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那座我梦开始的城,那份我只增不减的情,感谢造物主让我与这座美丽的小城——池州,有数十年的交集。
在学校,当我说我是池州人时,很多人会露出迷茫的表情。我知道,这座美丽却不发达的小城并不出名。可她是我的家乡,我爱池州。
如果你不是池州人,请看看关于这座美丽的小城的介绍吧,我想她一定会让你陶醉。
如果你是池州人,请为我们的家乡骄傲吧,因为她是那么那么的美。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56万。池州地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江城市带、长江经济带,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港作为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可常年停泊5000吨级船舶。318国道、206国道、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安(庆)景(德镇)高速和建设中的池州九华山机场、宁宜城际铁路共同构成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池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唐武德四年设州置府,至今已有1384年历史。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苏轼、岳飞、朱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等驻足池州,留下精美诗篇,杜牧的《清明》诗,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佛文化、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戏文化、傩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使池州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池州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使池州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茶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藏的储量居安徽首位,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多、开发加工潜力大。已初步形成建材、非金属矿、有色金属冶炼、化工、轻纺、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
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旅游品牌化和农业产业化核心,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打好生态牌、九华牌和长江牌,认真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提速、社会进步、环境友好、人民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
池州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境内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达57%,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4张国家级旅游品牌,还拥有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背上行囊,从此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可冬的凛冽、夏的酷热依然褪不去他乡游子对于故乡魂牵梦萦的爱。如果可以我想一直留在池州,因为它的美,因为它的情。有人说池州是一个没有出头的地方,可我不要那些所谓的理想,不要那些所谓的奋斗,不想去上海北京,打拼奋斗,不想去其他国家,读书留学。不是因为我没有理想,而是因为小城自有小城的天地,小城自有小城的风光,小城自有小城的情义,在小城我也可以有自己的骄傲与成就。他乡的灯火璀璨、纸醉金迷,于我是过客,而池州,于我是归人。
池州——我们熟悉的家乡,每一条街道都能叫出名字,每一个邻居都认识,每一处风景都尽收眼底……这座城、这份情,永在心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