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Ta
-
- 注册时间 2013-02-23
- 最后登录 2024-11-22
-
- 发帖313274
- 在线16844小时
- 精华0
- DB124
- 威望28082
- 保证金0
- 桃子20
- 鲜花0
- 鸡蛋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白腹凯克鹦鹉 白腹凯克鹦鹉别称:金头凯克鹦鹉、白腹鹦哥 白腹凯克鹦鹉价格多少钱一只 约在三周内的幼鸟约5,000元,成鸟长度达20公分的约10,000元! 白腹凯克鹦鹉外形特征 金头凯克鹦鹉体长22-23厘米,体重155-165克。顶冠 、颈部、后枕和脸颊的上部橙色。喉咙和头部两侧黄色。上体包括翅膀,是艳绿色。胸部和腹部乳白色。侧翼和大腿呈绿色, 而臀部和尾下覆羽是明亮的黄色。翼腋橙红色,对比翅膀的底面的其余部分是绿色。尾部的顶端是绿色。该鸟喙的基部是角质色,喙浅粉色,眼睛周围的皮肤粉红 色,虹膜橙红色,腿粉红色。 金头凯克鹦鹉的幼鸟看似黑头凯克鹦鹉,因为幼鸟的头部有黑色的羽毛,黑色羽毛的分布较不像黑头凯克的密集与黝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而变成美丽的橘黄色,腹部也会在2至3岁时变成纯白色。亚成鸟,冠和项棕色,点缀着几根黑色的羽毛。 不同的亚种有一些变化。玛代拉河亚种颜色稍淡,大腿,侧翼,尾翼和尾部下完全变成黄色。臀部和尾上覆羽黄色与绿色互相掺杂。玻利维亚亚种,大腿和侧腹是黄色而不是绿色,尾巴绿色,白腹突出。 白腹凯克鹦鹉繁殖方式 繁殖期多在1月至6月间,常筑巢于30米的高树上,繁殖期时一天会交配数次,3至4周后雌鸟开始产卵,在第一枚卵生下的前7至10天雌鸟的腹部会明显地 胀大,一窝通常产2-3枚卵,孵化期约24-26天,幼鸟的成长速度很慢,比大部分的鹦鹉幼鸟都慢,30-40天大时才会开始生出毛管,羽毛长成约 70-80天,90天后离巢。 笼养的白腹凯克偶尔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相当活泼与好奇,啃咬力强,须提供新鲜树枝或玩具等东 西供它们啃咬,只能与同类饲养在一起。金头凯克鹦鹉的人工繁殖并不如黑头凯克鹦鹉常见,有些雄鸟繁殖期时会对雌鸟有攻击性,与黑头凯克一样,多对繁殖(成 对饲养)会互相感染繁殖气氛,一对有巢态后进入繁殖阶段,之后其它对会陆续跟进。 白腹凯克鹦鹉生活习性 繁殖季外常成对或小群群集活动,在当地属于常见的鸟类,群居性,通常成对或聚集10只左右在树上觅食,有时会聚集至30只以上。嘈杂,是很容易观察到的 鸟类。经常能听到从森林的一个部分移动到另一处,翅膀拍击的声音很响,它们通常停留在在树梢的顶部,稍有动静就会不时的尖叫。以食种子为主,也吃蔬果、坚 果等各类食物。 白腹凯克鹦鹉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地区,喜爱栖息在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地、靠近水源区的低地雨林内,偏爱造访定期被洪水淹没的水域。在其分布区南方的干燥森林也有它们的族群,行为与黑头凯克非常类似。 白腹凯克鹦鹉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巴西、玻利维亚北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 白腹凯克鹦鹉种群现状 该物种的分布范围有限,数量正在减少。由于当地的原始森林几乎完全被栽培作物取代,主要威胁是栖息地被严重破坏使数量正明显下降中。红面具锥尾鹦鹉 红面具锥尾鹦鹉别称:红妆鹦哥,红头鹦哥,红头鹦鹉,红头太阳鹦鹉 红面具锥尾鹦鹉外形特征 红面具锥尾鹦鹉体长33厘米,体重165-20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胸和下腹部带有些黄绿色;前额、头顶、眼睛周围、脸颊以及翅膀弯曲的部分和大腿都带有红色的羽毛分布;翅膀内侧的飞行羽以及尾羽为橄榄黄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的裸皮,鸟喙为肉色,虹膜为桔红色。 