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丨关于散文阅读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社区服务
签到统计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任静丨关于散文阅读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转载美文]
任静丨关于散文阅读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2-25
发帖
314030
在线
16899小时
精华
0
DB
289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17
0
学问深时意气平,精神到处文章老。
关于散文阅读
当我将散文集送给昔日的一位女同学时,她说,你要是写了小说,我就爱看,起码有热闹的故事情节,说实话散文我真的读不懂。这样的问题我在教作文课时也曾遇到过,有的同学问,什么叫散文?怎样写散文?怎样阅读散文?为此我想用这篇文字来阐述我对散文阅读的一点粗浅认识。
相比较别的文体,我一直对散文情有独钟。为一本《名家经典怀旧散文》我可以不计得失一天奔波数十里,翻遍西安的几个大书店。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贴近心灵的一种文体,散文不同于小说的虚构冗长、诗歌的朦胧空灵,它虽然不会有轰动性效应,却最能体现出一个写作者的才情胆略,德识学养。一篇散文,哪怕它只有几十个字,也能传达出一个写作者的真功夫,折射出人格境界的高下。
林非先生说:“散文文体的本质特征在于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有时候我们读某些美文能被打动得眼泪婆娑,正是因为作者的坦率和真诚感染了读者,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而又容易驾驭的文学样式,它在内容上或抒情言志,或议论感怀,或记叙故事,取材范围十分广泛。散文作者可以发挥丰富的联想,天上地下,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甚至风花雪月,烟霞泉石,吃喝住行,生活趣事,油盐酱醋等等,皆可入文。
散文写作不见得一定要讲究什么技巧、技法,你只需将自己的心里想说的话,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即可。最朴素的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散文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溶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似舞者信步轻盈独舞,结构巧妙灵活,移步换景随处可见绝妙景致。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散文抒情是散文最常见的笔法,情之为物,充溢天地之间,文学的世界正是有情的世界。几乎所有的写作者都会借助散文来抒情,不同的则是一般的抒情文病在空洞和露骨,沦为滥情。直接抒情不但失之露骨,而且给人无端强说愁的扭捏之感。真正的抒情高手往往或奔放,或含蓄,寓情于叙事、写景、状物之中,才显得自然感人,耐人寻味。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质朴真挚,委婉蕴藉而又不失清新活泼,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和温暖,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背影》是朱自清散文中的极品,令人过目难忘。相信只要热爱散文的朋友都非常熟悉,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文章结尾处那段话。作者再一次写到背影,差不多是点题的意思,“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不用多费笔墨,寥寥数语,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领悟由“形”入“神”的文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神”是指蕴含在“形”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神聚”即文旨集中。阅读时需要由“形”入手,一口气读完,即使有少数不甚明了的地方,暂时放着,读过后问自己:这篇散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当然这样的阅读只是停留在阅读的初级阶段,真正要达到一定的阅读境界,则必须学会探求散文的意境和品味散文的语言。情景交融,就是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和所描绘的对象融合为一体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阅读中探求散文之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而且可以陶冶心灵。散文之所以被称为“美文”,不仅在意境之美,还在语言之美。散文在表达上多善用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对偶,它像诗词般凝练、优美、形象、含蓄,虽然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有的像口语,娓娓道来,浓淡咸有,自然流畅。
有的散文重在说理。真正好的说理散文,在说理之余,还有感情、感性,也讲究声调和辞藻。比如韩愈的《杂说四》,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苏轼的《留侯论》都是气势贯穿,声调铿锵,形象鲜活,情绪饱满,绝非生硬的抽象说理。
有的散文既不是抒情为主,也不是要说理,而重在捕捉情理之间的那份情趣、理趣、意趣,出现在笔下的,不是鞭辟入里的人情世故,便是匪夷所思的巧念妙想。这便是表意的散文。展示的正是敏锐的观察力和活泼的想象力,也就是一个健康的心灵发乎自然的好奇心。季羡林的散文,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大多采用了这种笔法,既无柔情、激情要抒,也没有不吐不快的议论要发,却富于生活的谐趣,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也能动人。
叙事文一般记述个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或是某一特殊事件之来龙去脉,路转峰回;或是追溯自己或朋友的生平,成为传记的一章一节,或是一个时代特具有的面貌,成为历史的注脚,也就是所谓的回忆录之类。叙事文所需要的是记忆力和观察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反省力和想象力,这能赋予文章洞见和波澜,就能跳出流水账和平铺直叙的窠臼。
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散文,我不擅长写作,也读的很少。因为平常看到的大多数此类文章,像摄影机一样只画出了狭义的风景,大部分游记写的并不动人,读来味同嚼蜡。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也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两山排闼送青来”,正是化静为动。晚唐诗人温庭筠《菩萨蛮》诗云“鬓云欲度香腮雪”也是如此。物聚而成景,写景不及物,是不可能的。散文大家余光中先生说:“状物的文章需要丰富的见闻,甚至带点专业的知识,不是初摇笔杆略解抒情的生手所能掌握的。足智博闻的老手,谈论一件事,一样东西,常会联想到古人或时人对此的隽言妙语,行家的行话,或是自己的亲切体验,真正是左右逢源。这是散文家独有的本领,诗人和小说家争他不过。”
古人云:学问深时意气平,精神到处文章老。我想阅读散文大概也是如此吧。
作者简历: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怀化网友
DB
+15
2018-09-18
๓老舔没毛病ﻬ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2-03-07
最后登录
2024-11-13
发帖
49275
在线
9440小时
精华
0
DB
729
威望
20390
保证金
0
桃子
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18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