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战斗系统浅析:如何兼容不同类型的玩家?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跑跑卡丁车
综合游戏交流
社区服务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纪念馆
签到统计
和平精英
原神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游戏达人&视频
游戏战斗系统浅析:如何兼容不同类型的玩家?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游戏资讯]
游戏战斗系统浅析:如何兼容不同类型的玩家?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12
发帖
313901
在线
16889小时
精华
0
DB
811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3-24
0
Gad授权发布
“为什么游戏要有战斗系统,各种游戏类型的战斗系统有没有共通点?
战斗是大部分游戏的核心,可是有些没有战斗或者战斗可以跳过的游戏,为什么也有这么多人玩?
战斗系统要有乐趣,这个乐趣究竟怎么体现,为什么玩家会觉得有些游戏有趣,而有些游戏刚上手就想卸载?
怎么判断这个游戏系统能否达到核心用户中有趣的标准?”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希望能寻求到一些思路。
战斗系统分类
战斗系统,就是游戏中玩家与敌对方(系统或其他玩家)的对抗方式,它的核心设计目的是给玩家创造成长反馈、社交关系和对抗乐趣。按照这三种设计目的,可以将战斗系统各自进行分类,而所有游戏的战斗系统,都是可以从这三个维度中找到对应关系。
要在战斗中获得成长反馈,即玩家能从战斗系统之外的数值成长中,获得更有利于战斗过程的数值。从是否需要承担成长反馈的目的来看,战斗系统可以分为平衡战斗系统和非平衡战斗系统,两者的区别就是外围的数值是否会影响到战斗中的角色属性。
一般来说,付费战斗数值是大部分游戏付费内容的核心,所以大部分游戏会以采用非平衡战斗系统为主,然后在游戏里加入平衡类玩法,吸引不同层次的用户。同时,如果控制好付费角色数值的上限,再以角色的平行化追求为另一条成长线,那也是一条不错的付费和游戏深度的平衡方式。
要在战斗中获得社交关系的提升,即游戏的核心战斗系统会需要多名玩家共同参与。从是否需要承担社交关系来看,战斗系统可以分为协作战斗系统、多人非协作战斗系统和单人战斗系统。其中协作战斗系统指的是多名玩家各司其职,分别在战斗系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不同角色的战斗系统。而多人非协作战斗系统指多人和单人战斗体验雷同的战斗系统,多人只是便于制造战略层面因素(小范围以多打少等)来促进社交关系,如传统RTS的多人模式等。
一般来说,多人非协作战斗系统是目前的主流合作类战斗系统,因为如果采用完全协作战斗系统,会需要大量的教学让玩家了解个人定位和团队中各个职位的定位。但是,只有完全协作战斗系统才能真正的促进社交上的合作关系,所以一旦有一些先决条件培养了用户习惯,这类游戏最有可能成为大作。
对抗乐趣,即一个战斗系统中玩家的行为能够决定最终战斗结果的比重,因为一旦玩家影响了战斗结果,甚至只是战斗过程中占据了优势,他就会从中获得爽快感。从对抗乐趣的程度来看,战斗系统可以分为数值战斗系统,视觉战斗系统,轻对抗战斗系统,重对抗战斗系统,完全对抗战斗系统五种。本人认为战斗乐趣中最难做的是对抗乐趣,不同的游戏类型中对抗的侧重点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所以重点花一些篇幅来介绍各个程度对抗下的游戏的基本战斗系统思路。
数值战斗系统是纯数值对抗,几乎没有战斗表现的战斗系统,战力高的一方一定能获取战斗的胜利。采用这种战斗系统的游戏,核心一般在成长和PVP的竞争上,所以战斗过程可以省略。
视觉战斗系统是以战斗中的视觉表现和数值对抗为核心,对抗乐趣为辅的战斗系统,这类战斗系统中玩家只需要在战前作出一定的选择,或者在战斗中进行一些无关紧要但是表现力很强的操作,就能进行一场直观而宏大的战斗。这种战斗系统也适合以成长或社交为主的游戏,并且相对于纯数值战斗系统,它会通过战前的搭配和战斗中的直观表现,给予了玩家一定的自主决策空间,让玩家感受到一丝丝数值之外的策略上的对抗乐趣。
轻对抗战斗系统是以战斗中的数值对抗、关键决策和操作反馈为主,战斗前的选择和战斗表现为辅的战斗系统。这种战斗系统适合外围成长稍重于战斗策略的游戏,玩家在此类游戏中既能感受到数值成长后的碾压乐趣,也能感受到战斗策略正确后的对抗乐趣。
