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访了你的「童年阴影」,他有不少看不惯的事儿|冯远征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娱乐时尚星座我采访了你的「童年阴影」,他有不少看不惯的事儿|冯远征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娱乐八卦]我采访了你的「童年阴影」,他有不少看不惯的事儿|冯远征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03 0
冯远征先生堪称一代人的「童年阴影」,他十七年前饰演的安嘉和一角,至今仍是家暴新闻的配图首选。
最近,我在TED大会上遇到这位公认的表演专家,和他聊了聊对于这个世道,看不惯的地方。

我是人艺话剧演员出身,没有话剧我就进不了演艺行业,这是我的根儿。
演话剧是在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火上蒸馏,最后获得纯度很高的一瓶酒。演电视剧是用一瓶浓度很高的酒来勾兑,它是在稀释你的表演。
为什么?按照人艺的排练周期,我两个月才能排出一部两小时的话剧。而拍摄一段两小时的电视剧,最多只需要六天。在这六天里,同样一段台词,我最多说十遍,但在两个月的话剧排练里,我要把台词说上无数遍。
但是,单纯演话剧,即使我们北京人艺的演员,也就将将过上小康的生活。地方省份的话剧演员更难,他们没有机会演正经名著,只能演好人好事——剧团每年都希望省里出个好人好事,政府能给钱排新戏。最后没戏可排,就是去横店、北京漂着,串戏、挣钱。
话剧在全世界都不是高收入行业。话剧演员辛苦,而且发不了大财,你要过富裕的日子,得靠影视剧才行。有点无奈,但现实就是如此。


演员不是导演,演员的职业天生就是被动的,你得等机会、等作品,等下一个角色的邀请。
但你要是有名了,可以变主动,不少制片人就找我,说你从剧本阶段就参与进来,按照你的样子来写,我们「量身定做」。
我个人理解「量身定做」可能分两种,这种照我本人的性格和特点来写的「量身定做」我不喜欢,那还演他干嘛呀,那我别演了,拍纪录片就行了!说白了,它就是用你的意见去左右编剧,制造出一个接近你本人性格特色的形象,让你演起来很轻松,甚至不需要怎么演,这种创作方式,我不认为会出来什么好作品。
与其这么「量身定做」,我宁可享受这种被动,享受不知道下一个角色是什么的未知感、期待感。
但有另外一种「量身定做」,我比较接受。比如我和陈宝国老师合作了三部戏,「钢铁年代」、「老农民」、「老中医」,都是高满堂先生写的,现在他在给我们俩写第四部戏。我不知道他会写成什么样,写的过程里他也很少跟我们探讨说,远征你觉得这个人物这个情节如何如何,应该怎样怎样。他不会,他知道我的能力和演技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甚至会让我有些挑战。我们不去左右他的创作,他只管拿个好故事给我们。这种情况下的「量身定做」我接受——他指定了我们来演,他要我们这个组合,我们档期也会给他留好,这是比较好的「量身定做」。
我认同这种根据我的表演能力、表演空间来「量身定做」的方式。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红了后,很多家暴题材的本子找我,我都给推掉了。因为不够好。
有制片人说,这角色不是跟安嘉和差不多嘛,干嘛不接。我说他没有超过安嘉和,超过了我一定演,这有挑战性,没有超越的话,那就是重复。台词、桥段还不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为什么要演他呢?就为搂钱吗。
那时候我经济上也拮据,不是不缺钱、装大爷。我是不想艺术生涯留遗憾,不希望我有个作品是将来没法见人的,「千万别看,那就是奔钱去的东西!」生活上我可以想别的办法改善,但是表演事业,如果直接和金钱挂钩,向钱看,那个目的就不纯。你就可能会走到一步——为了金钱放弃尊严。这个得不偿失。
像我这样的演员,外形上比较普通,没有一张令人过目不忘的脸,通常要经历很多年的沉淀——不断演戏,认真对待每个角色——才能碰到一个机会,冒出头来。这种情况下,你更得慎重对待每一个角色,这是你事业的生命线,你没有别的可以仰仗的东西。
成名了,还是这一条。因为成名难,守名更难。一部烂片可能就毁了你多年积累的职业声誉,名誉扫地了。所以我宁可少接戏,决不能接那种自己都不爱看的、甚至在拍摄过程中就想放弃的戏。拍戏能挣钱,但你拍这部戏的唯一目的就是挣钱,那种痛苦,我在成名前都拒绝接受,成名后,更加不想经历那个。
我见过这种演员,很多,特别是没啥名气的年轻演员。没办法,年轻人需要机会,需要挣钱生活,没有多少挑选的余地。我能理解。
但我也见过一些演员,出名了,有了代表作之后,他总是延续那一系列的表演,可能他认为这是他强项,有这个就够了,钱也来得快,他不去寻找新的可能性。
这也跟大环境有关系,我们缺少学术性的探讨。过去我们还对某个演员开什么表演研讨会,会上毫不留情说人家缺点。现在没有人敢说了,说完你也别混了。如果可以畅所欲言,可以骂大街,我觉得才是最好的。
每年年底我会复盘,一年来演过的角色,哪些自己觉得好,哪些观众反响好,哪些应该改善。总结完了,就「扔掉」了,因为已经过去了,今后再碰到类似角色就不能演了。