红面具锥尾鹦鹉繁殖方式 在野外的繁殖大多于春季开始,在厄瓜多西南部的族群约于1-3月的雨季时繁殖。筑巢在树洞或白蚁窝中,也有纪录在悬崖岩洞中筑巢,一次通常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间为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50天。性成熟约3岁左右。 人工豢养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容易繁殖,繁殖期从5月开始,可以提供30*30*50厘米的厚木巢箱。成对分开饲养繁殖效果较好,繁殖期将外在干扰减至最 低,如幼鸟孵出时须每日准备充足的食物供亲鸟喂食,尤其是软性食物;一次约产3-4枚卵,通常3枚,孵化期约 23-25天,羽毛长成约50天。鸟舍中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吵杂,尤其在有人接近时,适应环境后会与大部分的锥尾鹦鹉一样变的强壮。 红面具锥尾鹦鹉栖息环境和习性 红面具锥尾鹦鹉(Red-masked Conure)主要栖息於森林地区、半开阔的林区、棘丛灌木平原地区、树木茂盛的乾燥地区。有时候也会到雨林的边缘地区活动,偶尔靠近城市和村庄的附近也 能见到他们的踪迹。他们通常群体活动,会组成6到10只不等的小族群行动,偶尔曾经聚集过高达1000只的庞大团体;平常非常明显易见,因为他们相当吵 杂;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叫声,是相当吵杂的鹦鹉。 红面具锥尾鹦鹉食物 红面具锥尾鹦鹉在野外的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在野外的繁殖大多於春季开始,人工豢养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容易繁殖,繁殖期从5月开始,可以提 供30*30*50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通常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间为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50天。性成熟约3岁左右。 红面具锥尾鹦鹉生活习性 红面具锥尾鹦鹉喜群居,尤其是繁殖期外的时间,通常成对活动,有时会组成6到10只不等的小族群行动,飞行的时候会伴随刺耳的叫声,是相当吵杂的鹦鹉。在野外的食物为水果、种子、浆果、坚果等。 红面具锥尾鹦鹉栖息环境 生长在干燥、潮湿的森林、潮湿的长绿树林、落叶性森林以及热带稀树草原等地区,从海平线至海拔2500米皆有其踪迹,但主要栖息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下,更喜欢干燥及半干燥的地区。鲜红胸鹦鹉 鲜红胸鹦鹉外形特征 鲜红胸鹦鹉体长20厘米,体重36-44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喉咙和面部为钴蓝色,喉咙和脸颊的蓝色较深;胸部鲜红色;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橙黄 色;翅膀外侧和中间的覆羽以及次级飞羽均为浅蓝色;翅膀外侧小飞行羽和内侧覆羽为紫色;尾巴外侧为黄色,底色深绿,尾巴内侧也为黄色;鸟喙黑色;虹膜灰棕 色。 雌鸟体色较暗,脸部的蓝色面积较少,胸部没有红色羽毛,全部为绿色。幼鸟体色为深绿,年幼的雄鸟面部的蓝色大部分较深,翅膀内侧会有浅色的斑纹;幼鸟需要2年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提到鲜红胸鹦鹉,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它们胸前的羽毛是鲜红色的,那么除此之外,鲜红胸鹦鹉是否有一些其他的形态特征呢?