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半期考试已然结束,略微有些进步,鼓励过后还是不敢松懈半分。却如此让我想念起学校那段可可岁月来。怎么讲呢?读书于我并不算件愉快的事情,但学习却着实是件美好的事情。为此我一直感激着父母多年来对我的教育"读书是为了学习到思维和美德,是变得更聪明,如果变成书呆子,就干脆不要读了",那样的学习生涯便如此成就了我一辈子不断学习的心理。
曾几何时,我并不理解父亲提出的问题:"为谁而读书?"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大学后,给中学生当辅导教师时,给学生讲的第一件事情却是一定要学会怎么节约时间去玩,可能很多人并不能理解这样的思想。而我最宝贵的童年和青少年阶段几乎都是在努力节约时间玩过来了。我不明白的大道理太多了,而心中坚信的却只有一点,父母让我读书学习肯定是对我好的。那么在不辜负父母期盼的情况下,我最喜欢的事情当然是玩。于是和父母约定好,保证质量地完成好作业后,就可以由着我玩去。相对于90后来说我们并不算物质丰厚的一代,尤其出生于农村,在课堂之外还有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得干,而对于那般好动的年龄来说,每天除了上学和干活之外是应该有玩乐才对的。于是我开始在母亲的引导下养成一诺千金的性格,学会统筹安排的技巧。每天努力在课堂里掌握好老师讲解的内容,课后不懂及时解疑,回到家基本只剩下力所能及的农活,而后和伙伴出去玩,往往也因为宽泛的游玩条件,使得那个不大的小山村里总是能听到母亲呼唤我的声音。我很肯定地比同龄的孩子有更多玩耍的时间,也是在那样简单、清贫却很愉快的岁月里,我和父母建立了一种彼此信守诺言的关系,没有课外辅导,没有额外作业,以致于今天看着我的学生,仍旧感激那段可爱的时光,感激我可爱的父母。
大学里,继续忙着考试,只是更加主动一些,没有了父母的敦促,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却开始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学习起来;开始学习更加独立的料理自己的生活,参加社会工作,做学生会工作,开始在课余时间里打工为自己的花费买单,更加开始试着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就这样一路走来已然不将读书看做读书,而是学习。最后一年半时光,为了自己的理想开始自修法学。几乎每周都会到刘老师的教室外等候,而我的老师总是认真细致讲解每个疑问。过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我并没能顺利进入理想的学校,而那一年半老师对我的敦敦教诲却帮我树立起人生不断学习的信念,再难也会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一回,心自然是满满的快乐。而后留在马跃老师的实验室里复习再次考研。继续着每天"三三制"的学习,上午三个小时文科,下午三个小时理科,晚上三个小时大综合,而这期间,却不忘了心中那份童趣和天真,电脑里保存的是各类动画片,每天早上和师姐到办公室偷菜,下午打乒乓球,陽光明媚时和师兄师姐爬山,养着狗狗,偶尔还看看电影——生活依旧那般饶有滋味地行走着,没有其他考研人心力交瘁的苦恼。考试后到一养殖场工作,目光能及的社会开始秃秃地展现在我面前。社会需求,自己需求,心灵需求——开始收住那份天真,学习另一番生存技巧。没多久面试通知发来,再次走回校园生活,开始我的东北之旅。
而今天,工作的城市下雪了,大清早的有了些惊喜,却同时有着些怀念。东北的雪总是那么爽利的下着,更加硬实一些,南国的雪依旧如花如絮,轻飘飘的飞舞着,还没有触及地面已然化去。可我心中的雪花却一直那么样飘飘洒洒地涌动着。在那个地方,我完成了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幸福的一段学习;在那个地方曾和桃子、大侄儿、静静、小洁、老乡——在雪地里疯狂臭美、疯狂购物、疯狂奔跑过;也是在哪里,积雪融化的时节遇到我一生最美好的幸福。于是我开始学习异国他乡的生活,虽然心里满满的全是南国,可哪里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同样伴随我在冰冷的雪地里温暖前行。于是,怀抱着那片执着的童心,看文献、写论文、做实验、上课等等事情都变得不再单调,用翠姐的话说,有你的世界很难安静。我是那么那么的热爱着伴随我学习生涯的一切,所以怎么能够安静地由着时光悄悄滑过呢,定时要热热闹闹的欢送他一番才行啊。
现在,离开学校那段可可岁月已经足足半年了,何时我会回去,何时我能回去?不得而知。只是我明白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我的学校、我的家人、我的亲朋给我描绘的都和读书无关,要我留存的只是学习,绘制成一辈子的学习,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学习为人妻、为人母。于是我将心底零零碎碎的记忆一并保存起来,不管我是否能向流星许愿,握在拳头里的感激着实地感怀着那段可可岁月,也憧憬着未来的可可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