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盛夏,炎阳如火,大地滚烫。我站在宝鸡市经二路与汉中路的交会处,我权且叫它“经汉之会”吧,看着四周的粼粼大厦,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和人行道上、商厦门前往来如织的人群,恍如置身上海的南京路上。我惊叹,时代的变迁改天换地,竟致数十年间在西北这个曾经落后的山城,营造出如此繁华的现代化街市!
“经汉之会”的西南角上,是本世纪之初拔地而起的天下汇国际购物中心。这座高有十层,每层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日吞吐顾客达万人之多的巨型百货商场,犹如大海上一支威武雄壮舰队的旗舰,向着东北方向破浪前进。
左前方是她的姊妹商城---银座购物中心,经营着从金银珠宝、手工艺品、体育用品到男女服装的特色商品,营业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右前方是以租赁经营为主的中型民营百货商场,这里有数十家中小工商业者,在经营着针织、服装、鞋帽、五金、电子、通讯等商品;正对面则是以经营餐饮、食品为主的副食大楼。
在这个交汇处的东西两侧,是沿着经二路两旁滚雪球似的一层一层铺展开来的更多商城。其西侧,有新世纪购物中心、时代广场、名汇商城和老牌的宝鸡商场;东侧是开元商城、信生大厦、嘉隆国际酒店和均利广场。这些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商场、商城、商厦,把经二路装扮成了一条靓丽的河流,一条向着现代化大都市奔腾前进的河流。
“经汉之会”正好占据着这个河流的中心地带。炎阳的炙烤丝毫没有减退人们购物的热情,从早到晚,商场内、街道旁,始终充溢着密集的人群。到了深夜,东西两端的行人逐渐稀少了起来,可是这个“经汉之会”处,依然喧嚣不断,尤其是汉中路两侧划定的停车位俱被小车停满,待停的小车还是络绎不绝。
我在这两路交会处茂密的梧桐树下整整观察了四五个小时。傍晚时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背着沉重的行李,满头大汗地问我:“同志,服务楼怎么走啊?”我说:“你找服务楼?”他说:“我在外地工作,二十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在服务楼底下当理发员,我路过来看看他。”
他说的那个理发店我知道,就在原服务楼的西侧。可是随着城建的拆迁,服务楼已经无影无踪了。我只好指着高大的天下汇购物中心说:“这就是。”那个老人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喃喃地说:“这就是,这就是啊……”
其实,服务楼的拆迁也才十多年时间,这里的变化却已面目全非了。不要说昔日游子归来难以唤起旧时的记忆,就是我这个一时一刻没有离开过宝鸡的人,也只能凭着旧时的老照片来回忆当年的情景了。
一个周日,我步行走遍了经二路、汉中路直到南面的渭河滩,竟没有找到一处当年留下的旧建筑的痕迹。我站在如今由渭河滩建起的渭河公园里,望着仍然滚滚东去的渭河水,不禁咏起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诗句:“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为了追忆这繁华街市的昨天和前天,我搜索了旧时的记忆并特意参观了正在展出的“老照片中的宝鸡”。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刚来宝鸡不久,在如今天下汇南面500米处的河堤上遇见一个河南籍的瓜农,他指着河滩已早被遗弃的茅草庵说:“那里就是我当年种瓜时搭建窝棚的地方,我们一家四口从老家逃难过来时就在这沙滩上以种西瓜为生,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彻底搬离这里。
1954年的一次渭河大洪水摧毁了一切,连那时刚刚在渭河滩开建的经二路,也漫成了一条河。”啊!这就是经二路繁华街市的前天了。
经二路的昨天已是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街道的两旁大多是破旧的砖瓦房,像样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位于中段的经二路百货商店,二层小楼,营业面积二三百平方米,算是当时最大的商场;一处就是前面说过的服务楼了。服务楼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楼高五层,位于两路交汇十字的西南角,门面为圆柱型的玻璃幕墙,颇为新颖。主营住宿餐饮,负责接待上级领导和尊贵的客人。
服务楼在当时可是一座巨型建筑,宝鸡人说起它,无不竖起大拇指。鉴于它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在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它周围的建筑陆续翻建一新,它却依然屹立不变。人们先是看到对面的蔬菜门市部变成了8层副食大楼,接着又看到东侧的小五金厂翻建成中型的人民商场。
世纪之交,北面的原市政工程处几座平房的旧址上又树起了一座十层的大型购物中心。在此前后,经二路东西两面一座座商城也陆续建成,老牌的经二路商店已改建成营业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宝鸡商场,年营业额已跃至3亿元以上,仅次于当时西安的民生商场,稳居全省第二。
服务楼再也坐不住了。一家民营企业---聚丰房地产开发公司投巨资担起了服务楼的改建任务。两年时间,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的商场落成,其门面保持了圆柱形的玻璃幕墙,建筑面积却扩大了十多倍。改建的服务楼,再次以旗舰的中心地位引领起这一带的兴旺与繁华。
“经汉之会”的繁华,标志宝鸡市正在昂首阔步地向着现代化的大城市迈进。如今,一个新的建设关天经济区的战略规划正在实施,作为这个经济带上的副中心城市,宝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兴旺和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