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课本里的古诗词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社区服务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课本里的古诗词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2
个回复
[转载美文]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课本里的古诗词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24
发帖
314005
在线
16897小时
精华
0
DB
1138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31
0
文 | 谢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
选自谢琰精讲《课本里的古诗词》第89讲
今天我们来讲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这首诗有很多误会,认为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宋元明清出版李商隐诗集时,有个版本写错了,写成了《夜雨寄内》,这可能是造成后来误会的一个原因。
其实李商隐写这首诗是在四川的梓州,那时候他的妻子王氏已经去世了。
这个“北”其实是北方,也就是长安的亲友,诗中的“君”应该是诗人的朋友、知己。
几个名词放在一起就是一幅画面
这是一首以诗代书,用诗当作书信寄给对方的作品。
“君问归期未有期”,远方的朋友一定反复问过李商隐什么时候回来?第一句就奠定了整首诗的一个基调,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相见。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幅画面很美,又很凄凉,诗人把情感都包含在这幅画面中。
这里只有一个动词“涨”,其余都是名词。这是汉语的魅力,简单的几个词放在一起,画面就出来了,凄凉而遥远。
这样的一种组合方式,咱们诗歌里面经常出现,比如说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五个名词凑在一起,引起人无限的想象;《红楼梦》里面,林黛玉还写过一首《秋窗风雨夕》,五个名词放在这,就是一幅画。
还有个很重要的动词“涨”,是一种想象,是一种调动所有感官所感受到的一种态势,一种趋势。在这样的秋雨连绵之中,他想这个池水应该是一点一点地增上去了吧。
除了这些感官的提示之外,还想告诉你什么内容呢?其实就是情绪的堆积。
水面一点点地上涨,也是情绪一点点地充满、积攒,这个情绪随着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随着思念而一点点地积攒。
用这么一批名词,加上一个画龙点睛的涨字,就描绘出了一幅心灵的画面,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这里面既有情绪,也有感触,也有风景,已经拆不开,分不了了。
思绪向未来飞去
“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是这首诗的第二幅画面,想象未来,相见时侯的场景,非常光明、温暖。
西窗,是长安面向四川的方向,为了让油灯或者蜡烛一直保持亮度,就要不断剪掉烧焦的灯芯。所以这个剪烛,其实想告诉我们,未来的相见是多么的美好。
“却话巴山夜雨时”,很奇妙,第三幅画面,其实又回到的第一幅画面,却,是退却,退而回忆的意思。一个“却”字,勾起了未来和现在。
表面上,这跟前面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一个画面,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它的色彩,它的温度其实是不一样的,因为它经过了回忆的加工。
在未来某一天,李商隐和知己在一个光明温暖的室内聊天的时候,他们可能用一种调侃的、轻松的、愉悦的方式,来去回忆一下当年那个凄风冷雨的夜晚,那个时候,心中口中的那个巴山夜雨,就会换了一幅画面。
所以这首诗有一种曲折回环的美妙,非常的精致,古人评论这首诗,说它水晶如意玉连环,就像一个如意一样,曲折回环,非常的美妙,非常的精致。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怀化网友
DB
+15
2018-09-01
๓老舔没毛病ﻬ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2-03-07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帖
49275
在线
9440小时
精华
0
DB
729
威望
20390
保证金
0
桃子
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01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