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日出》用悲悯的镜头,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在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上,电影《云上日出》获得组委会特别推荐奖,同时电影也入围了塔林黑夜国际A类电影节以及澳门国际电影节,一部战争题材电影取了这么文艺的片名,同时又能在国际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部电影到底有哪些特别?又凭什么征服了电影节的评审们?这是电影留给我最大的问号。看过电影之后,所有疑问得到解答,一直等到看完最后一条字幕,发现衣领已经哭湿了,上次看电影哭成这样,应该是《辛德勒名单》。《云上日出》主要带给我以下几点感触。
在战争片中,有的作品喜欢营造战争场面带给观众感官刺激,有的作品如《黑太阳731》用毛骨悚然的画面激起观众源自心底的恐惧,但《云上日出》则与它们背道而驰,没有战争场面,没有让人不适的镜头,那一幕美到可以做壁纸的仰拍镜头,到后面才明白原来是最残酷的一幕。就像老年夏家骏在片尾的回忆,小时候一直饱受战争摧残的他,在教养院的那段日子,是最快乐的童年时光,电影里有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小朋友们无忧无虑的在河里抓鱼,有大大的荷叶和有趣的金龟子。
![《云上日出》用悲悯的镜头,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1/caedfc8018d248e89536ec2faf848c28.jpeg?imgsec=DuR_6flWJQvhCaIkvEMdtw&imgexp=1739239200)
?
这是对老人的回忆负责任的还原,但在我看来,更是导演的悲悯,他不忍让电影里的孩子们遭受那些常人都无法承受的苦难。于是,《云上日出》没有压抑的语境和画面,感谢导演,用这个温柔的视角,讲述动人且温暖的故事。
谁说只有看到炮火、见到血浆才震撼、才深刻?《云上日出》这种孩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并行,以及双方面对苦难时的坚持和勇敢,不断的带给人感动,也让人萌生珍惜当下的想法。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当孩子一个个闭上双眼,院长冒着危险去取疫苗,其实电影的情绪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推进的过程,当医生从他的怀里取出疫苗时,泪点再高的人也无法控制泪水,这是最深刻的感动和共鸣。
摄影让人难忘,构图和用光都有极高的水准,出色的构图和运镜,让每一幕都看的很舒服,摄影显然充分理解了导演的创作意图,一些需要突出人物内心的戏份,用了大光圈定焦镜头,需要展现场景时,则用了小光圈,各种仰拍、俯拍、固定机位都非常得体,这些出色的表现,带给观众难忘的画面。
![《云上日出》用悲悯的镜头,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11/755d0b20e47e43ff88eb4d55dac79280.jpeg?imgsec=DuR_6flWJQvhCaIkvEMdtw&imgexp=1739239200)
"
电影的最后,夏家骏走出教养院,走向崭新的人生,在云层背后,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至此,理解了电影为什么片名是《云上日出》。就算再厚的乌云,也无法阻止旭日东升,就像再黑暗的战争下,纯真的儿童依旧能坚韧的成长。导演用悲悯的镜头,让观众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是一部不能错过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