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泰斗单田芳 精彩如评书的人生故事(下)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曲艺泰斗单田芳 精彩如评书的人生故事(下)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转载美文]曲艺泰斗单田芳 精彩如评书的人生故事(下)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14 0
曲艺泰斗单田芳 精彩如评书的人生故事(下)
[color=#191919]“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语句曾经红遍中国,“单田芳评书”曾是流行了数十年的文化符号。新老评书作品总共说过了110部,覆盖面达到全国530多家电台,收听人数将近7亿。作为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曲艺大家——单田芳以其独特的言语品评天下、指点江山,也精彩演绎着自己84年的人生智慧和60多载艺术人生。[/color]
[color=#191919]那么,单田芳怎会差点在说书台上出生?出身曲艺世家的单田芳,为何理想却是做医生?上了三个月大学的他为何辍学,毅然投身曲艺行当?第一次登台,他是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获得认可的?文革期间,他怎会成了四处漂泊的流浪汉?改革开放后,评书这个行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在电台录音时,单田芳是如何解决现场没有听众、没有反馈的问题的?除了传统评书,他还创作了哪些新评书?哪部长篇评书,创造了连播六七年的记录?单田芳为何从不播讲金庸的作品?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品评天下的曲艺泰斗单田芳(下)[/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4/9991d22a01074feeb3836ef267d39080.jpeg[/img][/color]
[color=#191919]上期节目我们说到,正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十年浩劫夺走了单田芳的一切,重压之下,他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文革结束后,单田芳终于得以平反,恢复公职,回到了鞍山。但听众是否还记得他,自己又能不能重整旗鼓,他的心里完全没底。[/color]
[color=#191919]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新回到了阔别十年的舞台。那天下着小雨,许多亲戚朋友陪他去剧场。当时他的心里很忐忑,十年没登台还有人听他说书吗?结果,一进剧场,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掌声雷动。书还没说,他自己已先泪流满面。[/color]
[color=#191919]改革开放以后,说书这个行当呈现出了崭新的局面。书还叫评书,说法却不一样了。单田芳自己理解,过去在茶社里说书,面对观众,有随意性,随便动弹动弹,说点车轱辘话,说完一段抽根烟,都没关系。但在后来的电台不行,电台要求简洁明快,没有观众。上电视说书就更不一样了,要求更严格。[/color]
[color=#191919]刚在电台录评书的时候,习惯了现场说书的单田芳非常不适应,录音的时候,面前空无一人,只有一个麦克风,说成什么样也看不到观众的反应,怎么办呢?单田芳就想了一个办法:录音棚有一面透明的大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录音师,还有几位监听员,录书的时候他们天天在外头坐着,单田芳透过玻璃看得清清楚楚。他心想:“就拿他们当听众,我在里边说,看外边他们的表情。我一抖包袱,他们龇牙一乐,证明我这包袱抖响了。要是看见他们在外头唠嗑或是打盹,那说明这段书说得松懈,没把他们吸引住,我得注意了。”[/color]
[color=#191919]从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里,单田芳仅同鞍山电台合作就录制了评书43部,共3500多段。《隋唐演义》、《明英烈》、《三国演义》等传统评书和《百年风云》、《张学良》、《平原木仓声》等现代新书,在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一时间,单田芳的评书“说”遍全国,每到中午、晚上,大街小巷、胡同院落,成千上万的人守在收音机、电视机旁听他讲评书。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1993年出访美国,在华盛顿一家华人商店里竟然也听到了单田芳说的《封神演义》,令他又惊又喜。[/color]
[color=#191919]曾有一位河南听众给单田芳写过一封信:“我经常研究您为什么能把书说得这么好,后来经过拆析人名才得出结论。您的‘单’字,按繁体字其中有7个‘口’字。‘田’字又是5个‘口’字组成,再加上您本人一张口,一个人就占了13张‘口’,难怪别人说不过您。”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谈,单田芳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还是他的勤奋精神。[/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4/46cf991bcda9442985050c03ee7285e5.jpeg[/img][/color]
[align=center]单田芳早年在鞍山广播电台录音的留影[/align][color=#191919]1994年单田芳退休后搬来北京,书录得更勤快了。开始是到北京电台去录,后来他自己办了公司,租了录音室。可是租用录音室费用较高,加上北京容易堵车,有时本来约好了录音时间,可堵在了路上,再着急也赶不过去。[/color]
