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猫成瘾的心理本源与自我投射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社区服务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我爱我宠
吸猫成瘾的心理本源与自我投射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2
个回复
[奇妙趣闻]
吸猫成瘾的心理本源与自我投射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20
发帖
313970
在线
16894小时
精华
0
DB
205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4-26
0
这是一片“严肃”的学术分析文章,希望能为你解读猫和你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猫在网络上的高传播即便从世界视角看来是反常的。即便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也一样对此充满好奇。
为什么是猫成为经久不衰的网红,而不是狗或者其他千种小动物;为什么是猫成为关注用户最多的小动物,而不是萌界新宠仓鼠或小兔;为什么是猫成为确认过眼神那是对的宠物,而不是隔壁的狗蛋。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猫!
本文转载自 | 利维坦
(ID:liweitan2014)
为什么偏偏是猫?在猫接管网络之前,我们见过网络上著名的狗、著名的土拨鼠、著名的树懒——但似乎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产生像猫一样经久不衰的网络热度。
其实在猫出现于网络上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关于用户对于媒体消费的理论体系,这里指的是德国研究人员道尔夫·兹尔曼(Dolf Zillmann)在 1988 年提出的“情绪管理理论”(mood management theory):
消费行为(尤其是娱乐性的消费行为)能够调整我们的情绪。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主动根据情绪去选择消费类型。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失恋了会购物发泄,为什么痛经的女性更喜欢看喜剧。
网络正在变成一个
共享型虚拟遛猫公园
我们姑且只以“吸猫”一词的百度指数作为参考(无视应有的客观性),可以清楚看到这个词大致发际于 2017 年的 2 月。
与此同时,“养猫”一词的热度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随之上升。
似乎有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网络上观看猫片和猫图,云养猫取代了在生活中养猫,成为当下网络的一股新风潮。
不仅如此,几组简单的数据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相对于与狗相关的,猫话题在互联网上有着强大的压倒性。
百度贴吧“猫吧”的现有关注用户约为 192 万,几近“狗吧”所聚拢人数的两倍(101 万);知乎上大概有 22 万人关注猫话题,而狗话题下的关注人数仅为 11 万。
但是根据去年狗民网联合亚宠展发布的《 2017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中的数据,中国宠物狗的数量为 4990 万只,占中国宠物数量的 60.3%,远远高于宠物猫 3756 万只、39.7%的占比。
虽然大部分人养的是狗,网络上我们“吸”的最多的却是猫,仔细想想也是一件略显魔性的事情。相比于狗,猫身上究竟有哪一点更加具备网络传播性,更能吸引大部分人?
相似的情况发生在世界范围。根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媒体研究学者杰西卡·盖尔·迈里克(Jessica Gall Myrick)在 2015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
2014 年共有约 200 万条关于猫的视频被发布到 youtube,近 260 亿次的点击量比其他任何视频分类都要高。
互联网实验室 Google X 曾在 2012 年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用 16000 个处理器阵列搭建出一个模拟神经网络,结点超 10 亿个。
随后,他们从 youtube 视频中随机截取了 1000 万张图片输入系统。
仅仅经过数百万张图片的学习过程,系统在没有任何人为指导的情况下就培养出识别猫照片的能力,识别率高达 81.7%,不亚于对人脸的识别率。
这意味着互联网上的猫素材,已经多到足以让系统自行发展出“猫”的概念,而对于狗,系统似乎无能为力。
