画面貌发生根本变化,呈现出中国油画特有的民族风采。



▲吴作人 画家齐白石像 116×89cm 1954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此次展出的《齐白石像》作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既是吴作人正值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品,也是现代中国油画中富有民族气派的典范性作品。画面上齐白石安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之中,宽厚的体魄及深色睡帽和虾青色大袍衬托出的鹤发童颜,显示出阅历深厚的老画家端庄安详的心境。而对于老画家的五官尤其是眼神的刻画,以及右手拇指与食指摆弄笔管的习惯性动作的绝妙处理……准确地画出了齐白石的气度和风采。俄罗斯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长札莫希金评价这件作品:“足以和列宾的《托尔斯泰像》相媲美”。

▲吴作人 展翅 136×67.5cm 1977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展翅》是吴作人于1977年创作的水墨作品,描绘了一雄鹰将展翅高飞的一瞬。1977年,十年文革刚刚结束,改革开放的春风即将吹起,中国正面临着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一背景下,吴作人创作了这件作品,饱含了艺术家对祖国未来美好前景的殷切希望。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美术馆将此幅作品拿出来展出,也是期待祖国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做为。

▲吴作人 自画像 31.7×21cm 1927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吴作人 世纪初(萧淑芳像) 73×60.5cm 1948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吴作人 高原傍晚 29×38cm 1944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第6展厅:叶浅予、傅抱石、李可染的家国情怀


进入第6展厅,首先看到的是7幅叶浅予的作品。叶浅予,漫画大师,速写巨匠,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大家,开国画人物之时代新风。创作初期以漫画为主,1940年代开始创作国画舞蹈人物,之所以有此改变,是因为叶浅予对苗乡题材的关注,《凉山舞步》就是其中的代表。

▲叶浅予 凉山舞步 135×68cm 1964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叶浅予 民族大团结 123×183.4cm 1953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50年代初,叶浅予尝试以年画的方法表现现代人物,《中华民族大团结》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以宋画般周密不苟的线条为骨法,施以沉着雅致的重彩,以毛泽东、周恩来与各族人民在一起,举杯祝酒的象征性情景,喻示了欣逢盛世的各族人民对领袖的爱戴和团结一致建设祖国的信念。
除了叶浅予的作品,这一展厅还展示了19幅傅抱石的作品和12幅李可染的作品。傅抱石,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此次展出的《黄河清》、《待细把江山图画》就是傅抱石晚年的代表作。

▲傅抱石 黄河清 51.2×76cm 1960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黄河清》是傅抱石以三门峡工地为题材创作的,描绘了工人正在工地繁忙建设的场面。另外,山水景物中凸显耸立的巨大高压电线杆,让作品具有了不同于一般画作的新颖鲜明的时代精神。

▲傅抱石 待细把江山图画 100×111.5cm 1961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傅抱石曾在郭沫若领导下的政治六厅工作过,他的山水多以歌颂祖国河山大好的鸿篇力作大概与这一经历有一定的关系。《待细把江山图画》描绘的是华山的“高耸云端、壁立千仞、奇峭无伦”,并将其赋予了人格精神和时代气息。

▲傅抱石 九歌图册

▲傅抱石 云中君 1954年 36.2×48cm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另外,中国美术馆首次向大家展示了傅抱石的《九歌图册》,这是一套非常特别的图册。自古以来,历代各家的《九歌》传世作品,云中君和大司命均是男性形象,但在傅抱石笔下,云中君成了曼妙女子,还与大司命同框“谈恋爱”了。2016年,傅抱石画作《云中君和大司命》以2.3亿元成交,而此次中国美术馆向我们展示的《九歌图册》,其价值更不可估量。

▲傅抱石 兰亭图 1956年 60.8×100.2cm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李可染 暮韵图 61.1×48.5cm 年代不详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李可染,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暮韵图》就是李可染画牛图的代表作品之一。
1942年,艺术家因抗日战争辗转来到重庆,居住在金刚坡下的农民家里,隔壁是一个牛棚,里面有一只大青牛,通过对牛的习性的了解,李可染联想到“牛数千年来是农业功臣,一生辛劳,死后皮毛骨肉无一废物。鲁迅先生曾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联语,并把自己比做牛,郭老曾写过一篇《水牛赞》,并说牛应该称为‘国兽’,我自己也喜爱(应该说是崇拜)牛的形象和精神,因而便用水墨画起牛来。”
1982年,李可染在一幅画中题道“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霭……”,所以李可染画牛,既是画牛,也是画人,同时也是画自己。
第7展示:吴冠中中西融合 创作全新中国画


这个展厅展示了42幅吴冠中的作品,几乎囊括了艺术家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吴冠中是一位融合中西绘画的画家。他早年以油画为主,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1975年以后转操水墨,走上了中国画创新的道路。他将西画块面中的结构与国画点线上的韵律,将西方的抽象形式美与中国的大写意并融,生化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画。

▲吴冠中 春雪 纸本水墨设色 69 cm×137 cm 1983年
中国美术馆藏
《春雪》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艺术家的代表作,创作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这段时间正是艺术家创作的鼎盛期,画风较之以往的偏写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走向对传统意境和形式美感的追求。

▲吴冠中 根扎南国145×368cm 1998年 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根扎南国》是画家捐赠中国美术馆的近作之一。在此画中,他进一步强化了点、线、面的抽象性节奏,落幅更加洒脱纵放。五棵古榕盘踞于画中,顶天立地,气宇非凡,森然之中不失婀娜之姿。虬结盘旋的树干、树根与背景中斑斓的色点相映衬,在力的节奏中又平添了南国的俏丽与绚烂。

▲吴冠中 野草61×90cm 2008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 眠 61×91cm 2008年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雅昌艺术网只为你们重点介绍了这些作品,虽然不多,但其中的任何一件拿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展览的重磅展品,何况中国美术馆一次性拿出了200多件/套。如此阵势,估计得等到六七年后中国美术馆建馆六十周年了。
另外,此次中国美术馆的“壕展”展出时间非常有限,自11月17日起持续至11月26日,仅展10天,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哦!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30
DB+30 2017-11-18

≈  贴图&拍客✦    Making welcome you    。--‿--。

红袖招游侠

ZxID:61452389

等级: 元老
配偶: 瑾ぃ
金闪闪是财神爷  • .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11-18 0
有几张看不太懂。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