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了最后温柔的是枝裕和却成了集大成者 | 影评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抛弃了最后温柔的是枝裕和却成了集大成者 | 影评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影视评论]抛弃了最后温柔的是枝裕和却成了集大成者 | 影评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07 0
今年的法国戛纳,摘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最高荣誉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让导演是枝裕和又一次曝光在全世界媒体面前,很多国内观众也从这铺天盖地的溢美之中开始认识这位姓氏古怪的日本导演。

早在《小偷家族》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时,娱小妹(ID:baoyu_18)就对这部影片充满了期待,猴急的满网寻找资源最后都不了了之。
后来看到这部电影不久将登陆中国院线,惊喜之余也放弃了先睹为快的念头,毕竟好的电影还是要在影院的氛围和沉浸感中才能咂摸出它该有的味道。

在说电影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是枝裕和,这是一位很静的导演,谈吐沉稳气质内敛。
娱小妹有幸见过是枝裕和本人,这个在拍照时会主动退在演员身后从不喧宾夺主的导演,低调仿佛已经融入到他的骨子,所以他的作品才会有一种哀而不伤的克制。

而且在这个算不上高产的导演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宏大的题材与太多观点的输出,更多只是在探讨一个主题——家庭,一个对任何文化都是最核心的元素。
而且是不厌其烦的深究,一点也没有其他导演功成名就后极力追求史诗感的“格局”,这种匠人精神也与日本这个民族特性有关,螺蛳壳里做道场,就是这个时代中大师养成的充分必要条件。

说穿了电影是一门做减法的艺术,一味的增加冲突与夹杂私货,难免会浅显又赘述,如若不信,号称有着11条故事线的《逐梦演艺圈》了解一下。
很多人甚至是日本的媒体人都将是枝裕和视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但这次是枝裕和却拍了一部最令小津安二郎弃之敝履的题材——日本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也就是今村昌平要为之书写一生的“蛆虫”。

所以是枝裕和对于接班人的称谓不置可否,他个人觉得自己更接近杨德昌和侯孝贤的风格。
其实想想是枝裕和在早稻田大学毕业之初,正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接下来的两年,是枝裕和就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所以他的电影中,总能看到杨德昌电影风格的影子,看似平静的故事框架,底层却早已暗流涌动。

说实话,是枝裕和的电影是具有一定观影门槛的,因为他从来不是一个依靠制造戏剧冲突来推进剧情的导演,这种“违反”常规逻辑的叙事手法,就会使得影片平静如水,喜欢的人乐在其中,不喜欢的人昏昏欲睡。

不过,只要你多一点点耐心,多一点点专注,你就能发现生活这件平凡的外衣早已被导演预留的细节割的千疮百孔,而从这每一处狼藉的伤痕中你都能窥探到这个社会那一点点残忍的本质,最后拼凑出一个千姿百态的生活全貌。

《小偷家族》的灵感来自一则报道小偷家族的社会新闻。新闻中提到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钓竿,因为钓鱼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这个细节引起了是枝裕和的注意,他感到千疮百孔之中的生活,也会有美丽的瞬间。
我们以往看过描写底层生态的影片,大多数镜头都是对准生活的困苦艰难,读不起的书、上不起的学,生不起的病和吃不饱的饭,这些生活的磨难仿佛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而是枝裕和已经超越了那个层次,不再平铺直叙的比惨而是见微知著的温暖。
比如,一家人围坐在床上吃着水煮白菜,坐在屋檐下仰望看不见的烟花,海边逐浪的嬉戏和饭后偷闲的慵懒,这些赋予了人物感情的温度,生活的主调不再单单只有悲惨还多了一层人情味。

是枝裕和镜头下的孩子都会让人止不住的心疼,不是因为可怜,而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懂事,比如《无人知晓》里的阿明,《小偷家族》里的玲玲和裕太。
无论他们经历了父母的抛弃还是虐待,都从不大喊大闹的哭叫,也从未怨天尤人的憎恨,有的只是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妥协,就好像他们从出生起就懂得了生而为人的不易,而自己唯有努力生存。

这就是是枝裕和高级的地方,从不把累累的伤痕赤裸着展示给你,而是在皮开肉绽的外面套上一层会不经意滑落的外衣,那光鲜背后的匆忙一瞥就足矣让人见之落泪。
《小偷家族》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蛆虫”式电影,描写的是日本社会中真正的底层,而不是意淫出来的窘迫。

想想我们常常在朋友圈或微博上抱怨的生活不易,但至少我们温饱不愁,还有时间思考,尚有力气抱怨,可电影中的人物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所以他们一无所有,偷窃也就没有了常人畏惧的代价和成本。