重对抗战斗系统是以偏重度的战中玩法对抗为主,数值对抗(可能没有 )和战斗表现为辅的战斗系统。这种战斗系统适合以战斗为核心玩法的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可以充分体会到战斗对抗带来的乐趣。这类游戏即使有外围的成长,也会用合适的方式弱化(低成长深度,平行化追求等)。
完全对抗战斗系统是以战斗中的玩法对抗和数值对抗为主,战斗表现为辅,几乎没有外围成长的战斗系统。这类战斗系统的核心是,在重战斗玩法对抗的基础上,一定要做战斗中的数值成长(甚至多维度成长),利用策略和成长的结合,将游戏的变化和深度以指数级提升。
战斗乐趣的来源
下面列举了一些情境,如果一套战斗机制中,可以产生出其中的一部分情境,那么可以让玩家在战斗中获得一定的乐趣。当然,所有乐趣的前提是,玩家理解了自己的行为和系统给予的交互与反馈。
1、有效新鲜感:玩法创新的游戏,在尝试的时候就充满了乐趣,如果用最简单的方式同时做出了下面的乐趣,那玩家一定爱不释手。
2、打击感与操作反馈:关于如何做打击感的文章有很多,但我认为打击感是为操作反馈服务的,如果所有技能都有华丽的特效,那玩家会很快产生审美疲劳。正确的做法是,不同程度的时机配合不同的打击效果,并且一定要有一些普通效果的技能做对比,才能在真正需要表现力的地方给予玩家正确的表现反馈。比如玩家释放技能连击时,在技能前几次伤害只给与一般的动作和技能特效,而最后一击时配合合理的动作、特殊技能特效、音效和特殊的伤害冒字效果,那玩家才会准确地感受到游戏的打击感很棒,从中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游戏的战斗系统。
3、在对抗中取得优势,只有我能做到:大部分战斗的乐趣都来自于在对抗中取得的优势,哪怕只是战斗中的一小部分优势,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且别人没有做到的,那玩家就会感受到乐趣。部分玩家热衷于数值对抗的虚荣心,也有很多玩家沉浸在由自身的因素获得对抗胜利的快感上,具体在战斗中可以制造的对抗因素,将下文中专门介绍。
战斗对抗的因素
战斗系统中最难做的,是对抗乐趣和玩家接受度的平衡。我总结了六个因素,可以用来帮助思考玩家如何对抗,以此掌握这种因素需要到达的程度和变化空间。在实际游戏设计中,根据游戏创意下的核心战斗体验,在基本战斗框架中,按需植入这几种因素,然后通过定量调整并结合其他游戏的范例,最终寻求一个游戏的对抗深度和玩家的接受难易度的完美平衡,从而给予玩家最好的游戏体验。
1、知识:玩家理解这个游戏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更多知识的一方会更有优势。但是一般在游戏战斗系统设计中,需要尽量减少知识总量,并且循序渐进的教导玩家基础知识,否则,玩家很容易因为迷茫而流失。
2、操作:主要体现每分钟能完成的有效决策类操作数量和质量,在有效操作率较高的前提下,数量和质量越高,操作水平越高。考验操作程度高的游戏有:RTS,MOBA游戏中的补刀,格斗游戏等。
3、反应:主要体现为对瞬间事件的应对速度,即能否在合适的时机应对对方的合适技能,例如《英雄联盟》中非指向性技能和位移技能的对抗。考验反应程度高的游戏有:格斗游戏、FPS类游戏等。
4、策略:主要体现为对局势的判断后的决策优劣程序,即能否在当前时机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这种判断如果和其他维度结合,游戏的深度就会非常高,对玩家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几乎所有游戏都会考验一部分策略,而且越来越多的游戏倾向于考验策略维度而非操作、反应维度,因为策略维度不需要即时性的反馈,可以有一定的思考和缓冲空间。典型的游戏有:各类解谜游戏、棋类游戏、卡牌游戏、塔防游戏等。
5、随机性:主要体现在战斗中的不确定性对战斗体验和战斗结果的影响程度,一般来说,对抗性越强的游戏,随机性的比重就必须越低。而如果本身对抗性不足,有需要保证战斗变化和深度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加入更多的随机性元素。
6、合作:主要体现在必须多人完成的战斗中,对合作者需要具备的知识内容深度和配合难易度。例如《魔兽世界》中一般副本,合作深度一般,只需要相互了解铁三角的定位。而团队副本中,就需要对各自的技能细节,站位做固定分配,这就有较高的合作难度。而一般的ARPG类MMORPG,玩家的合作只是单人玩法的延伸。
优秀的战斗系统
