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今天我们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今天我们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22 0
也许现世的很多人会爱慕权势、地位、金钱,可最后能经得起时间冲刷的,恰恰是一些看起来最没用的东西:个性、才华、情感、价值观,以及把他们外化出来的东西,比如唐诗宋词。
这些优美的篇章教会我们,爱生活、有情趣、平等、宽容,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前段时间,大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去世。在我看来,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圣人——八十几岁了,把一个亿的大别墅卖掉,跟太太租一个公寓住,出门就挤地铁,不为其他,就为了多捐几所小学。你说他是沽名钓誉吗?他八十多岁了要这个“名誉”还有什么用?这样的人,不是圣人是什么?
(说句题外话,就在田家炳“毁家办学”最困难的时候,他给当时的教育部长周济写过一封信,里面有几句话我印象特别深,老先生说,希望“各地领导以身作则,以爱公帑如同爱护私产,以一家父母兄姐为筹孩子学费而节衣缩食精神,免除一切浪费,把来之不易的宝贵资源移作发展功垂百世的教育事业”。我不知道周部长当时晓不晓得老先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要卖房子的地步,反正读到这几句,心理难过得不得了,老先生不仅是盼望,其实更有痛心!)
田先生子女多,家里济济一堂十几口人,唯一从来没有被指责过的,是那个常驻田府的菲佣。据说,老先生专门郑重其事开过家庭会议,吩咐每个孩子:家里所有人犯了错都可以批评,唯独这个菲佣,你们可以帮助她,但绝不能批评她,因为“这个屋子里,所有人都姓田,就她一个千里迢迢外国来的,独在异乡举目无亲,你们再颐指气使,人家也是父母生父母养,心里是什么感觉?”
我一下子想到一千多年前诗人陶渊明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翻成白话就是:就你那身子骨,估计养活自己都难,我派个佣人,去你家里帮着砍砍柴和挑挑水。
要紧的是后面两句“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意思就是“虽然是佣人,可也是人家爹妈生的,要好好的对待他”。
陶渊明和田家炳,相差了一千五百多年,可是两个人的话,惊人的一致。其实不是他们说的话一致,而是价值观一致,他们都是有大悲悯的人。哪怕你家里面非常有钱,或者你爸爸是李双江,你干爹是什么大佬,你再是官二代富二代,可你怎么对待下人,怎么对待农民工,怎么对待弱者,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文明的尺度。
从这一点来说,陶渊明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可是他的精神世界分明就是一个现代人。

