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名速度最快”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的条目之一,能获得该殊荣的演员,必定是“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仅在BBC电视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第一季正式开播后的20分钟里,卷福的知名度瞬间飙涨,席卷全球,直至今日,热度如旧!《神探夏洛克》第一季(2010)
2012年,英国《太阳报》曾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全球百大性感男士。卷福力压男神贝克汉姆,问鼎第一!2015年,因其在演绎事业和慈善领域的非凡贡献和成就,他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右:卷福妻子苏菲·亨特(Sophie Irene Hunter)
在自己的演绎生涯中,他获得的荣誉同样不胜枚举。曾多次获得奥斯卡及金球奖提名。并凭借《神探夏洛克》第三季获得艾美奖最佳男主(2014)。卷福成为了当今时代“实力和性感完美兼容”的代名词!《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海报
卷福曾凭借该片获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而在他2019年的开年作品中,卷福一如既往的贡献了精湛拔尖的演技。另外,他解锁的全新造型更是“独领风骚”——《脱欧:无理之战》
Brexit:The Uncivil War(2019)
对于英国,乃至全世界历史进程来说,2016年6月24日绝对是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就在这天之前,英国进行了持续15个小时的“脱欧公投”最终以“英国宣布脱欧”告终。“英国脱欧”成为2016年三大黑天鹅事件之一。黑天鹅事件(Black Swan Event)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发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2016年三大黑天鹅事件分别为“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
2016年也因此被称为“黑天鹅元年”。
两年半后,英国电视台Channel 4与HBO合作的新剧《脱欧:无理之战》,将这场极为抓马的脱欧公投,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再次带到观众的视野。《脱欧:无理之战》剧照
该剧除了内容吸睛之外,卷福地中海秃的造型真是让观众眼前一亮!卷福饰演的多米尼卡·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
这还不是他在剧中的专属发型。其他大部分角色都是如此的“地区支援中央”。这不禁让人为腐国广大男同胞的发量表示深深担忧……4男3秃
导演托比·海恩斯(Tobby Haynes),也算是卷福的老搭档了。除了《神夏》之外,他还曾执导过多部优秀剧集。托比·海恩斯执导的部分影视作品
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聚焦脱欧公投全过程。在这其中,不仅有政客间的尔虞我诈,机关算尽。更体现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斥在各行各业的做事风格和特点。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不谈英国脱欧对全球政治、经历和历史等层面种种影响。而是把“脱欧公投”看作一个行业,把“脱欧”和“留欧”看作该行业内的主要产品。从“脱欧派如何赢得这场战役”的角度,聊聊“本世纪最强的营销案例之一”是怎样炼成的。项目受理想要抢占行业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获得更多的“用户”。而对于脱欧派来说,就是“选民在手,天下我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脱欧派找到与众不同的老多(多米尼克·卡明斯,卷福饰)。希望他能来担任“产品经理”,也就是脱欧派运动的策划主管。卷福饰演的“老多”多米尼克·卡明斯
这个老多的履历如何呢?(以下部分内容来自于多米尼克·卡明斯本人的维基百科)学历相当不错:牛津大学古代与现代历史系毕业。还有国外自主创业经验。曾在俄罗斯开过一家只有一架飞机的航空公司。虽然政治面貌属于“群众”,但是老多在政界的工作经验可是非常丰富。曾当过政治咨询,并组织领导过多场政治类竞选活动。角色原型:多米尼克·卡明斯本人