在生存面前道德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一个拾来的家族,偷来的羁绊,疲惫不堪的身体相濡以沫,伤痕累累的灵魂抱团取暖,将他们凝聚起来的除了日久生情的情愫,还有跗骨之蛆般的孤独。

所以在海边游玩时树木希林所饰演的“奶奶”才会情不自禁的说出一句“谢谢你们”,因为是他们这些“家人”的存在,才使得她有勇气对抗迟暮的到来。

然而,这个没有血缘为基础的家庭,随着“奶奶”的过世和裕太的被捕,终于被人抽掉了承载全部压力的积木,开始分崩离析,亲情的维系靠的是什么,电影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这一刻,血缘至少让家庭看起来更为牢固几分。
是枝裕和不是一个人生导师型的导演,不喜欢张口闭口夹带的私货都是形而上的哲学思辨,他更喜欢的表达方式是抛出问题,却不给出答案,所以他的电影都是开放式结尾。

比如《无人知晓》中戛然而止的背影,《比海更深》里人头攒动的街头,像极了国画讲究的留白,而这一次的《小偷家族》却比起以往直白许多。
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那些随意堆砌的玩具,那句被风吹散的童谣,那个被门挡住拥抱,所谓与生俱来的血缘,此时却是如此可笑。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有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他不是一个治愈系导演,相反绝对算得上是致郁系,每每看完他的电影都有一种如鲠在喉却无法一吐为快的委屈,这也是娱小妹喜欢是枝裕和的地方。
他总能把言语无法形容的感受拍成一个具象的画面,你能从中看出希望也能就此感受哀婉,真实的生活本就该如此的矛盾又和谐,就像这个家族,每个人之间的感情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却又对道德失去了应有的底线。

《小偷家族》可以看作是《如父如子》的延续,《如父如子》探讨的是联结家庭的是血缘还是共同度过的时光,《小偷家族》则是对超越血缘的家庭究竟该如何维系进行了思考。
自从是枝裕和为了纪念母亲过世而拍摄了《步履不停》之后,家庭一下子成为了他最专注的方向,接下来的多部作品都是从不同侧面来探讨这个命题,而且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克制。

娱小妹看他的电影,总会对他有所“误解”,因为他对作品中的人物没有一丝怜悯,尤其是孩子。
直到看了《无人知晓》真实事件的新闻报道后才知道,在那个荒诞又冰凉的故事中,是枝裕和将所有人性的优点都给了那个可怜的阿明,而不像真实新闻中那样刺骨的冰冷。

可是这次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却摒弃了那最后的温柔,我总觉得他在创作时就像一个偷窥者,偷窥着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一举一动,然后不夹杂任何感情色彩的记录还原。
不需要任何戏剧冲突,所有人都安之若素,所有人都信天由命,没有怜悯和同情,有的只是不温柔、也不柔软甚至有些硬邦邦的真实,本就是日本社会存在的那一部分人的真实。

这一次,除了偶然邂逅的安藤樱外,其余大人角色全都是之前作品中启用过的演员,尤其是御用的妈妈演员树木希林,看过《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的同学一定对这个腹黑的老太太印象深刻。
然而这次的最佳表演还是要属《百元之恋》中的废柴安藤樱,娱小妹两度流泪都是败在了她毫无痕迹的演技之下。

她抱着弱小的树里说“好多人说他们打你是因为爱你,这是骗人的,如果他们真的爱你,会像我这样紧紧的把你抱在怀里。”那一刻真的是泪流不止。
还有她在警局中的那场哭戏,真是影后般的演技,我相信那一刻她就是这个家族中的一员,就是要即将失去“女儿”的母亲,那种隐忍着的痛苦和故作镇定的坚强,让我现在想起还是会觉得心酸。

影片还有几段临场发挥的戏,比如“奶奶”在海边时说的那句谢谢,就是树木希林情之所至的脱口而出,而为树里扔牙的那段是小演员佐佐木美雪真的在那时掉了一颗牙,真是佩服是枝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在这部影片无论排片还是票房都差强人意,毕竟是一部需要静下来才能看进去的电影,但往往尝试只是需要向前一步。

我们从小习惯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学习惯性,但是艺术却是违背这种常规逻辑的思维方式,从上至下才是欣赏的起点,因为最好的东西才是你衡量好坏的参照,艺术追求的一直是超越,从来都不是苟且。

一个文化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家庭,从中你可以带出一个民族对待一切事情的态度,如果你想了解日本这个菊花与刀的民族,除了美国人的那本著作和小津安二郎、今村昌平、山田洋次这些已经封神的大师,是枝裕和会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8-07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TiKo.

ZxID:13021344

等级: 大元帅
一位无趣的普通网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07 0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