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把知识版权、发行、创作上的雷区都踩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后来的我们》把知识版权、发行、创作上的雷区都踩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影视资讯]《后来的我们》把知识版权、发行、创作上的雷区都踩了

楼层直达
叮咚鸡叮咚鸡

ZxID:38322667

等级: 元老
回来留恋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11 0
《后来的我们》把知识版权、发行、创作上的雷区都踩了
            近日,网友“出品人布衣翁”发表微博,内容显示,武汉光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诉电影《后来的我们》“不正当竞争”,导演刘若英以及制片方被列入被告人名单,索赔金高达7000万元。据《后来的我们》的片方回应,原告方与被告方的争执点主要在于影片内容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影视行业当中,由于创作的特殊性,知识产权的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重点。《后来的我们》在“锁场退票”风波后,再次因为疑侵权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影视寒冬中,如何选择好创作内容,保证自己的创作权益,让影片走上良性的发行道路,《后来的我们》都有着警示价值。
  
17个被告、赔款7000万,是碰瓷还是侵权?
据“出品人布衣翁”的微博内容,武汉光亚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一气之下将《后来的我们》的导演刘若英、制片人叶茹婷以及背后的15家出品公司,总共17个被告推上法庭。光案件的受理费就高达近40万元。而其实早在《后来的我们》上映后的2018年5月22日,原告方就曾起诉被告,但因为“未在七日内预交案件受理费”,被撤回诉讼。这一次,原告方不仅准备好了高额的诉讼费,甚至不顾“碰瓷”舆论直接网络开怼。
  
该案件主要有两个重要信息点:首先是,原告方已经通过索尼公司购买了刘若英歌曲《后来》的电影改编权。但是,刘若英和团队最后创作了《后来的我们》,疑似对《后来》这个IP构成侵权;其次,原告方曾将《后来》的剧本和策划案,都发给过刘若英及其经纪人叶茹婷,并想聘请刘若英担当导演。但是最后刘若英是《后来的我们》的导演,叶茹婷则是该片的总策划和总制片人,疑似该片抄袭了原告方的创意。
  
但是针对该网友的侵权指责,刘若英方则对侵权一事做出细致回应。主要信息是,《后来的我们》是根据刘若英早年的小说《过年,回家》改编而成,收录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我的不完美》一书中(ISBN:9787532134656),而该书的著作权归刘若英所有。
  
虽然事情的真相还有待法律去公正,但从搜集的信息来看,是碰瓷还是侵权,抑或是另有隐情都还值得再观察。
原告方根据刘若英歌曲改编的电影名叫《后来.懂得如何去爱》于2015年2月在广电总局备案,该片的主题是围绕80后一代人的感情、价值及人生来写的。一代人有一代的人的青春故事,本剧从开始到结局只想完整呈现出一个真挚的感情故事。
  
而虽然刘若英方称电影《后来的我们》改编自其短篇小说《过年,回家》,但其实《过年,回家》其实是一篇2000余字的书信体的小说,与影片《后来的我们》的内容相比,其实改编了很多。
  
影片《后来的我们》备案时间在2017年3月,故事梗概是——小晓和见清是同乡,他们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相识。机缘巧合之下,小晓在见清家吃了一顿年夜饭,从那之后,小晓和见清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恋爱、分手、错过、重逢……后来的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从立项的时间点来看,原告方的《后来.懂得如何去爱》确实要早于《后来的我们》,但从提交给电影局的故事梗概来看,两部电影在内容上则是完全不同。而且根据网络信息显示,《后来.懂得如何去爱》曾在2017年7月5日正式举行了签约仪式,可见,这是一个成熟度很高的项目,如其所说的邀请刘若英当导演等信息确实存在可能。
  
如果按照原告方已购买《后来》歌曲的版权使用授权,按照我国的《中国音乐著作权管理与诉讼》和行业规定,那确实可以对《后来》这首歌曲进行使用,但至于《后来的我们》是不是在剧情内容上抄袭被告方这一点,还得等法院对剧本进行专业比对后才会有结果。
  
风波不断,直指“不正当竞争”,电影产业的哪一环来背锅?
刘若英确实如爆料人所说的一样凭借《后来的我们》赢得了13.61亿元的票房,成为国产电影女导演中票房最高的一位,赚得盆满钵满。在刘若英方的回复当中第三点提到:《后来的我们》在创作、策划、发行等环节均依法合规,不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其实影片自上映起也风波不断。
  
