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我翻过这些白眼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手机数码2017 年,我翻过这些白眼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手机新闻]2017 年,我翻过这些白眼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14 0

原标题为《2017年度泡沫词汇》
客套的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盘点 2017 年年度泡沫(把用户当傻x的)词汇。
比特币

图片来自 Unsplash 用户 Andre Francois
2017 年最后悔没买的东西:比特币;2017 年最后悔买了的东西:比特币。
我想我已经不需要再解释什么是比特币(Bitcoin),以及它的工作原理了。当然,如果此时此刻你还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也没必要再去了解,因为比特币已经不再适合没有任何投资经验的人入手了。
从年初的比特币元老将持币全部抛售,到后来比特币分叉出 Bitcoin Cash,再到国家禁止 ICO、多轮矿难。比特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一路飙升到 19000 美元一颗,中途引发多次显卡(挖矿主要计算设备)价格的暴涨暴跌。年底的时候终于泡沫破裂,比特币带着一群 Alt Coin 的价格终于大幅下跌,降幅接近 50%,身边很多人都被结结实实割了一波韭菜。年末,包括 Steam 在内的多家在线商店关闭比特币支付通道。
这一年,区块链也成了热门词汇。作为比特币的灵魂,除了用来做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区块链也可以用来做加密算法。WePower、迅雷币、玩客币等等区块链产品从爆发到被“有关部门”约谈,时间之短,有如昙花一现。 前段时间,听说比特币系统中 90% 的算力掌握在 5% 的用户手中,如此可见比特币所谓的“去中心化”不过是原理上的意淫罢了。国内最近也在加强对比特币的打击,多地政府开始拆矿场。最近甚至传出“比特币只是美国为了倒腾黑钱设计的工具”的论调。
目前来看,不推荐任何人购买包括比特币在内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
eMMC

图片来自 @华为终端官方微博
老实说,因为技术或者成本原因导致屏幕没有疏油层,并不是什么错误。毕竟直到现在,OPPO R11s 的屏幕上都没有疏油层,也没有人因此把 OPPO 送上法庭。 但是华为在 P10 上将 eMMC 闪存和 UFS 混用就真的是有欺骗用户的嫌疑了。
在拆封并激活手机、使用专业软件测试之前,用户没有任何方式判断自己的 P10 用的是 eMMC 还是 UFS 闪存,两种配置的 P10 价格也完全一样,而储存性能相差 2-3 倍。此事被爆出后,华为称自己通过系统优化,让二者的使用体验没有差别,但用户实测二者的使用体验差距非常明显。
实际上元器件混用在手机上是很常见的,比如苹果就会在 iPhone 上混用三星和海力士的内存,也会混用三星和东芝的闪存。曾经在 iPhone 6s 上,苹果同时使用三星和台积电生产的 A9 芯片,导致二者有 2-3% 的性能差,一段时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用户连 3% 的性能差距都不能原谅,更何况华为这种 2-3 倍的差距了。
直到今天,P10 仍在销售,用户也仍然没有任何办法能在购买前知道自己买到的版本。
降频门

