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了,说起这个二月二,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站不小地位。据说最让人重视起来的还是从乾隆年间开始
那年适逢天旱,种不下种子,乾隆爷就以身作则,亲自走到田间扶犁,由皇后撒子,这样的美谈传开了,自然就鼓舞了不少人,让这干旱的大地终于播下了希望
最早的还得从康熙年间说起,那个时候清朝有个降臣叫吴三桂的,据说那年也准备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举兵反清,可是康熙得到密报后,就让韦小宝韦爵爷给悄无声息的平息了
这个吴三桂你当初既然背叛了明朝又背叛了农民起义军,引满人入关,为什么还要反清呢?是中了康熙皇帝为了削蕃之计,还是他还是对自己权利的不满足呢?
那个时候也是贵为一方诸侯,也是富甲一方,不受朝廷的约束,虽然形成尾大不掉的隐患,但朝廷也还是对他挺惧怕的,他也有让康熙皇帝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只是他这一举兵早饭正中康熙爷的下怀 ,这样既不违反祖训,也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心腹大患,不管吴三桂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什么,总之他这个当年背弃农民起义军的叛臣,有这样的下场也不值的人们同情
关于这些历史都是一些遥远的事,就不说了,再说一说这个关于二月二的供品吧!这些年有关二月二的公平也是花样越来越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过得二月二,供品只有盘子上的一块豆腐,
豆腐上边插着两根葱叶,豆腐两边放着两颗鸡蛋,盘子一边放着几张面值不同的纸币,还有大小不一的钢镚,再往外就是一捆挂面,一扭线,还有一个香炉,上边插着三柱清香,一个蜡台,上边点着一截蜡烛
这个就代表着龙角,龙眼,还有龙须,龙鳞,最后把摆好在桌案上的案子放在水翁上,在从机井或者自来水倒满一水翁水,预示着引进钱龙的意思,来保证一年的财源广进
而如今的供品早变样了,前几年就有了用我们家乡的特产糖干炉加鸡蛋做龙眼的例子,还有所供的不只是纸币和硬币,还有各种各样的银行卡,昨天在朋友圈里就看到这么一个点赞很多的供品图案
我发个图片给大家看看,这些年的节日,无论在过什么节日,总给人一种变味的感觉,到底变了什么味道,我也说不上,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