[color=#191919]后来,单田芳干脆在自己家里弄了个录音室。在一个房间的墙上贴上隔音板,地上铺上地毯,买个好麦克风,门再加厚点,就这样,一个土录音室就建成了。这样一来方便多了,他再也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了,而是全身心摸索如何把评书说好。此时,全国有四百多家电台开办了“单田芳书场”,每天有超过一亿听众。为了完成工作,他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来做功课,这个时间他的头脑特别清醒,书看一遍,闭上眼睛回想,这段故事怎么回事,哪是重点哪该删掉,心里都有了数,然后打开机器就录。[/color]
[color=#191919]评书这门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其故事梗概(行话称为“书梁子”)一直是口传心记,师父传给徒弟,徒弟记在心里再传给自己的徒弟,许多“书梁子”在这个过程中散失了。为了抢救宝贵的民间文学,有心的单田芳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所知道的评书全部写成书,以传后人。白天,他奔波于电台、电视台,忙于说书、录书。晚上,他又伏案疾书。十几年里,他创作整理出了47部共2000多万字的评书小说,并相继出版。速度之快、数量之大令人惊讶。[/color]
[color=#191919]在各个电台、电视台的评书节目中,几乎清一色是传统段子,描写现实生活的题材则是凤毛麟角。单田芳则在创作整理传统评书的同时,大胆涉及近现代历史,比如他创作的《百年风云》、《乱世枭雄张作霖》、《千古功臣张学良》等书,都颇受好评。2005年,他又赶录了一部根据《九十年代大案要案侦破纪实》改编的百集评书《江洋大盗缉捕纪实》。单田芳说,公安民警为了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以评书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法制,又能让人们在听书中明辨是非,增强法制观念。在他看来,评书作为传统艺术,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要不断创新,不墨守成规,努力贴近现实,评书就会大有希望。[/color]
[color=#191919]单田芳还倡导“红色评书”,他认为新中国来之不易,应该说一说那些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有了这个想法后,好多人都支持他。正在琢磨头一个讲谁合适呢,刚好偶遇了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将军。贺捷生是长征时候最小的战士之一,她给单田芳讲了自己在战争年代的经历,讲了自己父亲的戎马生涯,单田芳很受感动。为了让手头的资料更为详实,单田芳找到了大量关于贺龙的书籍,阅读整理,加上贺捷生将军提供的鲜活素材,单田芳一口气录了三百集的《贺龙全传》。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直到受“四人帮”迫害至死,都录下来了。[/color]
[color=#191919]从《三国》、《隋唐》、《大明英烈》,一直说到红色经典,单田芳将评书艺术带上了新的高度。[/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4/8c24a70a050844c89959bd9befaebd61.jpeg[/img][/color]
[color=#191919]说到单先生的评书创作,有几部是他的精心之作,在全国广大听众中受到了极大的欢迎,《白眉大侠》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在鞍山电台播出,一炮打响;直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全国还有一批电台在播出这部评书。在这部书大获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和辛劳。[/color]
[color=#191919]由于这部书关联着《大五义》《七杰小五义》《小五义》等原始素材,在电台录播的时候,是几部书连着录播的。而一旦开始录播,不到全部录制完成是不能中途停顿的。特别是《白眉大侠》开始播出以后,听众反响特别好,热情高涨,纷纷给电台打电话要求连续播出。其反应的热烈程度大大超出了单田芳和电台的预期,以至于电台和单田芳商量后,不得不对原先计划的播出时间进行了延长,但这也增加了这部书继续创作的难度。为此,一贯对自己评书创作严谨认真的单田芳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来增加故事内容。[/color]
[color=#191919]这部评书从开始录播到全部播出结束,历时数年之久,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告一段落,在评书播出史上创造了记录。尽管在开始录播这部书前,单田芳已经搜集、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回顾了自己从前辈评书艺术家那里学到的书梁子和表演细节,对整本书内容的组织编排,早已烂熟于心,但为了保证录播时表演顺畅和内容的准确,单田芳每天凌晨三点钟就起床,对当天播出的评书内容进行梳理、再“备课”。“备课”工作一直延续到上午九十点钟左右,然后动身到电台,完成一天一次的评书录播。[/color]
[color=#191919]在单先生生前的藏品中,一件便携式收音机显得有些普通,然而又有些特别。说它普通,这款收音机除了小巧精致一些,和其他便携式收音机没有太大的不同;说它特别,收音机的主人是单田芳,在电台录播他评书的日子里,在他进行评书创作的过程中,收音机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的一个得力工具。那时广播评书开始风行,收音机也成为千家万户收听广播评书的不可或缺的家庭用品。但在单田芳这里,收音机却有着不同的用途:一方面,收音机成为他通过广播搜集评书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收音机是单先生每天对自己录播节目监听、复听的工具。当时的评书录播每天都在进行,单先生每天在电台录完节目回到家中,常常要对播出的自己的评书广播进行监听、复听,从一个听众的角度体验评书播出的效果,自我评价得失,并在以后的录制中进行调整,效果好的地方可以继续发挥,有缺失的地方总结经验,下次避免。通过这种做法,单田芳先生的广播评书才会越说越好。据说,单田芳生前用坏了好几台这样的收音机。[/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4/ea5fbbac2aab4a10835feb07b1ad7141.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单田芳的评书风格是独特的。喜欢听他评书的人都知道,他的嗓音略带沙哑,这是由于文革中损伤了声带所致,但这种嗓音却给他的评书表演平添了一种历史的沧凉感。而单先生的评书表演风格,又带有一种明快、脆净、平实、博雅的气度,这种风格大概也是他的评书能够长期受到广大听众欢迎的原因之一。他的评书情节脉络清晰,进展明白迅捷,绝不拖泥带水,让人感觉如行云流水,既明快又脆净;评书表述的语言运用,既有朴实的民间俗语白话,在一些传统评书的表演中,也运用了诗词赋赞等一类文体,兼而具有平实和博雅的风格。[/color]