当然有,如果你见过鲜红胸鹦鹉, 那么你可能会发现它们的脚趾是两个向前、两个向后的,这是因为鲜红胸鹦鹉是攀禽,它们的这种脚趾形态有利于适应攀爬生活。 鲜红 胸鹦鹉的体长在20cm左右,体重一般不会超过45g。通常雄性鲜红胸鹦鹉的羽毛更为鲜艳,除了胸口鲜红色的羽毛外,它们的身上还会出现蓝色、橙黄色、紫 色、深绿色等颜色。而相较之下,雌性鲜红胸鹦鹉则“逊色”不少,它们没有鲜红色的胸口羽毛,脸上的蓝色面积也更小。 鲜红胸鹦鹉形态特征描述 体长:20cm左右。 体重:35-45g。 鸟喙:黑色。 虹膜:灰棕色。 面部:蓝色,雌鸟面部蓝色较少。 胸部:雄鸟胸部有鲜红色羽毛,雌鸟没有,为绿色。 腹部:橙黄色。 尾部:外侧为黄色,底色深绿;内侧也为黄色。 此外,幼鸟跟成鸟长得也不太一样,不过只要经过两年的成长,它们就可以拥有和成鸟一样的羽色了。 鲜红胸鹦鹉繁殖方式 繁殖期主要介于8月至1月间,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通常好几对会一起筑巢在同一颗树上,而彼此的巢穴距离都很相近,它们偏爱筑巢于尤佳利树的树洞中, 以小树枝、树叶、羽毛、木屑铺于洞穴中,一窝产3-6颗蛋,雌鸟只有被雄鸟喂食的时候才会离巢,孵化期约18天,30天后羽毛长成;笼养鸟叫声柔和悦耳, 不会吵人,刚饲养时对于寒冷与潮湿的天气较敏感,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及饲主,饲主最好能定期地为它们除虫,与一般草原鹦鹉一样,它们也喜欢到地面上活动,食 物的供应主要以各种混合种子与谷物为主,新鲜的青菜水果也应适量供应。 成对繁殖效果较佳,繁殖难度不高,整年都能繁殖,一窝通常产4-5枚卵,孵化期约18-19天,幼鸟约4周大时羽毛长成,7-8周时即会离巢独立活动,若将幼鸟抓出手养,一年可望能繁殖好几窝。 鲜红胸鹦鹉生活环境 鲜红胸鹦鹉属于无危物种,它们在澳大利亚比较常见。如果想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如何,你必须深入澳大利亚干燥的内陆地区,那里有鲜红胸鹦鹉喜欢的灌木丛林及草原等。通常你不会只看到单独的一只鲜红胸鹦鹉,因为它们都会成群出现,数量保持在十只左右。 跟那些在树顶层觅食的鸟儿不同,鲜红胸鹦鹉会在地面寻找食物。由于它们并不是防卫心很重的动物,所以哪怕你离它们只有几米,它们也不会飞走。当然如果你吓到它们了,它们就会立刻飞走,不过它们不会一下就飞得没影,通常鲜红胸鹦鹉会选择在较近的树上观察地面上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你不会在水源处看到鲜红胸鹦鹉,因为它们不常去。那么它们怎么补充所需的水分呢?经过研究人们发现,鲜红胸鹦鹉会靠露水和植物上的水珠来获得所需要的水分。 鲜红胸鹦鹉不吵闹,在人工饲养环境下,主人要做好环境的布置工作。刚饲养鲜红胸鹦鹉时,它们可能会对新环境及主人不太适应,但它们的适应能力并不差,过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适应主人的饲养生活。此外,主人要尽量保持环境的干燥,如果气温较低时,还要做好保暖措施。 鲜红胸鹦鹉生活习性 鲜红胸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10到20只左右的小群体,在某些地区也会聚集比较庞大的数量;在白天它们大多在地面觅食,觅食的时候相当安静也不显 眼;它们的戒心并不重,有时候可以近距离接近到数米;如果受到惊吓或是有危险讯号,它们会从地面上飞行一段很短的距离到附近的树上观察情况;每天破晓後的 一两个小时他们就会飞往觅食处,在黄昏前的一小时则会陆续返巢休息;它们平时并不常前往水源处,大多从清晨的露水或是植物叶上的水珠取得所需;在某些地区 它们有迁移的习性,地点则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决定。 