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神话级销量的背后,我们可能误解了“刚需”的定义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纪念馆
社区服务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游戏达人&视频
任天堂神话级销量的背后,我们可能误解了“刚需”的定义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0
个回复
[游戏资讯]
任天堂神话级销量的背后,我们可能误解了“刚需”的定义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4-12-04
发帖
313435
在线
16855小时
精华
0
DB
367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0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02
0
游戏智库原创 转载请标明出处
日本数据统计机构MediaCentre公布了新一周(4月16日-4月22日)日本市场的游戏销量排行榜。任天堂NS折纸玩具套件Nintendo Labo的Variety Kit(综合套件)以超9万份的销量排名第一,Robot kit(机器人套件)排在第三。排在第2的《战神4》虽然和Nintendo Labo一样,都在4月20日发售,但两天下来,《战神4》的销量仅为Nintendo Labo综合套件的一半。
Nintendo Labo综合套件排在销量榜第1的业绩并不说明所有问题。根据Media Centre提供的信息来看,Nintendo Labo两天内的销量仅占出货量的30%。由于用户要获得Nintendo Labo就必须购买配套的游戏实体,而且Nintendo Labo也不是“通用型”的游戏配套组件——它只能用来玩那几款指定的游戏,所以Nintendo Labo销量远低于预期的状况,似乎是可以预见的。
现实远低于预期的状况,也出现在了媒体舆论这一块。IGN在4月25日对Nintendo Labo进行了评分,不同于国内外各大玩家论坛对任天堂“创意手工思路”的大肆吹捧,IGN对机器人套件给出了7.3分的“良好”评价,而综合套件,IGN仅仅给出了6.9的及格分。IGN认为,机器人套件对于孩子们来说充满了想象力,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产品可能无法产生持续的吸引力;至于综合套件,IGN的测评文章中出现了大量“无聊、”“乏味”等负面词汇。总而言之,IGN认为Nintendo Labo的两套NS配套组件缺少购买价值。
有趣的是,IGN的“习惯性低分”并没有造成舆论的一面倒,互嘲、自黑、“独立思考”成为了当下玩家“出镜”的全新姿态。国内主机玩家论坛“二柄”上的众多玩家,对于“6.9低分”给出了统一口径,即双手双脚赞成IGN。不满的玩家自然也有,他们认为任天堂的创意无法用当前的市场数据衡量,但更多人则认为,Nintendo Labo并不是任天堂用来挣钱的工具,其更多的是用来宣传企业形象。
“宣传企业形象”,这种逻辑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任天堂在一开始就不指望Nintendo Labo挣钱,那为何在上市初期要一下子出那么多货?按照MediaCentre的说法,任天堂一共往本土市场投了约40万份Nintendo Labo——要知道,任天堂投往本土市场的第一批NS一共才40万台不到,全球也才200万台;任天堂在Nintendo Labo上的做法,很不符合日本人“少而精、量产限定”的生意习惯。很明显,任天堂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日本游戏市场,其对于Nintendo Labo的市场预期,是建立在NS的市场状况之上的——今年4月26日,任天堂财报显示,NS在全球一共卖出了1779万台。因此,任天堂在一开始就没有产生过“只赚吆喝不赚钱”的想法,而是想依靠NS的平台优势、销量优势,以及在玩家心目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创意游戏厂商形象,让Nintendo Labo再吸一波血。
但是,NintendoLabo不到出货量30%的销量是远低于任天堂预期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任天堂在“创意量贩”这一块显得盲目自信,二则是将Nintendo Labo、甚至是NS当做了用户刚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用户刚需。在经济学中,刚需即刚性需求,指的是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因此,用户刚需与用户痛点是不同的概念,刚需只遵循“固态需求”和“严重后果”两大法则,也就是说,对于某一问题而言,用户只能依靠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事物或方法解决该问题,否则就将面临严重的后果。若简单举例说明刚需和痛点的区别,那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触屏手机是刚需产品,但iPhone只是满足特定用户痛点的产物。
因此,我们不妨把痛点需求看做刚性需求的一个子集。而当我们回看任天堂的市场动向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Nintendo Labo首批产品的出货量与NS首批产品的出货量是持平的;任天堂似乎在暗示,Nintendo Labo对于NS用户而言就是刚需产品,已经购买了任天堂NS产品的用户,再来购买NS的衍生产品,难道不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么?
但问题在于,虽然任天堂推出了NintendoLabo,但任天堂并没有将这种玩法推而广之,玩家在《马里奥:奥德赛》、《塞尔达:旷野之息》这些大作上面根本就用不到Nintendo Labo;甚至说,Nintendo Labo连痛点产品都不算,它更像是为满足小孩子“三分钟热度”而生的“三分钟玩具”,而且大部分玩家也不可能让NS一直“龟缩”在纸盒子里。
其次就是NS的问题了。Nintendo Labo不算刚需能够理解,那么NS就算是刚需了吗?NS所在的游戏行业,往大了说是IT科技领域,而IT科技领域的刚需说法,和其他行业并不相同。之前提到,如今的时代,触屏手机是绝大多数用户的刚需,但是把时间往前推十五年,这一刚需是完全不存在的——IT科技领域的刚需存在淘汰一说,而且速率是相当快的。因此,对于IT科技领域而言,用户刚需的改变,只取决于技术革命、平台转移和建立在新技术上应用的不断创新这三点上,触屏手机、移动平台和微信,是这三点的各自典型。
但是,NS是什么呢?NS之于游戏设备,就像是iPhone之于移动设备。任天堂引以为傲的,是NS在全球的巨额销量,而NS之所以能实现神话般的销量,是因为其独占优势巨大的平台——玩家只能在NS平台上玩到《马里奥:奥德赛》、《塞尔达:旷野之息》和《喷射战士》。“不可替代”性,加上市场不绝于耳的赞扬声,使得任天堂对NS产生了“刚需产品”的幻觉。然而,尽管NS在平台性上确实不可替代,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即便没有NS,他们也不用承担严重后果;NS游戏的刚需,是针对自诩“任粉”的硬核玩家而言的,普通玩家即便玩不到NS游戏,也完全可以玩其他游戏。再者,游戏硬件领域的更新速率决定了NS的“短命”结局,NS迟早会变成“中古游戏机”。刚需这一说法,在科技和硬件领域里面真的仅仅只是一个错觉,更别提Nintendo Labo这种“创意量贩”产品了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