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苦难压在“箱底”
钱桂林
一次聚会上,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
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在成为著名企业家之前,可谓吃尽了苦难,但他没有逢人便去“忆苦思甜”。直到在一次聚会上,艾顿才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这让丘吉尔很是惊讶。艾顿反而笑道:“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
艾顿口中的“权利”,并非法律所规定的“权利”。换言之,诉苦还是不诉苦、什么时候诉苦、向什么人诉苦,这是一个人的权利,别人无权干预,法律不好干涉。艾顿所说的“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其意为:一个人在未真正摆脱苦难前,不要沉浸于苦难的诉说中,那样会于事无补。一味地诉苦,不仅难以得到同情,就像鲁迅笔下絮絮叨叨的杨二嫂,有时还会让人失落消沉,失去斗志。
有的人面对苦难,似乎少些释然,总是不肯放下,老是这么背着苦难的“包袱”焉能不累!艾顿所经历的苦难,有几人能及?但他懂得放下,轻装上阵的他经过摸爬滚打,终于成为骄人的成功人士。功成名就的他,才偶尔与朋友谈及他的过去,与别人分享了一回苦难的岁月。艾顿将苦难压在“箱底”不肯示人,不失为一种豁达,一种智慧。当然,将这“箱底”之物在适当时候拿出来“晾晒”一下也未尝不可。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实,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要弃之如敝履,得节约一些甚至吝啬一点儿去花。惟其如此,才能将苦难化为源源不断的进取动力,才能收获辉煌而又幸福的人生。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今天,党员干部要有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不言苦、不诉苦,待到理想实现时,再来“忆苦思甜”一回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