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过炭火、蜂窝煤的请举手~糍粑怎么做你知道吗?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纪念馆
社区服务
QQ微信技术
签到统计
原神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烧过炭火、蜂窝煤的请举手~糍粑怎么做你知道吗?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3
个回复
[转载美文]
烧过炭火、蜂窝煤的请举手~糍粑怎么做你知道吗?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4-28
发帖
314433
在线
16932小时
精华
0
DB
273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31
0
夕阳
向以桦
°
舌尖上的山川风味
布依人的糯食情节
刘国超
这些年,生活在布依族的寨子里,每到稻浪金黄的时候,我总会听见婆婆念叨着谁家的糯米又该收了,谁家已经开始打糍粑了。而有关糯米的味蕾记忆,其实早就根植在了内心深处,因为布依族人普遍有喜食“糯食”的情结。
婆婆居住的寨子在凉山州宁南县西瑶镇拉洛村,这里是四川最大的布依族聚居村寨,因地处依山傍水的二半山区,十分适宜种植糯米。由糯米制成的各种食物是布依族人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
最简单、最朴实却又最温暖的莫过于清晨那一碗糯米饭,只需将糯米、绿豆、红豆、花生等一起提前放在水里浸泡几个小时,然后与切成丁的肥瘦相间的腊肉一同蒸熟。腊肉的咸香与糯米的清香融为一体,偶尔还能吃到一粒沙软的豆子,一碗口感丰富的糯米饭便是一家人都十分喜爱的早餐。
枕头棕,是布依族人所特有的粽子。不同于肉粽、糖棕、八宝粽等有丰富的馅料搭配,枕头棕里除了糯米还是糯米。将糯米浸泡后,用寨子里刚采摘的、极具生态风味的青冈树叶包裹,因形似枕头而俗称枕头棕。入锅煮时,满屋都是糯米和树叶混合交织的清香味。吃时轻轻撕开树叶咬一口,青冈树叶的味道已经完全融入到粽子中去,又软又糯又香。
糯食当中,糍粑在布依族人逢年过节、接待客人、红白喜事等宴会中担当着非常重要角色。如果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主人打糍粑招待客人,那可是最高的礼节。记得婆婆第一次带我去亲戚家看打糍粑,我着实被那“打”的热闹场面震撼到了。打糍粑需以上好的糯米为原料,将糯米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24小时,然后滤干放入蒸笼内,大火蒸熟后放进一个木制的、长达1.5米的凹形木槽内(又称“粑槽”)。
此时,打糍粑正式开始,两个壮小伙分别手持形似“挖锄”样式的、木制的、圆柱型的锄棒站在粑槽两头,捶打粑槽内的糍粑。只见,两个壮小伙各站一头,手拿锄棒一人一下,反复用力击打槽中的糯米。十来分钟后,一槽颗粒状的糯米已经变成了黏糊糊的糯米泥,非常细腻。吃的时候,先将手用煮熟的鸡蛋黄搓一遍,再到槽子里揪一坨糍粑,拿在手里沾上蜂蜜吃。吃糍粑时,两手需不停地搓,不能让它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否则就会粘到手上。吃不完的糍粑,主人家就用手团成一个个厚约1公分,直径20公分左右的圆饼,放在簸箕里晾干保存,自食或送人。
一些懂得酿酒技术的布依族人,还把自家种的糯米酿成酒。只要客至,布依族人都要以酒为先献给客人,称作“迎客酒”。因这种酒的度数不高,回味香甜,喝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大碗喝酒彰显了豪情也不易醉,更体现了布依族人的热情好客。