要有稳定的价值观、长线的人生追求
陶渊明有个曾祖父叫陶侃,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东晋的大将军,晚年位极人臣,统摄八州军事——八大军区司令员他一个人兼了,皇帝特别批准他可以带着宝剑上朝,到了唐宋之际,还把他奉为历史上最厉害的七十二个将军之一,配享武庙。看起来,陶侃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啊,可是他做梦也想不到,他的曾孙陶渊明却混成了loser,而且输得心甘情愿:陶渊明也做过官,但一辈子都是做小官,给人打打下手,而且都做不长,三五个月就不做了,回家喝酒种菜,属于特窝囊,没出息的那种。
可是今天,论名气论影响,陶渊明大还是陶侃大?估计知道陶侃的人,不到陶渊明粉丝的一个零头。究竟谁是人生赢家,还真不好说。
可是陶渊明何德何能?不就是写写文章做做诗吗?
对,就是写写文章做做诗,就可以碾压一切当时觉得不得了的“雄才伟业”。由此可见,不管现世的每一个人,多么势力,多么爱慕当下的权势、地位、金钱,最后能经得起时间冲刷的,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最没用的东西:个性、才华、情感、价值观,以及把他们外化出来的东西:诗词歌赋,大块文章。
为什么会是这样?
很简单,永远要记住一点,人生是一个长期的博弈链,不是短期的,很多人在人生起跑线上看似一手好牌,最后被打烂了,为什么,就是目光太短浅,永远只看到眼下的东西。实际上,你越觉得只有当下得到的东西才最重要,那么你就会越焦虑,越没有安全感,惶惶不可终日。用陶渊明的话说: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反过来说,你有了一个稳定的价值观,有了长线的人生追求,生活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你会发现,云开日出,俯仰自得。获得这种“稳定的价值观”,路径很多,很靠谱的一条,就是历经时间洗礼保留下来的那些经典,比如最著名的唐诗宋词。你会发现,真正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所体现的价值观,不管间隔一千年还是两千年,绝不会过时。
民国时候辅仁大学有个大学者,也是大词人,顾随先生,现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不过他有个最钟爱的女弟子,就是前段日子被刷屏的“穿裙子的先生”叶嘉莹。顾先生有一句名言,把读古诗的意义,说得最透彻,他说:
学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读具有生活气息,更要有真情实感的读词
去年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一把,加上这几年传统文化热,国家说我们要“文化自信”,于是读诗诵词,特别是让孩子们读诗的浪潮风起云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可是,孩子们究竟该怎么读古诗词,或者说,他们应该跟着什么人进入诗词的世界,是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棘手的问题。
中国历朝历代的教科书,收的古诗词都不在少数,可是,糟粕也不在少数。这个很正常,每个时代有每个的局限——田家炳先生那么一个圣人,还同时娶了两房太太,一个跟着自己在南洋打拼,另一个在老家侍候婆婆,隔几年,两个太太对调一下。今天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可这是田先生的“错”吗?当然不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不仅如此,不这么做就是不孝!可是今天要有人再宣扬这一套(比如那个什么“女德班”的丁璇),你不是历史沉渣是什么?!
在我看来,真正值得深入讲解,反复吟诵,直到融入文化血脉中的,是那些真正有长期而稳定价值观的篇章。什么叫长期而稳定的价值观?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
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平等,宽容,懂得爱。
什么叫有生活气息?比如唐朝有个诗人张志和,这个人据说是个神童,少年得志,连名字都是唐明皇的太子李享(后来也做了皇帝)专门替他取的,可是身后传下来的诗词,也就是十首左右,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没有典故,都是大白话,也没有动词,全是画面,可是江南水乡早春二月的气息,一下子跃然纸上。据说这首词写出来七年以后,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了五体投地,跟群臣沐浴更衣,在上贺茂神社开朗诵会。至今日本教科书里,这首词还是保留篇目之一(另一篇是张继的《枫桥夜泊》)——你看,有生活气息的东西,不仅能超越时间,还能超越地域!
什么叫有真情实感?四川作家冉云飞写过一本书,叫《给你爱的人以自由》。他写五代的吴越国王钱镠,其实是大盐商、大军阀,是个粗人,但他写了一封千古情书,一千年睥睨多少文艺青年,情书只有九个字: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陌上”就是田埂上,山花烂漫,野草杂生,意思是“春天来了,大自然真美好,我真想和你一起远足和踏青,欣赏大自然美景”。可缓缓归矣——但是想到你要到娘家办事,怕你没办好,还是慢慢归来,这就叫款款深情,这就叫给你爱的人以自由。这样一个粗人,其实是古今第一等的大情圣!
你看,什么叫好的诗,一下子就读出感觉来了,对吧?

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读诗词
一个从小被接触那些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的诗句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懂得美的人,一个丰富的人,一个多元的人,一个立体的人,他绝不是思维单调的人,也不是思维懒惰的人。
说起来,教小学生念古诗词,与中学、大学乃至成年教育都很不一样。
一来要注重未成年人的受教心理,不可硬灌。二来要选在他们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东西,这就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个恰当的把握。三来讲授时最好主要讲授情感,喜怒哀乐等人类共同情感。
而我们教小朋友读诗歌,既要有掰开了揉碎了的本门功夫(他是念古文字学的博士),又把诗词融化在活生生的生活中,有意向解读,有美感体验,让其他孩子也能跟他家的猫猫一样,看见山川湖海,面对离合悲欢,收获一份感动。对诗歌的学习,什么开始都不晚,很多时候最需要补上唐诗宋词这一课的,恰恰是成人。
总之,在这个时代读古诗,未必对现实生活有什么直接影响,但至少可以让我们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这种“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则无疑是现代精神的本质。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8-09-25

๓老舔没毛病ﻬ

雾中列车`

ZxID:17730012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25 0
๓老舔没毛病ﻬ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