平时多成对或10-20只成群活动与觅食,主要以草类种子为食,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觅食,觅食时十分安静,它们鲜少到水源区喝水,因为所需的水分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获得,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鲜红胸鹦鹉主要以草类的种子、野草种子、植被和地面上捡拾的东西为食。蓝喉锥尾鹦鹉 蓝喉锥尾鹦鹉外形特征 蓝喉锥尾鹦鹉体长30厘米,体重9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头顶、头部后方以及颈部为暗棕色,每片羽毛均有黄棕色的滚边;前额、眼睛周围以及耳 羽部分为红棕色,颈部两侧为桔黄色;喉咙和胸部上方为蓝色,下腹部以及背部后方为暗红色;翅膀弯曲的部分为红色,翅膀外侧的主要飞行羽为蓝色,内侧的飞行 羽为橄榄色;尾巴上方为橄榄色,内侧为红棕色;眼睛外围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黑灰色,虹膜为黄色。幼鸟的体色较深,头顶的羽毛为黑色并带有点浅红色的 滚边,翅膀弯曲的地方只有一点点红色,鸟喙为浅灰色,虹膜深色。 蓝喉锥尾鹦鹉繁殖经验 繁殖蓝喉锥尾鹦鹉并不容易,有时容易发生亲鸟吃掉蛋,咬死幼鸟或不育雏的情形,幼鸟也不是很好手养,利用Pyrrhura 属的锥尾 鹦鹉来代孵代养幼雏效果不错;繁殖用的笼舍不要太大,单对繁殖,这样成果应该会比较好;繁殖期时有时对于巢箱的检查与打扰显的敏感,一窝产6-8颗蛋,孵 化期约23-26天,50-60天后羽毛长成。 蓝喉锥尾鹦鹉习性 栖息地一直遭持续的破坏,非法的捕捉卖至国际市场,导致牠们的数量逐年下滑,除了受华盛顿公约保护外,也受巴西国内的法律保护;蓝喉锥尾鹦鹉主要栖息在 大西洋气候形态的雨林与森林边缘区,主要都是海拔400m以下的地区,群集性,主要都以8-12只左右一起活动或觅食,喜欢群集在高树枝头上,觅食时也多 在树上找寻水果、花、浆果、种子等食物,活动时因为羽色的保护色所以不容易被发现,中午时分大多停止活动,待在成荫的树上休息,傍晚会群聚回到栖息的树上 或巢穴,聚集时相当吵杂且引人注意,繁殖季可能在6-10月间,一窝约产2-4颗蛋。 蓝喉锥尾鹦鹉饲养摘要 笼养的蓝喉锥尾鹦鹉对其他的鸟或鹦鹉有攻击性与侵略性,笼养鸟活动力强, 是属于较害羞的种类,刚饲养时对环境有点敏感,无需太久可适应饲主与新环境,但引进时宜避开温差过大或冬季寒流时,大部分的时间都很安静,但有些鸟在早晚会比较吵杂,通常都喜爱淋浴。 中文学名:蓝喉锥尾鹦鹉 拉丁学名:Pyrrhura cruentata 别 称:蓝喉鹦哥,赭斑鹦哥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锥尾鹦鹉族 属:锥尾鹦哥属 种:蓝喉锥尾鹦鹉 分布区域:巴西东部,从巴伊亚到里约热内卢 命名者及年代:Wied, 1820 英文名称:Blue-throated Parakeet 英文名称:Ochre-marked Parakeet 保护状况:IUCN易危 保护状况:CITESⅠ级保护动物 蓝喉锥尾鹦鹉(学名:Pyrrhura cruentata)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 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羽毛为绿色,头部以及颈部为暗棕色,前额、眼睛周围以及耳羽部分为红棕色,颈部两侧为桔黄色;喉咙和胸部上方为蓝色。栖息于森林地 区或森林地区的边缘地带。主要以水果、花朵、种子、浆果为食。有时候也会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类和水果等。通常成对活动,繁殖期聚小群,分布于巴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