布依族人还把糯食看成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用糯米做成的美食也远不止这些。时光流转,在历史的长河中,布依族人把香甜软糯的糯米演化成独特的糯食文化,更把这种文化演变成每一个布依儿女对家的牵挂。
°
乡村叙事
朝霞
吴佳俊
夏天了,气温陡然升高。早晨起床,朝霞洒满大地,使院门前的树木全都反射出光彩。我围着院子走了一圈,发现地面的石板上,房屋的墙壁上,也都光彩熠熠。像是被涂抹了胭脂,又似铺了新娘的红盖头,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有几只虫子,在草叶上活动筋骨,练习空翻。我轻缓地靠近细看,是蚂蚱。它们穿着翠绿的薄衫,弓起强有力的后腿,像几个自然界的舞蹈演员在进行彩排,又似几个来自昆虫界的武生在登台表演——它们以这种方式迎接夏季的到来。
村庄还是那么寂静,寂静得有些虚幻。那些破落的房子迎接过风,迎接过雨,迎接过日,迎接过夜;迎接过秋的荒凉,冬的阴湿,春的明媚,现在,又该轮到迎接夏的聒噪了。然而,它们貌似已对此仪式失去了兴趣。墙皮灰颓着,几根椽子把头露出青瓦之外,却无力刺向苍穹。一只不知名的鸟雀飞来,停留在椽头,呆头呆脑的,沉默着,不叫,不喊,不喜,不悲。霞光笼罩着它。它的身子,和身子散发出来的寂寞,全都被镀了金。
大约一刻钟过去,朝霞的光线变细了,仿佛有一根一根的线,从天空中那个红润的圆盘分散开来,在大地上刺绣。我看见,有一个老人肩挑一副水桶,从刺绣里走出,径直朝村头的水井挪步。他的背驼着,两个水桶,像两块石头压着他。他每挪动一步,都那么费力。我静静地跟在他身后,朝霞也跟在他身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他,我望了望朝霞,朝霞红着脸,继续放它的线团,刺它的绣。我猜不透,它到底要绣出一个怎样美满的人间。
水井是很古老的了。或许还没有这个村子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村子里的人们想必正是因了这股水源,才在这里建房筑屋,安家落户,繁衍子嗣。那么,那个老人应是这个村子里的第多少代后人呢?没有谁知晓。唯有那口井明白,但它不开口说话,永远沉默着,只用圆圆的井口收藏着往昔光阴。
老人好不容易移到井边,吃力地放下水桶,将一只桶用绳子挂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伸进古井里提水。那根竹竿快要完全插进井里了,也不见老人将盛着水的桶提上来。他反复试了几次,我隐隐听见水桶碰撞井壁的嗡嗡声,像从地心深处传来,闷闷的。
老人好似也听到了这声音的召唤,把原本就驼着的背伏得更低,险些擦着井沿。我的心一阵紧缩,担心他掉入深井。我本能地想跑过去,帮他一把,又见他慢慢挺起了腰杆,摇摇晃晃地拖动竹竿。终于,一桶满满的水,荡漾着被提出了井口。那一刻,霞光停止了刺绣,跟着水花泼了一地。我看见那些水滴在古井周围滚动,宛如老人额头滚动的汗珠。
我依旧默默地看着老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他这一生,可能都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他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待他挑着两半桶水趔趔趄趄地离去后,我的心一如古井般悲凉,在这个红霞满天的清晨。我在井边蹲了下来,伸头朝井里瞅瞅,黑咕隆咚的,深不见底。我不确定这井里还有多少水。这个村子里的人,祖祖辈辈都吃这口井中的水,包括每家每户饲养的那些牲畜。喝一口,井水就少一口,数十年过去,难道井水不干涸么。你看,连前来挑水的人都老去了,井还能清澈如泉么?