再比照全世界养猫与养狗的数量:2016 年,德国捷孚凯(GfK)消费者调查公司一项覆盖全球 22 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有 33%的宠物主人都选择了饲养狗,狗依旧是人们饲养最多的宠物,其次才是猫(22%)。
由此可见,猫在网络上的高传播即便从世界视角看来也是反常的。
云吸猫的狂热,无疑是网络时代又一件魔性的事情。
因此,当有用户在 Reddit 上向万维网的发明者蒂莫西·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一个问题“互联网发展至今(即 2014 年),哪件事是最出乎你意料的”,年近 60 的老爵士回答依旧是“猫(kittens)”。
出其不意,方能笼络人心
典型的狗视频是这样的:训练有素的宠物犬完成捡球任务,并得到饲养者一阵洗车式的疯狂爱抚。视频的结尾,狗毛与口水骄傲地迎风飞扬。
但却很难归纳典型的猫视频:相较于狗,猫似乎是一种完全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动物。
他们可以毫无原因突然暴起疯狂敲击打字机,也可以一回头被黄瓜吓得疯狂暴起,或者好奇地把桌上的杯子扑棱到地上。猫的行为往往更加难以预测,充满“惊喜”。
猫视频中,这种难以预测结局的特点也曾出现在早期电影中。电影史学家汤姆·冈宁(Tom Gunning)曾对 1904 年左右的早期电影做过分析,提出“惊讶美学(Aesthetic of Astonishment)”的概念。
那个时代的短片电影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通过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来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比如爱迪生 1903 年拍摄的大象受电刑的短片,或者第一步猫短片《拳击猫》,都是通过短暂的叙事激起观众兴趣,刺激强烈。
而在猫视频里,猫主子们不羁爱自由的行为方式也极大程度满足了观看者的窥视欲望。
视频里的猫往往不会意识到有一个镜头正在记录它的一举一动,无意识行为所带来的真实感是狗视频所欠缺的——狗往往知道自己在镜头前该干什么,但猫显然很难搞清楚这个问题。
福柯曾说过一句话:纪律是工业社会的决定性条件。
因此,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往往处在一种被合理观察的境地:超市里有遍布各个角落的摄像头、手机信号可以提供使用者的位置、网络交易信息记录下生活的细枝末节、近地轨道的卫星甚至能发现美军秘密基地。
社会监督很大程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庞大的现代生活体系会使人不断调整自己的所作所为——但人总是需要出口的,比如拿起手机看看肆无忌惮的猫。
当一只狗钻进塑料袋,这是因为它知道你想让它钻进去,它渴望得到认可——而当一只猫这么做,这只是因为它在那个瞬间觉得钻进塑料袋才是正确的选择,即便明知里面什么都没有也能打起十足的好奇。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是大部分猫视频的看点,是属于猫的超脱。
通过云吸猫,看客在猫身上找到了情感投射的靶点,猫视频为诸位全世界现代网络游民提供了一份美好幻想。
网络本就是一个避风塘
英国卫报科技记者杰克·斯科菲尔德(Jack Schofield)说:““养猫只需要相对较少的工作(不用洗澡,不用散步),基本上是夜行动物,所以它们是完美匹配互联网最早期用户(程序员等)的生活方式的。
此外猫还具有独立性和好玩的创造性,非常吸引那些需要花大量时间编写计算机代码的孤独极客。”
而 youtube 上的第一个猫视频,恰恰也是由网站联合创始人史蒂夫·陈(Steve Chen)在 2005 年上传的,他发布了一个名为《 Pajamas and Nick Drake 》的 30 秒视频,内容是黑猫 Pajamas 疯狂大战逗猫棒。
相比之下,网络撰稿人利·亚历山大(Leigh Alexander)的理论也许更为直白:互联网的早期用户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满足猎奇心和性需求上(文化的诞生初期总能更加慷慨地展示人性)。
而尚未完善的网络秩序也使得大量极端内容得以滋生。在那个时代,网络是个肆意生长的避风塘,身陷极端内容中的孤独玩家面临着边缘化。
好在作为技术的先导者,他们是非常聪明的一群人,互联网需要一个符号来承载被社会所忽视的正面人设和与对美好事物的需求。
在荒乱的互联网早期,关于猫的内容就像是网络的人性自留地:
“是这样的。我一方面喜欢看凶杀案现场照片,另一方面也很喜欢看猫的照片。”
“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性冲动,但我真的很喜欢小猫。我所面临正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脆弱。”
而另一方面,独立意识使得猫在宠物主的眼里是人格化的室友,是若即若离的距离感,是出其不意的未知。再一次,猫的神秘感成为了早期网络用户的理想模型投射。
虽然利·亚历山大的理论带有难以分辨程度的刻板印象,但猫这种人畜无害的高颜值萌宠,也的确承载起了温暖黎明前黑夜的作用。
只不过我们仍然没有触及根本——为什么不是狗,非得是猫呢?