图片来自 Unsplash 用户 rawpixel.com
在国外,提到 iPhone 的时候会经常带出另一个词,叫做 Planned Obsolescence,指的是“计划性淘汰”,即苹果为 iPhone 设置了两年淘汰期,任何 iPhone 无论发售时多么光鲜亮丽,两年后更新到最新版 iOS 时都会出现严重的卡顿,迫使你不得不买一个新机器。 苹果的老粉丝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升级节奏,甚至认为苹果的产品策略类似 Intel 的 Tick-tock,两年一升级是最合理的。
但实际上现在的电子产品中,很少有哪个像手机这样更换频率高。如今 iPhone 的价格已经上探到万元,每两年就要花一万块来买手机,想想还是挺肉疼的。 用户早就想揪出苹果恶意“计划性淘汰”的狐狸尾巴了,但很不幸的是连 3DMark 的跑分数据都指向相反的结果:同一台 iPhone 在不同版本的 iOS 上,跑分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好像反而还有点上升?但这和全球十亿用户“越用越卡”的印象完全不符。
直到 iOS 11.2 的更新,Geekbench 终于发现电池老化的 iPhone 跑分成绩远低于全新 iPhone,甚至同一部 iPhone 在出现性能下降后,换一块电池性能就能恢复。这下子用户们高兴了,“苹果啊苹果,你果然在限制老设备的性能”。这件事越闹越大,最终逼得苹果站出来解释:
“亲们,限制你们的性能是为了你好啊……”
用户:“?????”
苹果:“不然的话,老电池受不了大电流,不降频就会导致 iPhone 经常突然关机。”
用户:“……”
为了表示诚意,苹果把保外更换电池的费用从六百多降到了二百多,还即将在 iOS 11.3 中允许用户自行选择“性能优先”还是“不关机优先”。 但是用户显然仍然无法原谅苹果,在短短一个月内,苹果在美国遭到了 45 桩官司。苹果的问题在于在此事上处理得非常不透明,不得不让人产生质疑:如果苹果真的是为用户着想,难道不应该在电池老化时引导用户更换电池——而非更换 iPhone 吗?
但是就算这 45 桩诉讼中,有人赢了,苹果赔了一大笔钱,我们剩下的这些人,仍然要继续面对老 iPhone 两年就要淘汰的事实。
iOS 的更新频率是一年一个大版本,而 iPhone 的更新频率碰巧也是一年。老 iPhone 往往会在新 iPhone 发售几天之内收到新版 iOS 更新,新版的 iOS 加入的大量新功能会更吃性能,并且刚发布的新版 iOS 往往是充满 bug、欠优化的。如果你碰巧在 Apple Store 体验过新的 iPhone,你会无比嫌弃手里的手机,从而导致冲动消费。而在接下来的 3-5 个月内,苹果会持续不断地推出小版本的 iOS 更新,优化性能。但此时,用户往往已经购买了新的 iPhone。等到第二年 iPhone 再次更新时,上述的一切会再次重演。 这个节奏的精准把握让人感到窒息,苹果把用户心理和预期已经玩的得滚瓜烂熟。
我们经常用来讽刺其他人的“有钱可以为所欲为”放到苹果身上毫无违和感。
娄氏单元

图片来自 @魅族配件 官方微博
魅族做过的最疯狂的事,可能就是在 2016 年发新机的频率差一点超过爱否科技更新视频的频率。随后在 2017 年,魅族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李楠在魅蓝 Note 6 的发布会上公然称:机海战术,是错的。
但似乎 2017 年,魅族的路也没走对。
魅族是一线手机厂商中,唯一一个没有在 2017 年发售“全面屏”机型的;魅族 Pro 7 销量之惨,线下店甚至要赔本甩卖;而魅族 Flow 这一款打着魅族“音乐情怀”的天之骄子耳机,不但没给魅族带来好名声,甚至还拉了一位耳机界大 V 下水。
魅族 Flow 是和魅族 Pro 7 一起发布的耳机,卖点是日本新晋设计师为之设计的外观、动圈 + 双动铁的单元组合,和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学博士”进行的调音。发布会上李楠放出了 Flow 的频响曲线,大胆承认“我也看不懂”,但是“专业人士告诉我条曲线非常非常漂亮”。
发布后之后,很快各路耳机界大牛的评测/体验文章就已经出炉了,拿到耳机的人拆解之后发现 Flow 用了娄氏 TWFK-30017 双动铁单元,这是一颗全球公认的顶级动铁单元。耳机界知名大 V 耳机林sir 的文章甚至还在发布会现场被引用,其中表示“这款塞子的调音是很聪明的——它是个健康的、形体完整的声音底子” ,并且“这塞子的素质,换传统厂 LOGO 卖 2K 是很正常的”。但随后这个说法遭到了 VSONIC 掌门郁夏峰的强烈质疑:这个耳机只卖 599,还花了大价钱请设计师设计外观,怎么可能还有足够的成本空间来搭载娄氏单元呢?
果不其然,随后的多方、多次拆解证实,零售版的魅族 Flow 内的动铁单元并非娄氏 TWFK-30017 单元,而是苏州亿欧得 TWEK-30017,型号仅一字之差,但厂家完全不同。之前大 V 们拿到的 Flow 是媒体特供娄氏版。这一点耳机林sir 在文章中也表示了质疑,称“我的这条声音更显饱满,另一条声音颇为干涩,高频刺的情况相对会更加多一些。”
很快,魅族配件的负责人在微博上承认 Flow 混用单元,并解释称“Flow 的海外版如果不用娄氏单元,会有专利问题”,言外之意是 Flow 国内零售版所用的亿欧得动铁单元,是山寨的。此时正值魅蓝 Note 6 的发布前夕,为了在发布会前消除所有负面消息,魅族选择召回全部零售版 Flow 耳机,为已购买的用户免费更换为娄氏单元,再赠送一条 EP52 以示歉意。
召回风波之后,即使是娄氏版的 Flow 音质也不能让人满意。Flow 的中高频非常刺耳,齿音重到听音 10 分钟之内就会产生疲劳,这种调音可以用“残废”来形容。数码多的魅族 Flow 评测中,直接给出“强烈不推荐评级”。
但此时 Flow 本身的音质表现如何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从此以后,只要网上的评测机构发布魅族产品的评测,一定会有人上来就质疑“这会不会又是媒体特供机”。
全面屏

