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评|《爱情的边疆》:起笔诗意收笔日常,这是中国情感史诗的模样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终评|《爱情的边疆》:起笔诗意收笔日常,这是中国情感史诗的模样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影视资讯]终评|《爱情的边疆》:起笔诗意收笔日常,这是中国情感史诗的模样

楼层直达
TiKo.

ZxID:13021344

等级: 大元帅
一位无趣的普通网友。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03 0
从最初电光火石的相恋,到因时局分开后隔江而望的苦守,再到生活所迫下各自再组家庭……故事讲到四十多集,文艺秋(殷桃饰)和维卡(蒂莫西·谢尔盖耶维奇饰 ),这对上世纪50年代末在北京广播学院结识的跨国恋人,终于熬到了中苏边境开放的这一天。
随着两人在维卡病床前的再次相聚,情感史诗剧《爱情的边疆》在浙江卫视的播出接近了尾声。观众的情绪跟随女主几段情感的起伏,也好像度过了激荡的几十年。
导演毛卫宁在采访中曾说过,他和编剧高满堂创作《爱情的边疆》,初衷就是做一部像《日瓦戈医生》那样,具有国家意味的宏大情感史诗剧。
《爱情的边疆》确实做到了。虽然有文艺秋和维卡之间极尽浪漫的情感串线,但这部剧所讲的,不仅仅是一段中苏联姻,也绝不只是一位女性坎坷命途中的三段情史。
它描绘的是一代知识分子,乃至一代中国人的历史命运:在革命理想激扬的年代里,他们走进青春,开始了爱情;但随之而来的动荡,让苦涩成为了爱情的主色调,与生俱来的美好灵性,则被束缚、被奚落甚至被磨灭;不过也正是在磨难中,他才学会了接受缺憾,学会了在日常中与人生和解;最终,时代开放,他们也等到了青春爱情延宕了几十年的结局……
起笔于理想诗意
《爱情的边疆》开篇于一片阳光明媚之中。50年代的北京广播专科学院,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做着成为广播员的梦,对未来满怀激情。文艺秋和同学万声(王雷饰)就是在这一片澄澈中相遇的。
在对这部剧前几集的讨论中,很多观众感慨于文艺秋和维卡之间爱情的诗意。
的确,从只闻其声,到如命里奇迹一般相见;从对英雄播音员的崇敬,到两人要刻在骨头上、融进血液里的炙热相爱。文艺秋和维卡之间的初见,像极了普希金爱情诗《致凯恩》中的描述: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不过,也正像《致凯恩》中所描绘的,诗性的爱情,美在瞬间的电光火石,但更多的,是夹在初遇和重逢之间的苦难。文艺秋和维卡之间的爱情,几乎就按照诗歌描摹的样子走了下去。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普希金在给自己只见过两面,却思念、回味了许多年的恋人写下《致凯恩》时,还在旁边画下了她的小像。这跟剧中文艺秋在思念中给维卡画像的情节,隐隐契合。
不过,诗意的爱情并非只有一种。在那个理想激扬、单纯美好的年代,同学万声对文艺秋无条件的守护,也同样是诗性的。
和维卡身上自带的异国浪漫不同,万声身上承载的是满满的革命乐观主义诗情。
他没有维卡的英雄气质,也没有155电台同事宋绍山(李乃文饰)的世俗生存力,但他却总能念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乐呵呵地相信自己和文艺秋的故事还没有走到结局。
正因为这种乐观诗情,他才能总在文艺秋犯错时挺身而出,为她开脱担责。才能跟着文艺秋一路从北京“下放”到东北,又从省城电台一路“流放”到地下保密电台。
对于万声的爱情,剧中有几处伏笔打得非常精妙。
在第一集万声定情文艺秋的一场戏中,万声背新闻稿时,旁边题词的同学学了几声猪叫,提示他下文。
微妙的是,万声后面的命运确实跟猪绑在了一起:在被罚到155电台后,这位高材生成为了猪场饲养员。他和文艺秋并不长的朝夕相处,也是在养猪场度过的。
还有一处伏笔则预示了万声爱情的结局。
万声在和另一位情敌——保卫组组长宋绍山较量时,经常调侃他的由头就是“比诗”。因为宋绍山暗恋文艺秋,曾经偷偷写了几句打油诗,被组织发现后在大会上宣读,十分丢人。
他本以为自己比宋绍山浪漫有诗情,最终能等来爱情。却没想到自己就输在“浪漫”两个字上。