「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这些节目我偶尔也看。它们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真人秀节目,能让老百姓初步了解到演员怎么演戏、怎么配音的,是给外行人看热闹用的。

一个演员最重要的习惯就是观察生活。这是北京人艺教给我的。
人艺有观察生活练习,观察完了,出一个小品。有一回我偷懒,没有真正观察人物,就是空中起楼阁,编了一个小品,编得还挺有效果,大家都看乐了。老师说,这个很好,下面接一句,是编的吧?那你下节课交两个小品。罚我。
很多人问「非诚勿扰」艾茉莉那个角色是不是特难演啊?我没觉得。因为在那之前我就习惯了遇到这样的人会观察他的举止、穿着、打扮,言谈,他在生活中的表现。
我跟我爱人逛街,特别喜欢看人吵架,粗鲁的人吵架什么样,有文化的人吵架是什么状态。这是做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人艺讲究说人话、塑造人物,写实,以现实主义为基础。
前几年有不少玄幻剧、穿越剧找我,那时候就数这种题材火,打开电视到处都是。我认为这是不正经、瞎闹,因为这,我有两年没接电视剧。
都是资本闹的。

前两年由于热钱的进入,IP火了,小鲜肉火了,粉丝经济、天价片酬、洒狗血、票房造假、收视率造假、烂片挣大钱统统都来了。
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总是要经历。等这些过去以后,一定还会回归正常。
前两年有个演员没戏拍,说:现在都请小鲜肉。我问他,你的钱够养活自己两三年吗?他说够。我说那就停两三年吧,三年以后你就又该忙了。现在这帮人在横店忙得不亦乐乎,一天接仨戏,而前两年热捧的那些小鲜肉,现在有几个真正往前走的?艺术这个行当实际上是优胜劣汰。这才是正常的。
现在也不提IP了,都劈了。
包括好莱坞的大片、超级英雄片,现在也没从前那么能搂钱了吧,这种不动脑子、追求感官刺激的东西,会看腻的,会过去的。
文艺电影抬头了,比如去年的「无问东西」,大家开始关心故事、拍摄质量,很多演员为了拍一部好片,可以自降片酬。
那是个混乱的时代,现在,看来是过去了。

「摔跤吧爸爸」火了,大家都传男主角的减肥、增肥经历,指责中国演员不上进,觉得中国人没这样的精神。
请大家看看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每一部都是「摔跤吧爸爸」!那是我们艺术电影最棒的时期。孙淳老师演袁世凯,增肥三十斤,蒋雯丽演「立春」,也增肥了三十斤,演完了又减回去。
大部分中国电影人是兢兢业业的,为角色做出牺牲,这是演员职业的本分,只是这些人的努力没有那么高调地被大家看见而已。

蒋介石是我一直耿耿于怀想演没演成的角色。基本上我刮了头,就很像他了。几年前去台北,在中正纪念堂观光,我爱人看那个蒋介石雕塑,看了很久,说,你不演他,有点遗憾。
这些年,有很多他的角色找到我,但没有碰到写得满意、让我心动的戏。我不是非要演成正面形象,就是别把他概念化、脸谱化了,叫人一看就是老套路、老感觉,那么我宁可不演。
还是那句话,演员是被动的,没有好角色出现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等待。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4
DB+14 2018-05-03

(๑·́ ₃ ·̀๑) 『娱乐时尚星座』欢迎你!

 初见~

ZxID:65923997

等级: 元老
浮生若梦,一叶知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5-03 0
你能做的就是等待
辰默。

ZxID:19407189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5-03 0
事情真多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