能力强,还对口。只是有能力的人多少有点小脾气。老多从政期间多次辞职退出,基本都因为他无法忍受同事或其他政客的“沙雕气”。包括这一次脱欧公投,他也本想独善其身,不掺合。前来邀请他出山的政客却抓住了他的G点:这次就是你老多的舞台,你尽情发挥,没人能说三道四!老多还真被说动,摇身成为脱欧派的策划主管。从他参与进的那一刻起,让本来留欧派稳赢的局面,慢慢发生转变……目标受众从宏观角度来看,参与公投的选民无非是三类:要么脱欧,要么留欧,要么不知道是脱欧还是留欧。所以这摇摆不定的第三类人,必定会成为两方竭力争取的对象。锁定好目标受众,进一步要挖掘用户痛点。只有从用户的痛点切入,才能更好完善包装自己的“产品”。老多深谙此道,亲身深入基层群众,去了解英国百姓为何对欧盟怨气深重。根据得到的信息,开始构思Slogan(标语)。作为产品文案的核心,Slogan既要传递出产品调性,又要简洁明了,充满力量。最重要的是深入人心。这就需要跟用户“共情”:话说到用户的心坎上,跟用户产生共鸣。这个道理用到脱欧公投中,一样是黄金律。经过一番头脑风暴,老多将“Control(控制)”定为关键词。后又在某天阅读《准爸爸手册》时灵光突现,将Slogan定稿为“Take Back Control(拿回控制权)”。不得不说“Back”一词用得很妙啊~谁长大了不会叨叨两句“想当年”,谁不会怀念过去的美好。更别说“Take Back”又有另外一层含义——本属于我们的东西一朝被他人抢走,岂有不夺回来的道理!所以这个Slogan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把“失去的”,再“夺回来”!营销策略老多的拉票策略同样是以“共情”为中心思想。根据前期“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得到的反馈,他将英国平均每周向欧盟缴纳的“3亿5千万英镑”,以及“土耳其移民问题”作为说服群众的重点。后经辟谣称英国每周向欧盟缴纳的实际金额为1.56亿英镑。
与此同时,老多还顺应潮流,将线上社交媒体和大数据作为主要拉票手段。而这,才是老多憋的一个大招!他与一家名为“聚合智囊”的数据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软件。这款软件可将个人的线上社交平台,与选民手册及投票预测、拉票情况结合。将这些信息,存储在一个可以进行实时更新并实时反馈的数据库中。网站可以以此分析出不同人的心理,爱好,行为倾向。根据每个人的数据量身打造定制广告,再分散出去。这里二丫举个类比例子解释一下。阿某集团的设计人工智能产品“鹿班”(曾称为“鲁班”)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该产品曾在双十一期间,根据某宝每一位用户的购物特点,定向设计了几亿张宣传海报。而在这高效的产出背后,真实目的更在于刺激用户消费。鹿班
虽说二者用途上有所差异,但本质上大致相同:都是通过大数据演算,来引导大众做出利于他们的选择。老多的这一招果然成为了脱欧派最后决胜的杀手锏。它让留欧稳赢的局面产生了大逆转,促成了最终“脱欧”的结果……该剧极大程度上还原了脱欧公投的整个过程。片中部分桥段无缝衔接了真实新闻影像,完善了事件信息,同时加强了剧作叙事的真实感。结尾出DC宣布辞职为真实新闻影像
全程节奏紧凑,通过大量的交叉剪辑烘托了氛围的紧张和焦灼。留欧派与脱欧派互相讨论策略的桥段
采用了交叉剪辑
卷福的演技也相当精彩。他的语速在这部剧中又上了一个台阶,口条这么棒也没sei了!片中还充斥着很多值得玩味的小细节。比如脱欧派在英国泰特博物馆的会晤。二人好巧不巧地坐在了油画《皮尔森少校之死》(The Death of Major Peirson)前面。画中所展现的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战死的年轻少校弗朗西斯·皮尔森。两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战争,让英国经历了一次艰难的“分手”。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英国要面对是留是走的选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政策。
《皮尔森少校之死》
另外,该片采用了大量的古典交响乐作为配乐。如此庄重的音乐跟片中穿插的英式幽默倒形成反差萌,也加强了整个事件的戏剧性。至于二丫为何从“营销策划案”作为影片解析的切入角度,主要是因为这场脱欧公投,抛出了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问题:在网络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民主还算是“民主”吗?引申出来说,你做出的选择,到底是来自于你的思考,还是来自于其他手段的引导呢?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逐渐把个人社交和生活线上化的时代。我们时刻都在自愿地更新,上传着各式各样原本隐私的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数据公司我们是谁,我们的喜好,我们想要什么。进而由各类人工智能进行分析总结,推出针对于每个人的定制化宣传。让我们在犹豫不决时,“帮”我们做出决定。表面上看,我们获得了更加私人的定制化服务,这是服务的再升级。可是一细想,这样的操作无法摆脱掉“暗箱操控”的嫌疑。就像这次脱欧公投一样:最后的结果,究竟是纯个人的选择,还是一系列数据导向下的被动行为?我认为目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否则也不会后续蹦出来几百万英国人要求二次公投。只是不论如何,脱欧已成定局。新的时代也已经到来。面对数据已成为权力的象征这个事实,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处?这是处在这个新时代的我们,亟需探讨解决的一个课题……看不完的美剧,说不完的电影,想看更多优质佳片,关注公众号“影探”(ttyingtan),你想看的都在这里!(后台回复 脱欧 一起看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