因为浪漫,他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接受文艺秋和自己结婚,但心中还牵挂着对岸的维卡。所以在追随了十多年后,他最终选择了放弃。
但是不浪漫的宋绍山可以接受这种不完整,愿意只搭伙过日子,不求占满全部,因此也最终陪着文艺秋走到了结局。
行笔于时代动荡
在对于这部剧的讨论中,不少观众对女主人公文艺秋的争议很大。
对于她每一次为了听到维卡的声音、看到维卡踪迹,想方设法地破坏规矩,甚至导致同学、同事受到牵连的行为,很多观众认为是疯狂、是偏执,觉得这样的女主不聪明、不可爱。
但其实,这种行为恰恰是符合文艺秋的情感逻辑的。
年轻时,每个人都想活成诗歌那样恣意,但是在变迁动荡中,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追随文艺秋的万声放弃了,倾心于万声的华敏(王佳佳饰)放弃了,痴等维卡的加莉娜(维拉·里诺娃饰)也放弃了,唯独文艺秋和维卡还没放弃。
这种性格,说愚钝也好、执着也罢,正是文艺秋的精神底色。
如果她总是能够在种种政治批斗中,“吃一堑长一智”,乖巧地韬光养晦,那她就不是当初那个,不顾父母反对、世人眼光和政治风险,排除万难也要跟维卡结婚的文艺秋了。
当然,时代动荡也并非没有在文艺秋身上留下痕迹。尤其是在女儿文文出生之后,文艺秋的行事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在给文文要户口的那一段戏中。
文艺秋从革委会主任,找到派出所所长。在派出所所长那里吃了闭门羹之后,她竟然每天都径直到所长家里干活,洗衣、做饭、打扫,逼得所长不敢回家。
当所长老婆气急中说出“你这个姑娘,怎么脸皮这么厚”的责问时,文艺秋的回答让人动容:“我本来也是薄脸皮,被这生活给逼的,脸上都长茧子了。”
不过,一个美好的灵魂在生活磨砺下,变得坚实粗糙,最多只能算是磨难,还不是悲剧。
真正的悲剧其实是对浪漫的放弃。一旦放弃,故事就真的到了结局,只能以悲剧收场了。
这种悲剧性,我们在华敏和万声分别10年后的重逢中,华敏一句“从根上就没如意,怎么能如意呢?”里能体味得到。
也能在维卡出狱后,加莉娜的一段含泪的倾诉中体会得到:
“我追你,奔跑了十年,已经成了惯性。后来我们真的结婚了,我感到了激情褪尽的乏力,以为能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也就可以了。但是,后来你离开我了,我真的感觉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没有力气再等你回来了。”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年轻时都想活成诗歌那样恣意,但是奔跑了一段后才发现,人生的路像长篇小说一样,那么漫长,那么曲折。
收笔于日常复归
最终,文艺秋的命运因为对宋绍山的接纳,复归于日常。
虽然心中依然惦念维卡,但是老宋的守护让她的生活有了定数,开始像情景喜剧一样周而复始又安心愉悦。
对于这段情感,不少年龄稍长的观众共鸣很深。
为了文艺秋能听上红灯牌收音机,宋绍山可以冒险上山打野猪,去换工业券;为了让混血的继女文文不在学校受歧视,他可以单独为她找家庭教师;为了老婆孩子能最早看上电视机,他可以彻夜排队,跟小年轻一起挤破头,抢来一台。
问他一句为什么,他就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别人有的你必须得有,要不我心里不得劲儿。”
这种不计回报的付出、相濡以沫的陪伴,是我们普遍认同的最具中国性的感情模式。
也许是人生的打磨、亲情的作力,当最终文艺秋和维卡再次相逢时,思量多年的爱情也似乎由激情、执念转为温和牵挂。虽然他们的故事登上了报纸,成为了爱情传奇,但两位主人公却选择了复归日常。
老一辈的爱情有了结局,但故事却还远未结束。文艺秋和维卡的女儿文文爱上了位流浪歌手,再次踏上了母亲曾走过的路,开始了一段不管不顾的爱情。
所以说,《爱情的边疆》所写,不只是一位女性的传奇爱情,甚至也不只是一代人的情感缩影,它破解的是中国人专属的情感密码,描绘的是一部中国人的情感史诗。
【文/铁皮小鼓】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6-05

๓老舔没毛病ﻬ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6-05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