[color=#191919]单田芳认为说书要讲究节奏,“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爆”也叫“浪头”,是一种快节奏的说表,能够起到调动听众情绪的作用,与“平”即平缓的说书节奏相结合,就使得评书的表演张弛有度,既交待清楚,又引人入胜。往往先以平实的语言交待故事的开头和一般进展,到了重点人物或事件,或以诗句形容,以一种较缓的节奏对故事的内容加以强调,或以快节奏的贯口式的语句来形容。[/color]
[color=#191919]单田芳平时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文革后复出的他,在早期还参加一些书场的评书表演,后来就以广播电台、电视台录播评书为主,书场的表演极少参加了。表演之外的时间,他心无旁骛,大多用来阅读书籍,文献资料等等,为评书创作增加各种知识的储备。[/color]
[color=#191919]单田芳不追求虚名,成名后,社会上找他的人纷至沓来,对不相关的社会活动他一概拒绝。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静气”,他才能定下心来,摒弃各种杂念的诱惑,把自己定位在说符合自己特点的评书题材上;也正是有这样的“静气”,他才能表演录播评书达到100余部,内容涵盖古今多种多样的题材。[/color]
[color=#191919][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4/08992d0b3433491f9f971145574a5ed2.jpeg[/img][/color]
[color=#191919]善于读书,是单田芳丰富评书作品的一项基本功。单先生曾说:“我一天老往书店跑。”除了跑书店,其他有书、有资料的地方,他都跑,就是为了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为评书创作打好基础。单先生读书,运用到他的评书创作里去,既不是简单照本宣科,也不是不加选择,而是根据扬己之长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材料。[/color]
[color=#191919]单田芳先生说了100多部评书,古今各种题材都有。可是有细心的听众发现,他从来没有说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这是为什么呢?单先生生前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曾道出过其中的奥秘,他说:“一个原因,我说评书,喜欢原书是粗线条的,这样可以给评书留有非常大的空间,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得非常细腻,没有我的用武之地;再一个原因,我对描写爱情的小说不擅长。对比金庸的小说,袁静、孔厥写的《新儿女英雄传》,一开始就进戏,我可以再创作。”[/color]
[color=#191919]由此看来,粗线条的小说原著,恰如传统评书艺人的“书梁子”,给说评书的艺术家留下了评书表演二度创作的极大空间,在评书表演时,就可以根据书梁子,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把人物性格特点、地方风俗人情补充到故事中去;预先构思好情节发展的细节,给书梁子添血添肉,极大地丰富评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在评书表演现场结合时间、地点、环境、观众情况等即兴发挥,增加评书表演的现实感,变成一种“活”的评书,而不是死搬硬背传统评书和原著资料等等,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某一家评书。这才是评书艺术的绝妙之处和长久以来吸引广大听众的魅力所在。[/color]
[color=#191919]正是因为评书有这样的特色,评书史上才出现了像双文兴说秦琼卖马“半个月不撒马嚼环”那样的传奇故事,也才有单田芳先生根据传统和现当代的小说及历史资料改编创作的长达15000余集的富有单氏风格的广播评书。他因此也被誉为“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这不仅是评书作品量的创造,也是质的创造,是形成单先生评书独特风格的一种创造。[/color]
[color=#191919]单田芳先生评书的高产和独特风格给评书艺术的发展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9年,单田芳被定为“评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color]

际遇之神

惩罚

在论坛潜水撞到鱼雷,损失医药费DB5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9-15

๓老舔没毛病ﻬ

我的眷恋

ZxID:252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所谓英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5 0
传承人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9-15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