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大书”的日子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童年读“大书”的日子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转载美文]童年读“大书”的日子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16 0
◇周万常
七十年代,我上小学,非常迷恋读书。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十天半月林场放一场露天电影,有时林场文艺宣传队和周边的地方村屯搞“农林合作”演场节目就像赶集一样,余下的课外文化生活,就是满世界找书看。
难怪啊,当时的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非常贫乏,除了上学学习用的教科书外,课余读物主要以“小人书”为主,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十几本、甚至更多的小人书。我就曾“口挪肚攒”把父母给的几毛零花钱都用来买小人书,积攒了百余本。为了规范管理,我按购买的先后顺序给每本都编了号,专门倒空了一只小木头箱子,将小人书的目录贴在箱子外边,在外边加了锁。一来告诉别人我的小人书管理很规范,不随便外借,二来也是显摆显摆。
小人书的知识海洋太浅了,四五年级开始,我就非常愿意看厚厚的小说,那些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那些佳句良言值得我们效仿,每当遇到好的句子、词语或片段我都抄下来,时不时用在我的作文里,陶醉在老师夸赞、同学羡慕中。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基本上看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有的佳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除了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外,我还喜欢在人前夹着本厚厚的小说,显得有文化,要是再戴副眼镜,就更有文化了,可惜,眼镜到现在也没戴上。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期,出版的小说都是反映工农兵生活的。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期,文艺领域大解放,新思想、新文化诞生新作品层出不穷,战斗故事、武打小说、言情章回铺天盖地,这时的困难又来了,少则三五块钱、多的二三十元,一本书成为连同饥饿、贫乏压在我等头上的“三座大山”,买不起就借。
管人家借书也不容易,一得看跟人家的关系咋样,闹过别扭、打过架的自然不能张嘴,二得看这人的爱书程度,要是他自己看书都得包上书皮、甚至“净手”再看的也不能张嘴,怕我这不讲卫生的习惯给书弄脏了。一旦能借到书,为了兑现“明早就还”的承诺,经常是晚上睡觉前,就着昏暗的电灯泡连夜奋战,一般情况下,四五个小时就能把一本二三百页的小说看完,眼睛疼了,揉揉休息一下,照看不误。心疼电字的父母以为我睡着了,过来把灯关上,等他们睡着了,开灯再看。一本本的《岳飞传》《鹰击长空》《铁道游击队》就是在挑灯夜战中看完的。第二天,我如期还给人家,看到别人满意的眼神,这一宿的夜战没有白费,下次借书还能张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看“大书”除了因为费电被父母责骂外,还得应对父母“看课外书影响学习”的责怪,逢周末,经常是偷拿着一本书,到野外去读,经常被书里的故事所吸引,忘了到点吃饭,相比书中的精神食粮,也不觉得饿了。看“大书”时养成的随手摘记优美段子、词句的好习惯影响至今,到现在我还随时把看过的美文佳句摘录下来,放在专门建立的“美文欣赏文件夹”中珍藏,至今已有大小不等的“摘录本”20多本,爱人说有啥用啊,当看见我发表的稿件中有很多是从“名言警句”中摘录的,就啥也不说了。
像“饥饿者”一样满世界找书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如今的社会再也找不到那时的“饥渴”了,各种传媒、网络信息铺天盖地,报刊杂志走进千家万户,可我总忘不了小时候可哪找书看的日子。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9-18

๓老舔没毛病ﻬ

我的眷恋

ZxID:252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所谓英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7 0
当看见我发表的稿件中有很多是从“名言警句”中摘录的,就啥也不说了。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9-18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