图片来自 @红米手机 官方微博
无论现在“全面屏”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有一点大家都没有争议:小米是第一个提出:“全面屏”概念的。第一代小米 MIX 实在是过于惊艳,引得国内外媒体的一致好评——它的外观真的是太惊艳了:正面几乎完全被屏幕占据,视觉震撼力非常强烈。
很可惜小米没有给“全面屏”注册商标,因为随后,市面上冒出了很多“全面屏”。比如 vivo X20,比如华为 Mate 10 Pro。这些所谓“全面屏”手机不过是把额头和下巴收窄,然后又换了块 18:9 的屏幕。为了给自己手机的“全面屏”正名,厂商们开始发挥语文功力,抢着给全面屏下定义:什么“屏占比高于 80% 就是全面屏”,“屏幕比例为 18:9 就是全面屏”。
科技爱好者当然会为小米打抱不平,因为这些“全面屏”手机,无论是视觉震撼力还是技术的创新力上都远不如小米 MIX。一部分人坚持着将这些手机称为“18:9 手机”,另一部分人已经习惯性地见到“全面屏”这三个字就嗤之以鼻。
直到小米推出了红米 5 Plus。
红米 5 Plus 论全面屏程度,甚至还不如 vivo X20、一加 5T 这种“18:9 手机”,然而小米将其称为一款千元全面屏手机。虽然如果强行解读,可以认为“这种全面屏只能叫做‘千元’全面屏”,但这也相当于承认了大厚边框的手机可以被称为“全面屏”。
“全面屏”的创造者,已经不在乎这个词背后所承载的高端与激进了。从此开始,厂商更加可以毫无畏惧地使用“全面屏”这个词汇了。而等到我们心中那个真正的“正面全都是屏幕”的手机出现之时,我们该管那个叫什么呢?
乐视

图片来自 @乐视生态 官方微博
乐视在 2016 年提出了一个新鲜词,“生态化反”。大体意思就是要通过乐视的生态来巩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化反”。但这显然没有发生。
乐视有“生态”吗?
什么叫“生态”,苹果的 App Store 叫做生态,因为编程语言到开发工具、再到销售渠道,iPhone 可以在 App Store 的生态中茁壮成长,这叫生态。米家智能家居叫做生态,因为从研发到生产,再到整个米家系统的联动,米家家居生态是目前普及度最高、设备种类、数量最多的智能平台,这叫生态。
乐视的“生态”只有一个视频网站和几个体育记者。没生态还扯生态,步子大了自然就扯着蛋了。
果不其然,乐视在 2017 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拖供应商欠款、尝试收购 Vizio 却因为资金不足毁约、资金链断裂、贾跃亭逃亡国外至今没会、股票停盘、贾跃亭被依法归为“老赖”……前段时间好不容易股票复盘,结果开盘当天跌停。乐视现在的处境可能比当时的三鹿还要惨。
如果乐视的风波能给未来的创业者带来什么启示的话,那无疑是:别瞎吹牛,踏实做事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3-15

ღ 生活有你更精彩 ☀ 手机数码欢迎你

7SevEn6p

ZxID:34760373

等级: 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3-15 0
ღ 生活有你更精彩 ☀ 手机数码欢迎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