回归战斗系统本身,我把一个完整的战斗系统分三个部分为核心机制,玩家操作,画面表现三个部分。
核心机制:战斗系统的运作机制,比如MOBA的核心机制=ARPG+合作+地图元素。
战斗系统中有平稳的部分,也有爆发的部分。
战斗系统有足够的变化(如果不够,用随机性凑)。
玩家操作:战斗系统中的交互方式,比如皇室冲突的放置卡牌和位置、MMO中移动和使用技能。
尽量不超过2个维度,且有重点,比如MOBA中的移动+技能施放&物品购买。
每一次操作反馈直接且容易理解和记忆。
用户操作应该被设计为场面形式下最重要的抉择点,并且有多种选择。不过这个看游戏类型,如果是视觉类战斗,那应该弱化操作上的玩家差异化。
战斗表现:战斗系统的核心机制所需要的呈现方式。
不同的角色、物体、因素的表现方式要有足够的差异化,比如英雄多色、小兵单色、地图灰暗。
技能打击感华丽而不失识别度和层次性。
游戏中的玩家循环
每当玩家接触到一个新游戏,最先看到的一般是美术风格和战斗系统,所以一个优秀的战斗系统是游戏前期留存的关键。
上文里提到,我们可以将战斗系统按设计目的划分为多个类型,用合适的战斗系统模型去适应不同游戏下目标用户的需要。但是,实际游戏制作中,游戏只为一种用户去设计,往往是不够的,因为一种用户无法让游戏产生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游戏内容很容易消耗殆尽。
举个例子,《星际2》上线之后在用户间传播很快,但由于操作门槛非常高,其核心玩家只是竞技型玩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玩家会把游戏策略和技巧越钻越深,直到只剩下职业选手(其他玩家都被淘汰了)。尽管后来出了很多PVE内容和合作模式,但一般用户还是很难跨越新手的门槛,所以用户基数一直无法产生质变。
要做一个优秀的战斗系统(我们暂时将优秀定义为游戏自然增长用户数超过10W),必须要让不同类型的玩家都能在其中获得乐趣,让玩家之前形成一个循环,在循环中互相找到存在感,获得乐趣甚至创造乐趣。
还是拿暴雪游戏举例,在《魔兽世界》中,既有竞技型玩家,他们带领大家打副本,从中获得成就感。又有休闲型玩家,他们被竞技性玩家带领,也从游戏体验中获得满足感。还有社交型玩家,陪着大家一起玩游戏,获得社交上的愉悦感。这就是一个良性的玩家循环,不同玩家各取所需,都能在游戏中获得乐趣,游戏就容易长期稳定运行。
游戏玩家分类
网上有很多关于游戏玩家分类的文章,我最喜欢的是Steve Burke关于游戏玩家的8种类型分析,他将游戏玩家分为8种基本类型:完美型、破坏型、创造型、思想型、探索型、休闲型、挑战型和冒险型。针对国内市场,我们先把玩家可以分为以下8种基本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主流玩家
社交型玩家:对游戏类型无感觉,但一定要和朋友一起玩游戏,他们不一定是大腿,但在一个团队中,他们很重要。
挑战型玩家:与生俱来对游戏的竞技性和深度的理解,拥有强烈的对抗欲望和胜利渴望。每次接触新游戏,游戏水平都能在其朋友圈中数一数二,朋友玩了一个月的游戏,这类玩家也许上手三天就可以击败他。
策略型玩家:智商很高,喜欢研究游戏的策略,享受智商优势的快乐,如果一款游戏只有华丽的表现没有任何深度空间,他会在1分钟内流失。
休闲型玩家:这类玩家,玩游戏就是为了消磨时间,这类玩家对游戏也会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喜欢开心消消乐这种休闲游戏,也会喜欢在《魔兽世界》这样的虚拟世界中扮演一个悠闲的过客。
其他玩家
完美型玩家:游戏一定要有足够的内容和深度才能吸引这样的玩家,他们拥有对游戏品质的最高追求,一旦玩一款游戏,就会想要体验游戏里的所有内容。如果是赛尔达这样的开放世界的游戏,某一天他们告诉你通关了,有可能他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谜题并且集齐了999颗种子。
荣耀型玩家:这类玩家的操作和策略水平都不是很高,他们玩游戏,就是想在某一种次元和世界里证明自己有多强大,所以他们会选择一些操作简单,但是付费能迅速提升自身能力的游戏,并把其中的声名鹊起,作为内心的炫耀。
探索型玩家:完美型玩家和休闲型玩家的结合,这类玩家对游戏品质的追求会稍稍放低,他们玩游戏是追求新鲜感和为了消磨时间,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游戏,并尽量更多的体验游戏内容,如果游戏遇到一些阻碍,他们就会进入下一款游戏。
赌博型玩家:这类玩家的心理非常强大,他们总是认为极低概率超高收益事件会在自己身上发生,所以他们会被一些高随机的游戏所吸引。如果一款游戏前期的体验确实满足了他的这种期待,很可能让他非常沉迷。
战斗系统要兼容哪类用户?
