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州相比,其他城市的生活,都是凑合!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和苏州相比,其他城市的生活,都是凑合!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文字美图]和苏州相比,其他城市的生活,都是凑合!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


一半是繁华都市,一半是小桥流水
江浙一带的城市,驴叔去过不少,城市与城市之间,美得各有千秋,但驴叔最喜欢的,还是苏州。
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就有的江南水乡情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来了苏州才知道,自己从前的日子,过得真是太凑合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便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堂,乾隆六下江南,次次都绕不开苏州。
京城的皇家园林虽金碧辉煌,但坐拥天下的帝王,皇袍之内,也有一个诗与远方,那是一个关于小桥流水的江南梦。

©墙里的花园
而婉约低调的苏州,其实还是一座精致到骨子里的城市。
这种“精致”,并非是衣着服饰有多么华丽,包包搭得有多么新潮,亦或是脸上的妆容有多么完美,而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

©墨凡Vink
住要住得精致,吃要吃得精致,活更要活得精致。
而苏州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精致感,来源于江南古城传承千年的审美观,也来自于鱼米之乡孕育出的挑剔美味;更体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气质。


住得精致:
在苏州,诗意地栖居
苏州优秀了2500年,生活在这儿的人们,真正地实现了诗意地栖居。
在这个千城一面的时代,烟雨朦胧中的苏州,静静地描画着江南城市的绰约风姿,展现着中国式建筑的诗意与精致。

©Formation
1.古城区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粉墙黛瓦
很多游客来到苏州,第一印象不是小桥流水,也不是亭台楼榭,而是——黄牛。
一下大巴, 伴随着车站广播的“防黄牛”提醒,一大波黄牛,还是蜂拥而至来到你的身旁。
但当你坐着公交车渐渐驶入古城区时,当车上响起软糯的苏州话报站声,当你站在民宿顶楼的平台远眺这座老城时,一座梦里的姑苏城,渐渐在眼前鲜活起来。
△苏州分古城区、新城区、老城区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即现在的苏州古城。
2500多年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但苏州的城址一直没有变动过,这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这里的古城区,今天仍保留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

©墙里的花
你知道吗?苏州的古城区是没有高楼的,新建的建筑也要建造成仿古的样式。
如果一家店面的外观,油漆了明黄色,是要被勒令整改的。

©shaoyxu
在这里,站在四楼的阳台上远眺,就可以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当一排排黑色的瓦顶在眼前铺开时,仿佛一幅古代的中国城市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而环古城风光带散散步,穿梭在水墨色的建筑中,你会不禁感慨:这才是中国古城该有的样子呀。
生活在这里,大概整个人都会变得诗意起来吧。

©猫与狮同行
2.苏州园林
苏州人的完美生活空间
古时中国人的房子建到了极致,大概就是园林了。而今天我们说起园林,必然绕不开苏州。
“苏州的园林甲天下”,中国四大名园,苏州占了两个:拙政园、留园。

有人说,苏州人是长在园林里的,哪怕只是家中伺候了些花花草草,也要营造出一个城市山林的角落。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C-King
舞榭歌台,飞花映月,亭台楼阁,山清水秀;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移步换景间,尽享泉石之乐。
此生不去看一看苏州的园林,那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当然,如果你觉得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游人太多的话,也不妨去苏州冷门些的园林。比如说:
隐居在小巷里的网师园,人少清净;

©心期远方
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各式各样的花窗样式,非常好看;

©97Lang
最年轻的怡园,博采众长,集合了各园林的特色;

©97Lang
“温山软水”的艺圃,处处蕴含着故事与深意……

©C-King
3.江南古镇
灯影桨声里,听一曲江南小调
江南六大古镇,苏州就占了三个,分别是:周庄、同里、甪直。
周庄古镇,是苏州古镇中最出名的一座;这里“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14座古桥各具特色,明清古宅尽显大户人家的典雅。

同里古镇不大,在这里,你可以早起看古镇清晨的阳光与薄雾,也可以在夜晚,用双脚去感受古镇的寂静与安逸。

©花已未末
甪直古镇,富裕繁荣,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保持纯朴、善良、勤劳的传统,随处可见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而除了这3座,苏州还有很多古镇。
比如,乾隆六下江南必去的木渎古镇,这里的严家花园,“虽处山林,而斯园结构之精,不让城市”。

©发牌手
比如,昆曲的发源地——千灯古镇,在这里穿街走巷,仿佛走过时光的过道,杜丽娘和柳梦梅打着伞,从那一边朝你走来。

©墨凡Vink
如果你喜欢静谧,还可以去沙溪古镇,这里没有人挤人的心烦,只有安静的惬意。

©千在别处
又比如锦溪古镇,如画般的古莲桥,摇橹的乌篷船,斑驳的青石板,还有匠人手作的小吃,茶座飘来的茶香……安逸的古镇生活,让人只想长住下去。

©kkgao
行走在苏州的古镇中,眼睛望着粉墙黛瓦,脚踏在青石板上,便仿佛回到了从前;而听船歌荡漾,随处走走吃吃,就是最诗意的生活。

©MonsTer⑤
4.苏州的桥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苏州水多、河多,桥自然也多。
在宋代的《平江图》上,可以数到三百五十九座桥梁。

