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45岁的潘粤明带着“一人分式两角”的炸裂演技轰炸朋友圈时,《白夜追凶》无疑成为了2017网剧市场最耀眼的力作之一;相比之下,同样是走“一人分饰多角”的网剧《柒个我》却在“人格分裂”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柒个我》是一部翻拍自2015年热播韩剧《kill me hear me》的悬疑爱情偶像剧,由张一山、蔡文静、高晓谦领衔主演,讲述了拥有七重人格的财阀三世沈亦臻和他的秘密女主治医生白欣欣的治愈系、搞笑、浪漫、爱情故事。
相比起韩剧的超高口碑,国版《柒个我》上线5天口碑面临严重扑街。网友不仅打出4.5分低分,甚至毫不留情的调侃其为「汉化版」翻拍作品,意思是对原版作品毫无创新的粘贴复制——大到场景设计、小到人物台词以及表演方式。
面对毫无创意的照抄旧版,观众自然不会给出好脸色。而国版《柒个我》的口碑不尽人意也恰恰再次验证了翻拍作品并非一本万利!那么,我们的翻拍剧究竟差在哪?或许从《柒个我》中观众可以得出答案。
中韩制作大Pk,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每年被翻拍的韩剧不计其数。从《回家的诱惑》开始,韩国不仅在政治上与我国保持长久友谊,就连在影视剧制作层面,也是相互输出。或许国内观众只注意到大量翻拍自韩国的国产剧,却鲜少注意到大量来自国剧的韩剧制作。《魔女的恋爱》《命运一样爱着你》《爱你的时间》《步步惊心:丽》都是近两年翻拍自国内的韩剧作品。
但同样是翻拍作品,韩剧和国剧却呈现出不同的味道。
以当下正在热播的《柒个我》为例,韩版《kill me hear me》在韩国本土播出之时,收视热度一度飙升至12.5%,掀起韩国全民追剧热潮。在当年,该剧还一举拿下MBC演技大赏上的年度大赏、最佳作品、最优秀男/女演员、最佳荧幕情侣等12个奖杯,影响力可见一斑。
同样题材、相同剧本的《柒个我》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早在该剧片花放出之时,张一山的造型就被网友说为“辣眼睛”,妖娆的眼线、粉红色的女性服饰、浓浓的大剑眉,和原版相比就已经缺少了美感。网友更是崩溃大喊“还我余罪。”
剧集在播出之后,果不其然的遭到网友“无限”非议,“这部剧是在东施效颦”、“整个剧最大的诚意就是在翻拍,剩下就没啥诚意了”、“现在的翻拍都是在汉化吗,难道是怕观众看不懂原版?”......大量的差评也在暗示着这部剧的问题百出。
实际上,韩剧之所以广受国内大量女性粉丝追捧,除了必备的精致服化道和带有特色的韩式表演法则外,编剧擅长打造的“超能力”爱情、特色化的设置和强大的后期包装能力也成为这两年韩剧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或许是《柒个我》太想“复制”原版的成功,从而呈现出用力过猛的效果。该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了过与“尊重“原著上面。台词、剧情、服装,甚至演员微表情几乎全部“神还原”,完全忽略了本土化这一层含义。
可以说,《柒个我》在剧本改编上,除了人名地名有所改动之外,没有任何本土化设计,「汉化版」的翻拍更像是直接在为观众做翻译。然而,碰巧的是,这也是国内所有翻拍作品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张一山演技可圈可点,但“一枝独秀”却难抵翻拍尴尬?
《柒个我》播出之后,唯一没被网友吐槽的恐怕就至剩下张一山的演技,不少网友还表示“打得一星只为送给张一山的演技”。作为90后老戏骨,张一山自从成年之后,确实让观众“刮目相看”。
去年的《余罪》到今年的《春风十里不如你》, 张一山为观众展现出了自己的多面性。在《柒个我》中,他一人分饰7角,挑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他时而是沉默冷淡的富家少爷沈亦臻,时而是杰克苏暴力倾向的崔皓月,时而又要演绎搞笑大叔朱长江和花痴追星少女莫晓娜,时而还要给观众展现忧郁少年莫晓俊和神秘X先生的独特气息,再加上,胆怯小女孩星星的“儿童化”人格,张一山的一部剧相当于其他演员的7部剧。
但就事论事,张一山的演技可圈可点不假,却偶尔也有“出戏”之疑。主要体现在张一山的外形上,实际上,原版对于男主的设定是个中年大叔形象,但张一山的“长不大”面孔和瘦弱的身板让在其饰演崔皓月时,气场明显不如韩版男主。
不过,相比起同龄小鲜肉还在为一个角色而演不好而懊恼时,张一山已经同时演7个角色的挑战难度已足以给当红鲜肉一记重击。
可当一部剧在制作不够精细、剧本完全照搬、没有本土化改编的前提下,即使演员演技炸裂也恐难撑起一部剧。毕竟“一枝独秀“难敌“满屏尴尬”,正如去年播出的《漂亮的李慧珍》以及正在播出的《亲爱的她们》,最大的问题依旧是出在了“本土化“上面。
“二次加工”的翻拍剧,前路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影视制作单位购买另一个国家的影视作品版权,进行本土版本的翻拍,是影视行业成熟的一种表现。但凡事都应适度,尤其是翻拍作品。
从2000年翻拍自韩剧的《一不小心爱上你》《我家有喜》《亿万继承人》到《原来是美男》《相爱穿梭千年》再到播出的《柒个我》《亲爱的她们》以及正在热拍的《王子咖啡店》,大多数作品都面临着“被吐槽”境地。
但制作方似乎对此视而不见,依旧乐此不彼的执着于“翻拍”产品。一方面,他们是看重了韩剧热播之后的带来的IP效应,起码在话题度和流量上,翻拍作品从不缺少;另一方面,制作方则主要是考虑到操作风险,由于翻拍作品大多是来自于高口碑、完整度较高的剧本设定,制作方在制作上只需简单的故事模式复制,避免了故事创作和财力消耗,可谓两全其美。
可这种“偷懒”式的制作模式,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早已危机四伏。
《原来是美男》豆瓣评分5.6;《我家有喜》豆瓣评分5.1;《漂亮的李慧珍》豆瓣评分4.7,甚至连佟大为主演的《外公芳龄38》豆瓣评分也仅为4.2,累计票房只达6042万。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国剧翻拍还只停留在了“皮毛”阶段。对于国内制作方而言,简单粗暴的更换演员和更改故事背景似乎已是国剧在翻拍过程中做出的最大“动静”,真正意义上的“因地制宜”少则又少。
反观韩剧翻拍国剧,客观来讲,她们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国内影视剧的原版,而是有明显的二次加工,“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取舍,再通过本土元素和文化伦理的添加,尽可能的去避免水土不服问题,只不过“修饰”技术还有待提高,但这足以看出两国制作方的态度问题。
国剧在翻拍过程中的极其敷衍化和赚快钱心态是直接导致大量翻拍剧“扑街”的重要原因,《柒个我》目前已作出了最大反面“示范”——除了翻拍看不出任何诚意,Low配置的服化道更是将整部剧拉低一个档次。
2018年,国内还将会上映更多的翻拍作品,《新娘18岁》《未生》《绅士的品格》以及《太阳的后裔》都“国剧翻拍制造”都将在来临的路上,但翻拍作品需要注意了,如若还未能做到“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想必口碑“扑街”还会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