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说过,我国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只有40%。
记得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多少带有一点调侃。他说,他的天气预报水平要比专业人士强上20个百分点。
见我不信,他解释说,只要与《天气预报》的说法唱上反调,准确率就是60%。即《天气预报》如果说今天有雨,你就说今天没有雨,这样,他们准确率的40%,到了你这儿肯定就是60%。
那时《天气预报》准确率低,相关权威部门给出的解释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所用测量仪器、仪表品种少,精度不高。
这些,我能理解。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国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从事《天气预报》人员是一代更替一代,知识程度、文化水平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我猜想,没有硕士、博士学历,可能根本进不了这一部门。
至于仪器、仪表,如果将建国初期定性为第一代的话,现在用的,少说也升级好几代了。现在连以前没有的卫星、遥感都用上了。说不定,外国最先进的仪器、仪表,我们都有。
这几十年来,我长大了,大的快要退休了。
这几十年来,我出门一直观注《天气预报》。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外出打工,每天要起早贪黑,工作上累也就罢了,如果上下班的路上突遇下雨,好端端的皮鞋,毕挺的外衣,蓬勃有型的头发,都会遭殃,我呢,也会化成落汤鸡。
外衣湿了,用电熨斗烫一下,基本没事,只是加快变旧的速度;头发淋出水,回家用毛巾揩一下,也就没事了。
可是皮鞋,油光锃亮的皮鞋,一经水浸,彻底报销了。不仅外观黯然失色,而且不出一个月,肯定胶开帮脱,想穿都不可能。只得重新掏上500-800元,购买一双新的。你说,我的心,会不痛吗?
为了解决此事,我专门上网搜索了好一阵,发现有一种防雨胶鞋,长得跟普通皮鞋差不多,如果没有见识过,还真的不知道它是防雨胶鞋。穿它到公司,不难看,也不丢份。
但是,这种鞋穿的时间不能太长,毕竟是用胶做的,不透气。半小时尚可,如果一整天下来,肯定会闷得湿漉漉的,脚丫子难受之极。
然而,这漫长的几十年,我并没有感觉到《天气预报》有什么实质性改善。
也就是说,该报不准的,依然报不准;该胡搞乱猜的,依然如此。以至于我始终怀疑那些干《天气预报》的人,是不是靠走关系进入那个部门;他们上班到底在做些什么?心里记挂的,是不是每月能按时足额领到纳税人的血汗钱?
干不出成绩的部门;存在下去还有必要吗?
不是吗?就在上上个月,也就是2017年的6月,《天气预报》还一连四个星期预报说天天有雨,害得我天天顶个大晴天穿着防雨胶鞋上班。
更让人气愤的是,当有不少像我一样受害的市民发出质问时,那帮家伙竟大言不惭地推说是云系在中途发生了变化。
简直是一派胡言!无耻之极!!
试想,天气不变化,还叫什么天气?天气不变化,还要什么预报?报不准不觉得惭愧,却推诿于天气变化,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还没完,等到七月初,《天气预报》又风云突变般地改口说:近日天晴,不会有雨。
然而,上天又一次毫不留情地在他们脸上搧了一记响亮耳光。
一场豪雨,毫无征兆地从天而降,之大、之快、之猛,将多地淹成了汪洋,连国家防总都猝不及防;让我的皮鞋再次泡汤,只得重新网购。
我自认倒楣不说。可是,《天气预报》在接下来时间,仍不肯消停,仍在胡猜、乱叫。
他们在豪雨几日后,连续发布了雷暴大雨预报,把退休多年、从不过问国事、年近90岁的父亲给惊个半死,硬是把我活生生地叫回家,千叮咛,万嘱咐:注意雷电,注意淹水。那情形,接下来的天气,不是海啸山崩,就是城毁人亡,不做些防范,会有灭顶之灾!
那情景,让我这个做儿子的为之动容。
不过,我还是安慰了他老人家。
我对他说,据我几十年的观察,总结出一条规律:凡是《天气预报》没有预报到的大灾大难发生了,他们都会继续顺势预报下去。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顾气象的实际情况,一味胡猜乱叫,一味迎合什么。
比如,特大暴雨下了好多时日,把地给淹了,成了汪洋一片,他们这才发布预报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里不仅还会继续下大暴雨,而且暴雨级别要更大”。
又比如,某地一连干旱上四五十天,地里的土都裂开了大口子,他们就是不发布干旱预报。等百姓们怨气冲天时,他们,好像突然醒来,在接下来预报肯定是:“干旱,干旱,还是干旱。而且是持续性干旱,较长久的干旱。是百年不遇的干旱,是千年一遇的干旱。”
可是,等这样的《天气预报》一发布、人们还没来的及张罗抗旱工作,当天晚上就开始大雨瓢泼,而且,一下就是好几天啊。
这些人,难道不是一群坑爹、坑百姓的人渣吗?
父亲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起来。
送我出门的时候,我突然闪过一丝不孝的念头: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曾经讥笑《天气预报》的父亲,是不是被《天气预报》催眠了?洗脑了?赤化了?
当然,接下来的情况正如我所料,《天气预报》说有大暴雨的那天,雨,戛然而止。之后的多日,天上就根本没有再下过雨,而且,一停就是一个多月,酷暑高温,炎热难当。
现在,我可以非常自豪而悲凉地说:我的天气预报成功率可以达到70%了!
60%,当然是我父亲教导的,但是这多出来的10%,又如何算得?
我父亲教我的,是与《天气预报》事先说出的内容唱反调;而我总结出的,是与《天气预报》事先没有说出、但实际已经发生多日暴雨或干旱天气之后、《天气预报》才附和天气发出预报的说辞唱反调。
虽然,这同属唱反调,这与我父亲的唱反调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应是我的重大发现!
而且,此规律屡试不爽,可信度极高。
因此,给自己加上个10%,也属理所当然。
然而,70%成功率,并不能让我沾沾自喜,相反,它总让我心存耿耿于怀的不满。
为什么?
有两点:
一是,《天气预报》的那些人,他们平时都在做些什么?拥有好的设备、好的环境、好的科技条件,天气状况依然预报得如此之差、如此之烂,对得起谁啊?不说他们是一群酒囊饭袋加草包,真的说不过去。
二是,当大灾大难发生多日,接下来就应该认真总结,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做好工作,以弥补前几日的过失。然而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他们,是否是怕影响自己前程,影响自己声誉,怕承担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可能也就是说说而已的所谓责任。是否是怕百姓怨气太大。
“往坏里报,往严重里报,只会有好处”可能是《天气预报》部门贯用的伎俩。
最终结果,他们在天灾的基础上,又添上了人祸!
在此,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应该取消《天气预报》这个部门。让纳税人的钱能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二是,如果《天气预报》部门或因高官家属工作其中,不愿取消,也行。反正百姓既无权,也善良。
可以采用折中办法,增设一个民间的《天气预报》部门,可以是半公性质的,也可以是业余性质的。
公办和民间两家《天气预报》部门共存,可以破解行业垄断。既可以打打擂,比较比较,也可能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嘛。
最重要的是,给百姓多了一个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