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有在看《魔卡少女樱透明牌篇》,当小可的一口关西腔说出“最近过的还好吗”时,一波回忆杀在脑子里涌现,可我怎么就长大了呢?
行知酱在与同伴们讨论小樱的时候,发现大家还是会把“李小狼”叫成“王小明”,这可能都是翻译的锅吧。
例如“多啦A梦”大陆,香港,台湾翻译都不一样,还有“一休哥”,“中华一番”等,甚至到现在中国这三个地域翻译的版本都不一样,而且似乎有另外一套规则。
强行音译
说起强行音译,就想起早期的“多啦A梦”的阿蒙和野比康夫都是根据音译,记得当初的胖虎还是“大熊”,如今的“大雄”却一直被揍,不过野比大雄真实名字叫野比伸太。
还有,这个乍一看这个有些莫名其妙的名字,原名中To LOVEる和とらぶる本身就是在玩音似梗,而翻译成“出包王女”中的“出包”一词与とらぶる(Trouble)也是在玩音似梗。
还有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诸如新海诚的《言叶之庭》其实也是强行音译的结果。毕竟中文中没有“言叶”这类表达形式。
喜好&情感译
虽然现在好多日本动漫的名字都改过来了,但是想想以前,似乎当初有些热血的翻译也是挺好笑的。
另外“哆啦A梦”除了最初的音译外,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翻译就是根据当时喜好流行来定的。
“叮当”或“小叮当”这种叫法在台湾十分流行,香港亦如此。据说香港人喜欢在颈部坠个东西祈求平安,他们把此物称做叮当;而机器猫身上正好挂着一个大铃铛。同时,机器猫早期被各国引进时都分别使用不同译名,以便当地少儿接受。
还有就是我提到的《魔卡少女樱》里面早期的男主“李小狼”,他在日本还有中国台湾、香港里面的名字都是以这个称呼,而到了大陆怎么就变成了“王小明”了呢?
简单扒了下原因应该是这个...
第一个因为里面堂妹李莓玲喜欢小狼,而在中国堂兄妹之间暗恋是不允许的,所以把莓玲改成了表妹,加上小明这个行祖传名字符合当时,于是就全改了。
第二个可能上头觉得小狼的名字太血腥了,呃,少儿不宜。于是...并且里面的内容也稍加修改,从70集剪成了62集。
还有,ONE PIECE——海贼王,BLEACH,队长翼(Captain 翼)——足球小将,鸣人(NARUTO)——火影忍者。都是以主人公的职业来设定好名字的。
中式名任性译
早年间,除了大陆引进的日本动漫外,还会直接拉来台湾那边译好的来。但是台湾似乎对中式名有着一种深沉的热爱。
不知你们还记得《聪明的一休》吗?现在想来里面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那位新右卫门被翻译成“李靖武”,还有足利义满被翻译成洪子杰。
硬广译
上述的动漫最多算是翻译技术欠佳,那植入广告的的翻译在当年绝对是牛*...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就是这个《中华一番》。当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还是叫《中华小当家》。
因为当年统一的赞助,为了推广当初他们的“小当家干脆面”,把主人公刘昂星的名字改为绰号“小当家”,简单来讲赤裸裸的硬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