△南宋绍定二年(1229)李寿明《平江图》
今天的苏州,也依然是“桥梁的博物馆”。

△李公堤桥
这里有中国现存最长的连拱古桥,叫宝带桥;
有江苏省现存最高的单孔古石拱桥,叫吴门桥;
有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叫引静桥;
而这里最诗意的桥,叫枫桥……

©谁谋杀了帅气屠夫

走在苏州的桥上,不觉便想起了沈从文先生写的一首诗:
“在这青山绿水之中,我想牵着手走过这桥,桥上有绿叶红花,桥下有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吃得精致:
看似平常的美味,却极尽讲究
在苏州,不仅建筑是精致,美食也是相当精致的。
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的苏州,不仅富庶,仓廪丰实,还是块福地。自2500年前建城以来,虽有小灾小难,但从未经历过屠城兵燹的浩劫。
物质的保障,也让苏州人有了生活有更为精致的要求。
这点在美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吃面要头汤,好面要“四烫”,鲜要分部位吃的,蔬菜、水果要按时令吃……
在吃这件事上,苏州人有种近乎古板的“较真”,差一分一毫都不行,马虎不得。

©小卷子yo
精致的苏州人,甚至编了一张吃鱼时间表《十二月鱼谚》。
“正月塘鳢鱼、二月鳜鱼、三月甲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
什么月份吃什么鱼最鲜,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1.苏式头汤面
起个大早,只为一碗苏州头汤面
苏州早点有很多种,但一定少不了馄饨生煎汤团和面,尤其是面!
而苏州人吃面,讲究颇多。

首先,“面要头汤”,意思是吃面要趁早,用精心熬煮的第一锅汤下出来的头汤面总是汤色最清、味道最鲜。
简单的煮面过程要有诸多要求:下面水要清,浑了会有碱水味;捞面要分量精准,说要1两半,绝对不能捞出2两来。

而一碗上佳的苏州汤面, 还要做到“四烫”:汤烫、面烫、浇烫、碗烫。
不同的人吃面还有不同的偏好: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免油……
食客们都是挑剔的主,面店师傅可一点都马虎不得。

△苏式面代表:昆山奥灶面 ©带子警长
2.河/湖鲜
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江南人吃河鲜(湖鲜),是成系统吃的,是分部位吃的,是按时令吃的。
而苏州最出名的湖鲜,就是澄阳湖大闸蟹了。而吃蟹也要挑对时候——“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

©影人让龙
正值时令的大闸蟹,经过精心料理之后,满满的蟹肉塞满蟹壳,蟹壳鲜红透亮,金黄色的膏肉质地稠密,咬一口鲜嫩细滑,让人欲罢不能!
3.苏州小吃
长着一张未受过欺负的脸
有人说,苏州小吃存在的最大意义是用来消遣的,而非果腹。它们总是那么小巧又精致,填不饱肚子,却极大地满足了味蕾。
潘家的糖粥、酒酿饼、苏州汤圆、
蟹壳黄…、青团和泡泡馄饨、夏记粽子、
千灯海棠糕、锦溪张记袜底酥、蒸芋艿、
酒酿饼、袜底酥、桂花糯米藕、张记豆腐花、
冰冻绿豆汤、汤包、千灯臭豆腐、
梅花糕、海棠糕、水红菱、云片糕、
王氏林记的大饼油条、富安烧饼、小麻糕、
万三糕、赤豆圆子、三味圆……

©candy曹
活得精致:
身闲是人间烟火,心闲则是人间风月
如何才算“活得精致”?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衣着的光鲜亮丽,只是表面的精致,而内在的心闲,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才是真正的精致生活。
苏州的生活,不仅有园林水乡 ,还有人间烟火,诗朋酒侪,闲下来感受这些,才能活得更像一个人。

心闲的苏州人,总是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
行走在苏州的街头,驴叔常常觉得自己的脚步太快。而走进苏州的老街,闲适的市井风情,更是让人满头问号:这些苏州人都不用上班的么?

©JERBOA
早起买大饼油条的人们,淡定地排着长队;
而早早在葑门横街买好了菜的阿婆们,也不急着回家,几位老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
即便是要去上班的年轻人,也会在早上不紧不慢地吃上一碗头汤面,再骑着电瓶车扬长而去。

©带子警长
午后的茶楼,总是坐满了人。
一份四碟茶点,一杯碧螺春,听听评弹,聊聊家长里短,最后再来一碗鸡汤馄饨,便是一个老苏州的充实下午。

而此时的平江路上,游人和老苏州交织,一条街上,既有拿着单反相机的游人,也有悠闲漫步的当地人。

©浮云真好看
仓街的一角,一位老阿爹坐在树下悠闲地看报纸,喝茶,收音机里播着评弹;而趴在藤椅脚边的懒猫,无视路人的脚步,呼呼大睡。
这就是苏州老居民的生活,真实悠闲。
©若雨141
苏州就是这么一种特别的城市,特别温婉,特别有古味,特别诗意,也特别精致。

©蒽子EnZi
有人就调侃说,来到苏州,脚踏在青石板上,时光突然就慢了下来,再五大三粗的汉纸和大大咧咧的妹纸,忽然也变得“精致”起来。

©蒽子EnZi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