说到头,养的还是自己
我们可以把目光聚焦在表面。
首先,相对于狗而言,猫类的面部肌肉较少,因此往往是一副好奇又漠然的表情,一直没有弄清情况的样子,有如一张空白画板。
而对于养猫的人来说,我们总会将自己臆想的情绪投射到如此一张画板上——毫无攻击力的表情提醒你端正自我,爱搭不理的作风告诉你,自己谁都不是。
借用《人民日报》的话:“(猫)成为心灵寄托,云养猫的过程,与其说是青年人在同猫咪对话,不如说是在同自己的心灵交流。”
其次,在犬类动物 1.9 万年的驯养过程中,狗担当了巨大的职务,比如放羊、守家、抓猎物。通过选择性繁殖,人类给予犬类最早期的分化条件。
反观家猫,大概 1 万年前因为帮人类抓粮仓里的老鼠而与人类展开合作,且不讨论家猫是否已经被完全驯化——我们甚至会怀疑自己正在被猫驯化。
这使得相对于狗来说,猫少了很多进化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狗长得千姿百态,猫却始终是大眼睛、短鼻梁、圆脑袋这般与人类婴儿相似的可爱长相。
这一次我们所投射的是宠溺与保护的欲望,是繁衍后代的原始本能。这种情结又被称为“可爱回应”。
与之相应的还有“可爱侵犯”,指的是可爱的事物可能会激起人类的侵犯欲望,从而作出攻击性行为或者表露出倾向。情感这东西真是复杂又可怕。
刻板印象里,养狗的人更加外向,这其实也是可以推论的。相比于养猫的人,狗主人总需要遛狗,总会碰到人。
就算原本是个光顾着遛狗、腼腆内向的狗主人,一不留神狗也会跑去闻其他狗的臀部,两只狗在彼此熟悉,两个狗主人总得说点话吧,否则就成了尴尬的动物行为观察课题。
2016 年脸书对美国 16 万用户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养狗的人中有 24%是单身,而养猫的却有 30%。
相对于狗主人拥有更多的外出机会,猫主人也更愿意呆在家里,在手机与电脑前“遛猫”,这才得以让猫接管网络。
上文提到的印第安纳大学学者杰西卡·盖尔·迈里克所做的那个研究,到最后出来一个结论:猫视频具有消解负面情绪,增加积极情绪的作用。
这项研究结果成为了宠物疗法的一个可靠数据,心理学家认为动物辅助治疗能够产生切实效果,对于改善行为问题和提升幸福感有极大帮助。
网传最先使用“吸猫”这个词的是一名在美的留学生 ranranking,他在动漫论坛 stage1st 上发布了一条名为《猫为什么这么容易上瘾》的帖子,称自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猫抱起来,不光用脸,用手臂脖子浑身上下使劲蹭……像厚厚的毛衣很多人也会忍不住捂住鼻子吸嘛,我觉得人对毛茸茸的存在是没有抵抗力的。”
在猫团所能提供的魔性舒适度里,我们对猫的迷恋有了切实的疗愈意义。
我们在江城等你!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2
ko110
DB
+12
2018-04-27
❀老K包包❀ 。°我爱我宠欢迎你° 。。◕‿◕。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ko110
ZxID:1405988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8-05-05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发帖
186523
在线
15302小时
精华
0
DB
121990
威望
496
保证金
0
桃子
13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其实每个人都很坏脾气,只是我们总习惯把最坏的样子留给最好的人,所以最亲的人才总往最痛处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4-27
0
❀老K包包❀ 。°我爱我宠欢迎你° 。。◕‿◕。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ko110
ZxID:1405988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8-05-05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发帖
186523
在线
15302小时
精华
0
DB
121990
威望
496
保证金
0
桃子
13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其实每个人都很坏脾气,只是我们总习惯把最坏的样子留给最好的人,所以最亲的人才总往最痛处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4-27
0
伺候不了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