针对现在的国内市场,如果不是做独立游戏,那么一个优秀游戏的战斗系统,最普遍的做法是兼容三类主流玩家:社交型玩家、挑战型/策略型玩家、休闲型玩家。
这么做的好处是,如果战斗中有合作部分,社交型玩家就会召集大家一起体验,那么游戏就富有一定的社交属性,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交朋友。如果战斗中有挑战,挑战型玩家会自发的钻研攻略或者重复挑战,挖掘出游戏最大的深度。如果战斗系统新手体验很好,新手能很快玩懂且有快感,那么休闲型玩家的加入,就能让前两类玩家在游戏中的重要性得到提升,三类玩家都能从中获得乐趣。
战斗系统如何兼容更多类型的玩家?
首先,要定义游戏里的核心用户(用户数量最多的玩家)。
其次,定义最希望跟核心用户一起玩的用户群体,在《王者荣耀》中,很显然应该是社交用户。《王者荣耀》继承了LOL的英雄定位设计,却使用了DOTA中的英雄技能设计思路(有很多配合类的技能,比如接控制技能,全屏支援技能等),很大原因是为了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
最后,不断循环去思考,游戏中还需要哪一类用户,可以让游戏中的玩家得到良性循环。还是用《王者荣耀》举例,作为一款主打MOBA的竞技游戏,必须吸引挑战类玩家,所以游戏中会加入非常多的非指向性技能和位移技能,也有很多其他MOBA中没有的技能机制,让玩家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另外,很多游戏的战斗系统,也为了兼容更多用户作出了看似奇怪的设计:
《炉石传说》中战斗机制的随机性,为了兼容休闲型用户;
《王国纪元》中的战前英雄选择和战斗场景展示,为了兼容策略型用户;
《球球大作战》的团战模式和团队配合策略,为了兼容社交型用户;
……
附:其他方面如何兼容更多类型的玩家
不仅战斗系统,整个游戏本身也会为了兼容更多的类型的玩家去设计。最近沉迷《王国纪元》,刚好它就是一个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游戏。
首先,作为一款SLG,《王国纪元》的外围成长和社交系统基本按照COK的原型来做,经过COK验证,他可以吸引一部分荣耀型玩家,为了游戏中的竞争,付费获得更快更多更有性价比的数值成长。
其次,为了策略类的玩家,做了两件事。第一,主城中的建筑拥有一定的建造策略,不同发展发现的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第二,以主城建造和研发为主轴制作了超多维度的深度成长线,同时投放了建造加速、研发加速等非常重要的属性,让玩家有一定的成长策略选择。
然后,为了社交性的玩家,也至少做了两件事。第一,加入了公会集结攻击系统和对应的世界BOSS玩法,并且在城市攻防战中,也可以使用该功能联合盟友一起进行。第二,加入主城单资源建造的玩法和盟友捐赠资源的功能,极大提高了玩家之间的互动需求。
最后,为了休闲类和挑战类的玩家,加入了竞技场和推关玩法,并在添加了3D化、自由技能施放等,极大丰富了游戏的单人体验内容和深度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别别别别过来阿
DB
+15
2018-03-25
游戏达人欢迎你٩(๑❛ᴗ❛๑)۶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紫色心情漏电了
ZxID:7327817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9-06-18
最后登录
2024-09-04
发帖
24036
在线
21206小时
精华
0
DB
3
威望
11888
保证金
0
桃子
46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配偶:
第334次网恋失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3-25
0
游戏达人欢迎你٩(๑❛ᴗ❛๑)۶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