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开幕”
经过月余的筹划,“别梦依稀·徐进作品展”已于今天如期开幕。部分参展嘉宾合影
参展嘉宾签到
展览现场,浙江艺术界许多名家,还有中国美院油画系几乎悉数出动。展厅内,隐然成为一场老友相聚,虽多年不变,幸你我安好。展览现场,老友相聚的主题就是各种合影!对作徐进老师的超高人气,我们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即为之兴,也为徐老师感到骄傲。作为“大跃进”后“大饥荒”与“大革命”的亲历者,徐进是时政巨变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之一,他的眼睛就是这代人的眼睛。而作为85新空间创始人之一,徐进始终坚信架上绘画的尊严,认真追问绘画的种种可能。自1989年定居纽约后,徐进长期蛰居,近30年来在抽象与具象的河流中奋力跋涉,将自己与时代联系在一起。正是这种经久不衰的眷注,使徐进得以这种独特方式重返中国当代艺术的纷杂现场。作为同时代的中国艺术家而言,徐进的个人经历可谓唯一。他跨骑在不同价值透镜之间的他善于聚焦与选择,从而浮现出一种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二元混响。那些我们似乎熟悉的风物中,他独特的个人的经历和对情感的坚定维护,也成为链接他与世界的最妙的情缘。在展览当天下午,艺术研讨会也如期举行。众多名家都对徐进的作品给出了高度评价。几乎都认为徐进的作品元气淋漓,率性洒脱,视角独特(具体内容,我们将专文呈现)。趁着展览的人气,我们还是继续前面的推送,为大家介绍剩余的参展作品,让我们仔细看看作品的妙处吧~▼
众安桥
《众安桥》39X48cm 布面油画 2010年
圆和直线是此作构图的重要元素,画面中间自上而下的直线和右边的大半圆对画面中间的空余处形成挤压之势。《众安桥》局部
而亭桥的桥洞与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正圆,化解了直线和圆的矛盾和挤压感,同时明确了视觉中心——亭桥。《众安桥》局部
作品抽象了左右两边的景物,
《众安桥》局部
只大致分别以黄、蓝色调描摹两侧景物,形成对比,也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从整体看,明快的色彩和几何式的构图使画面极具秩序感和抽象的装饰美。▼
随处可见
《随处可见》 39x48cm 布面油画 2010年
看似随意的构图,其实具有明确的秩序感。《随处可见》局部
近景中的农田,中景的房屋、树木和山林,远景的天空,层层递进。近处农田大面积的黄色和远处墨绿的山林,构成全画大体的色调走向。《随处可见》局部
漂浮于农田上的点点光斑及农田极高的明度都像在发出光芒,制造出奇特的田园风光,也是艺术家童年时梦境情节的最佳体现。▼
凭湖夜作
《凭湖夜作》42x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在近处湖岸和树影的掩映下,艺术家通过遮挡的方式缩小可视范围。《凭湖夜作》局部
将观众的目光径直引向远处风景及对岸对岸,营造出极强的景深效果,钴蓝的湖水和夜空显得冷峻而宁静。《凭湖夜作》局部
而近处的台灯和画板是艺术家观念的表现中心,黄晕的灯光汇聚于画板上,在暗蓝的夜色中显得特别温暖。《凭湖夜作》局部
湖岸边的台灯就像艺术家在画布上做出的装置艺术品,诉说着艺术家在回忆西湖时产生的内在观念。▼
乘兴踏月
《乘兴踏月》 38x5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沉稳、明快的蓝色使远中近景浑然一体。《乘兴踏月》 局部
水天一色的空间造成梦幻的场景,而远处的拱桥在明亮月光的映衬下,一黄一蓝形成极富装饰性的美感。《乘兴踏月》 局部
西湖灵动的风景给画家天马行空的环境,阴影中的人给画面带来了不可言说的神秘感。《乘兴踏月》 局部
而骑行的羽人是全画戏剧性的点睛之笔,形成强烈的带入感会将观众置于画家笔下的神秘境地。▼
夏夜
《夏夜》48x58cm 布面油画 2010年
强烈的明暗和色彩对比是此作画面本身的最大特点。《夏夜》局部
艺术家几乎以单一的蓝绿色,仅作细微的明度变化表现出画面中的所有景物——《夏夜》局部
而荷花不仅色彩艳丽更是在黑夜中发出白色的光芒,这种近乎极端的表现方式却也最大限度地表达出艺术家对夏夜西湖的个人感受。▼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 48x58cm 布面油画 2010年
近景树木笔触的丰富和远景平涂的湖面、夜空形成鲜明对比。《平湖秋月》 局部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在此一反常态,将夜空和夜色中的湖面描绘成黄色,与蓝绿色的树木组成具有装饰性效果的画面。《平湖秋月》 局部
而树干遒劲的线条勾勒更增添了几分中国画气韵,《平湖秋月》 48x58cm 布面油画 2010年
完美的表现出平湖秋月的美,也是艺术家个人独特艺术语言的淋漓表现。▼
车站广场之夜
《车站广场之夜》50x60m 布面油画 2012年
艺术家以独特的广角视域畸变具体景物的形状,以求将街头一角的所有景色纳入画面。《车站广场之夜》局部
平涂的天空、道路和房屋、树木丰富的笔触形成对比,突出了画面重点。《车站广场之夜》局部
而作品中大面积的黄色却泛着细腻的蓝光,散发出一种不言自明的神秘;《车站广场之夜》50x60m 布面油画 2012年
黄色的天空和泛粉的道路都非现实中的景象,提示着这是艺术家根据纽约记忆幻想出的街头一景。▼
日当午时
《日当午时》48x52m 布面油画 2012年
左侧的房屋由近及远、由大变小,具有夸张的透视感。同时确定了画面的构图方向,与右侧散乱的景物对比为画面找到平衡感;《日当午时》局部
而稍带仰视的视角使远处的房屋显得高大,给画面带来神圣感。《日当午时》局部
冷峻的阴影占据画面大部分面积,只在画面中间留下一道空间,这样的阴影压迫增强了画面中间部分的光感。《日当午时》局部
光芒像探照灯发出的一样斜射下来,而树影遮住了光线的来源,与近处人的背影一道使画面变得神秘而庄严,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和心理震撼。▼
大中央车站
《大中央车站》438x52m 布面油画 2014年
几条直线把画面分割成几个几何状的块面,构图简洁有力。《大中央车站》局部
而夸张的透视和独特的仰视角都在增强画面的庄严感;《大中央车站》局部
同样,此作用色单一而力量感十足,艺术家先以冷峻的灰色铺底,再在建筑上覆盖亮丽的红黄色,强烈的对比醒目而严肃。《大中央车站》438x52m 布面油画 2014年
艺术家正是以这样简洁有力的方式表现出他内心庄严肃穆的纽约印象。▼
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48x52m 布面油画 2014年
灰黑色的湖面和远处的树木横向将画面一分为二。《中央公园》局部
也将公园和街道隔离,艺术家以暖黄调的色彩描绘出纽约繁华的夜景。《中央公园》局部
而以暗淡的色彩表现公园风景,近处干枯的树干无不表现出中央公园异常的冷寂。《中央公园》48x52m 布面油画 2014年
但公园外的街道到处泛着暖黄的灯光看似繁华,艺术家却以大面积的绿色表现夜空,绚丽而神秘,这是艺术家梦魇中的别处纽约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