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钟馗,端午节应该是谁的主场?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跑跑卡丁车
综合游戏交流
社区服务
动漫剧场
校园青春
纪念馆
签到统计
和平精英
原神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屈原和钟馗,端午节应该是谁的主场?
发帖
回复
正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转载美文]
屈原和钟馗,端午节应该是谁的主场?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12
发帖
313901
在线
16889小时
精华
0
DB
811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6-16
0
[backcolor=url("] 注意!过端午节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历史上因为投江而获得端午节冠名资格的人有三个,伍子胥、曹娥、以及屈原。结果我们都知道,曹娥名气太小、伍子胥戾气太重,最终屈原一枝独秀独家冠名端午节。
但屈原应该也没想到,在打败了两个跟他年纪差不了多少、“根正苗红”的竞争对手之后,竟然还有人敢在他的BGM里挑战他。
这个人严格说来甚至都不能叫“人”,因为他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唐玄宗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话说到这里,你肯定已经知道他是谁了,没错就是钟馗。
明宪宗《岁朝佳兆图》故宫博物院藏
到今天很多地区仍然保持着端午节“挂钟馗”“跳钟馗”的习俗,用以驱邪祈福。
跳钟馗:人们分别装扮成钟馗和“五鬼”,祈求家宅平安
钟馗是怎么从唐玄宗的一个梦,变成端午节“守护神”的呢?
钟馗的诞生
钟馗捉鬼的故事家喻户晓,关于钟馗的身份来历却没几个人能说清,就连专家学者们也是一片“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
有人说钟馗是北朝一个叫尧暄的人,这个尧暄本名叫钟葵,字辟邪,所以人们就脑补出一个捉鬼辟邪的钟馗,还把他送上了神坛。
有人说钟馗其实是把武器人格化的产物。古人相信椎能驱鬼,但齐国人讲话太慢,一个“椎”字被他们拉长音读成了“钟葵”,“钟葵”又变成“钟馗”。
良渚文化中的玉锥形器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钟葵”
也有人说钟馗的原型是商朝兼职驱鬼的巫相仲傀(也叫仲虺),更有人再往前追溯到神话传说里的句芒。
《山海经》中的句芒
但大家更愿意相信的还是关于唐玄宗的版本。这个版本最早见于唐代卢肇的《唐逸史》,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唐玄宗有次生病之后做了个古怪的梦,梦见一个小鬼偷了他的东西,正生气的时候,一个一脸凶相的大胡子鬼随后跑出来,像吃手撕鸡一样把小鬼吃了个干净。
清 佚名
大鬼说自己叫钟馗,唐高祖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没考中,觉得没脸见人一头磕死在了大殿前。高祖可怜他,将他以进士的待遇安葬,所以他发誓要替大唐除尽妖魔鬼怪。
唐玄宗醒后病果真好了,于是招来吴道子根据他的梦画了一幅《钟馗捉鬼图》,并下令把这幅画印刷出来广泛传播,让大家都来认识下钟馗。
西安户县重阳宫内藏的《钟馗捉鬼图》碑据说是吴道子的真迹
这个故事未必全然可信,但能确定的是,吴道子确实曾经奉命画钟馗画像,北宋画家郭若虚就表示自己见过真迹。唐玄宗也确实把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赐给臣子,当时的宰相张说还在收到画像之后写过一篇《谢赐钟馗及历日表》。
“(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所以说,驱鬼镇邪的“钟馗”可能早就有萌芽,但我们熟悉的戴帽、蓬头、大胡子、面目可怖的钟馗形象却是在唐朝确定的。
清 高其佩《怒容钟馗图》
画家推波助澜
有唐玄宗的倾情推广,有画圣的真迹撑场子,钟馗的知名度飞速蹿升,成为民间信仰里的新晋流量担当。但在唐朝灭亡那么多年之后,钟馗还能屹立不倒,甚至越来越红,成为被道教体系承认的“捉鬼天师”,画家们的功劳不可忽视。
古代人绝大多数都是文盲,不认得几个字,对一个神仙最崇高的敬意就是把他的画像供起来或者贴门上。这种情况下,一幅钟馗画像的影响力估计比写几十篇文章都大。
门神钟馗
巧的是,历朝历代的画家们对画钟馗都有空前的热情。而且从五代开始,画家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画钟馗捉鬼,开始管起了钟馗的家事和生活细节。比如钟馗嫁妹
元 颜庚《钟馗嫁妹图》局部,据宣和画谱记载,五代周文矩就曾经画过《钟馗小妹图》,宋代以后《钟馗嫁妹》已经成为常见题材
钟馗戴花
明陈洪绶《钟馗像》
钟馗下雨天出门
元 颜辉《钟馗雨夜出游图》局部
钟馗半夜逛街
明 戴进《钟馗夜游图》局部
钟馗喝醉酒
清 金农《醉钟馗图》
钟馗照镜子
清 佚名《丰绥先兆图》
画家们对钟馗题材如此钟爱,可能是钟馗怪诞的形象能够让他们快意笔墨,可能是在“不第”的钟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可能是借此讽刺现实,寄寓自己惆怅、愤慨和希望……
但无论他们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就是钟馗的形象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和普通老百姓的想象贴近,越来越有群众基础。
端午节就是应该驱邪
可钟馗再怎么红,也还是个“捉鬼的”,怎么就和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扯上关系了呢?难道不怕钟天师一不小心把屈原给抓起来吗?让我们再回头看看端午节的习俗。
划龙舟是为了打捞屈原的遗体,用粽子贿赂水里的鱼虾是希望它们吃饱了就不再祸害屈原(虽然我们知道这两项习俗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但屈原并不是万能的,至少没法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在端午的时候挂菖蒲、艾草,戴香包,拴五色丝线,喝雄黄酒……
而后面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目的:驱邪。从五月开始,仲夏来临,毒虫、蚊蝇滋生,洪水瘟疫来临,在不怎么讲究卫生的古代,这个月染病、死亡的人数会直线上升。
五月开始频繁出没的“五毒”
按照古人的套路,五月自然被当成了会带来不详的、邪祟盛行的“恶月”,有两个五的“端午”更是这个“恶月”里最不详的“恶日”。
“恶”到什么程度呢,连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都不能要,否则便会“男害父,女害母”。据《史记》记载,“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生于五月初五,所以老爸死活要把他丢掉。
为了平安度过“恶日”这一天,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驱邪祈福,菖蒲、雄黄、彩色丝线,凡是据说能辟邪的东西都要试一试,又怎么会放着钟馗这个专职“捉鬼驱邪除魔”的神仙不用呢?
据说,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端午节“跳钟馗”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活动。端午节“挂钟馗像”在清朝也颇为兴盛,“终南进士舞龙泉,端午时节壁上悬。仗君辟邪歼群丑,免得鬼魅扰人间。”描写的就是这一习俗。
虽然萃花十分感谢屈原用生命给我们换来一天假期,但要说谁跟端午节最配,我站钟馗。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故人叹
DB
+15
2018-06-16
# 青春校园板块欢迎你 #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安于长情
ZxID:6598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6-09-16
最后登录
2025-02-12
发帖
43731
在线
7927小时
精华
0
DB
166
威望
6310
保证金
0
桃子
18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6-16
0
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端午节“跳钟馗”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活动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