作为“五一档”的中小体量影片,《后来的我们》预售便破亿,在当时被看成是国产文艺片的崛起。但在4月28日,微博账号“电影票房”发布消息称,《后来的我们》疑似出现票房“注水”行为,遭到大面积退票。29日凌晨,出品兼发行方猫眼发布声明,称平台遭到了恶意刷票,退票数量约38万张,涉及约1300万元票房,且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特惠票等,导致最后万达、猫眼等相关购票平台都陆续关闭了退票功能。
而从猫眼这一渠道所遭遇的情况来推算,整部影片出现恶意退票的票房金额可能高达2000万元左右,需要明确的是,这部分票房几乎都是预售票房。也就是说在1亿元多的预售中,这些票房占比将高达20%。
早在“锁场退票”事件发生之后,同档期影片《幕后玩家》等就纷纷发表声明,《尖叫直播》更是立即起诉《后来的我们》用不正当行为挤占院线排片,呼吁健康的产业生态环境,但最后都没有了下文。
  
以上声明中,一句“既是主办方,又是裁判和运动员”其实一语道破了《后来的我们》的出品方兼发行方,还是主要票务平台猫眼对于该片在市场层面的不合理作为。猫眼娱乐COO康利曾回应到,在一个商业环境里,大家应该投入更多的去在某个环节上创造核心价值,去提供比原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认为我们具有核心能力和优势,来推动这个环节继续完善和发展,比原有的一些模式和方法能够有一些新的创新”,然而康利所说的“创新”在事件爆发了半年后仍没有苗头。
虽然《后来的我们》的“退票”事件有可能与创作团队无关,但它也暴露出我国电影产业中的大问题,即产业的无序和结构失衡。当一方资本能够横跨影片创作的多个环节,那它就是在制造垄断,发动不公平竞争行为,会让影片本身、院线方给观众以失信的印象,进而让整个产业生态趋于畸形。
  
在美国,艺人经纪不能参与制作,院线公司不能参与发行和制作,但是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中,产业还没有完全成熟有序,一切都只能逐步摸索或者自律。不能说“锅”丢给产业链的一方,而是一部影片的上下游都应该为自己的任务负责。
创作方夯实了影片质量,自然会有“自来水”,而不用靠花式营销,结合今年《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前后的票房对比便更能洞察其中要义。而出品和发行方面更要有有关部门对垄断限制的监管。即使我国现在已经在推行《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但很多平台、影院也都有着自己的“潜规则”,这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
600亿已经不是梦,良好的产业生态才是重中之重。
  
经典歌曲IP、“前任”情怀,但为什么总是被诟病?
康利在答疑会中最让小官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通过与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后台系统核对,《后来的我们》退票率比起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最高退票率影片还要高出0.6%。为什么一个传唱度很高的音乐IP,加上“前任”情怀打造的电影,会有这么高的退票行为呢?且一直饱受诟病呢?
  
纵观音乐IP衍生过来的电影,《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栀子花开》等也都不算IP改编中的上乘之作,且内容都是青春故事,虽投资风险较小,但同质化严重。且因为要依靠原歌曲的人气,所以会由原唱者来担当影片的主创,而其在电影制作上却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又导致了影片内容和观感上的失败。
虽然市场上《前任》系列《失恋33天》《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都凭借“前任”情怀收获过很多观众的眼泪,但从票房和口碑上也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前任”电影都能叫好又叫座。
在《前任3》上映之前,当年有冯小刚的《芳华》和陈凯歌的《妖猫传》,后面两部电影都是资深导演的巨制,但市场反响都不及《前任3》,但是部分影评人认为《前任 3》是在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倒退。
  
但其实电影这种消遣方式下沉到非一线城市是大势所趋,而且好的电影市场是需要兼顾“阳关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是强硬的要求达到一种“艺术群赏”的状态,做好垂直细分、打造圈层文化已是必然。纵观今年的电影市场,只要内容足够有特点,无论是主流意识色彩浓厚的《红海行动》、现实题材的《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港式类型片《无双》、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都会吸引到观众。
  
华谊兄弟副总裁叶宁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谈到,中国电影市场要更注重真实的情感冲突和社会冲突,还要满足观众的双重需求,第一是观众的外在需求,“就是观众觉得有意思的事物,从未看到过、经历过的东西”;第二是观众的内在需求,“以前的人物塑造太脸谱化了,现在的人物塑造要丰满扎实、有人性,不再是简单的表面化人物”。叶宁还表示:“满足观众双重需求,既是创作问题,也是营销问题,两个问题一脉相承。”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IP噱头、个人情怀、花式营销都是一戳即破的泡沫,市场和观众都开始注重版权和影片质量,掀开面纱后,影片成色几何,大家自有公断。同时,好的产业结构也亟待建立起来。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1-13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TiKo.

ZxID:13021344

等级: 大元帅
一位无趣的普通网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13 0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