太阳越升越高,朝霞退去了,光线的刺绣也已不见了踪影。我怀疑自己所见的一切都是幻象。但湿漉漉的井沿又确凿告诉我,有那么一个老人刚刚披着朝霞来过。而且,就在这口井里,这口幽深的井里,还装着那个老人疲惫的身影,衰弱的容颜,手腕的颤抖和骨节的刺痛……
井沿上,覆着一块血的天幕。
°
我这四十年
我家的厨房
林凯
我三四岁时,那时的厨房叫灶房。我家打了两口锅的土灶,烧的是柴禾。有一次,我在一旁看母亲做饭,忍不住伸出手去拨弄灶膛里的柴禾,刚好这时从土墙缝隙刮进来一股冷风,吹起一块火星落在我的眉心。事后,父亲开玩笑说我成了包公,母亲却为这件事愧疚了一辈子。
在各种各样的柴禾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半干不透的湿柴,或者是不肯助燃的灌木枝杈。那时灶膛内不见火焰,冒出来的是一团团青烟,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烟烟火”。弥漫的青烟裹住了整个灶房,呛得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可苦了烟雾中的母亲,边忍受着边做饭。烧柴火的日子里,母亲一直都在念叨,哪一年才能烧上炭火。
我12岁这年,母亲的念想变成了现实。父亲另外盖了一间厨房,屋子中间放着铁皮炉子,炉膛里烧的是乌黑油亮的煤炭。烧炭火好是好,有两件事却很累人。
一件事是发炉子,也叫生火,父亲把生火的差事落到我身上。每天公鸡刚叫头遍,大人们出门干活去了,母亲就催促我起床。我半醒半梦中走进厨房,先是倒出头一天烧过的煤炭,再点燃引火柴放上细煤做的煤饼,接着煤饼燃红后添上煤块。等到乌黑的煤块窜起火苗,趁这个空档,我端上倒出来的煤炭去院子捶打,筛选出没烧过的煤块。这种煤块叫“二炭”,用来不做饭时捂着炭火的。做完生火的“功课”,屋外早已大亮,我该背上书包上学了。
另一件事是背煤。背煤是在冬季农闲,到炭厂一个来回整整三十里。第一次背煤,大地还是一团漆黑,我和母亲举着火把上路了。纷纷扬扬的雪花,群山一片白茫茫。清早的寒风,落在身上像刀刮一样,泥泞的山路结了一层薄冰,踩上去几步一打滑。才走出几里远,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想着还要把煤背回家头皮都炸了。走到炭厂,我浑身几乎散架,背上五十斤煤炭,双腿竟有千斤重。我跟在母亲身后,眼里含着泪水,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前挪。走了一半路程,来到一处下坡脚下一滑,我重重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每一回背上煤炭往回走,我就在心里喊,哪一天才不背煤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的工作从乡下调到县上,我们一家也随着搬进了县城。那时做饭烧的是蜂窝煤。烧蜂窝煤的炉子有炉壳、夹层、炉膛,一次放入三个蜂窝煤,燃完一个替换一个。母亲操作几回后,便运用自如了。两年后,出现了节煤灶。其实,节煤灶烧的还是蜂窝煤,只是在垒灶台时火炉外包一个圆形的铁桶,入口进冷水,经炉火烧热,出口放热水。使用锅炉,得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通自来水,县城早些年就通了。节煤灶既节约省事,又能随时用上热水,冬天淘菜洗碗也不怕把手冻僵了。母亲每天做饭,脸上都是笑容满面。
转眼,时代就迈进了二十一世纪。2010年春节,我们家搬进灾后重建的新居。规划新房时,母亲说要把厨房修得大一些,全家一致同意。新房没住几个月,建设八年的瀑布沟水电站投产,我们的生活进入了电气化。步入我家宽大明亮的厨房,里面的炊具,除了抽油烟机,全带一个电字:电磁炉、电饭煲、电炖锅、电饼铛、电冰箱、电热水器……刚用上电器,母亲还有些惶恐,一个星期过后,她便习以为常了。“电这东西真是神奇!看不见摸不着,不见烟不见火,用起来轻松方便,打个盹的功夫,满满一桌饭菜就做好了。”母亲逢人讲起电气化,快乐得像孩子。
今年,我家厨房又添置了两样物件:消毒碗柜和洗碗机。父亲和母亲快满八十岁了,他们很惊讶!洗碗也自动化了。我说,将来还会出现智能化的厨房。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怀化网友
DB
+15
2018-09-01
๓老舔没毛病ﻬ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我的眷恋
ZxID:252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6-08-12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发帖
52204
在线
14449小时
精华
60
DB
1372873
威望
612200
保证金
0
桃子
15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所谓英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31
0
煤球吗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2-03-07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帖
49275
在线
9440小时
精华
0
DB
729
威望
20390
保证金
0
桃子
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9-01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