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戏缘 | 赏读
社区服务
火星文
银行
结婚
道具中心
勋章中心
管理操作原因
基本信息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手机版
小说论坛
用户中心
搜索
银行
猴岛论坛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高级搜索
社区服务
动漫剧场
QQ微信技术
校园青春
签到统计
实物交易发布
原神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猴岛论坛
校园青春
叶广芩:戏缘 | 赏读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悬赏
任务
交易贴
自动发卡
拍卖
红包
际遇红包
1
个回复
[转载美文]
叶广芩:戏缘 | 赏读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2-23
最后登录
2025-04-20
发帖
314392
在线
16931小时
精华
0
DB
342
威望
28082
保证金
0
桃子
21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1-26
0
叶广芩,女,北京人,满族,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孤儿》《注意熊出没》《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状元媒》等;长篇纪实《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老县城》等;中短篇小说集多部;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柳青文学奖、萧红文学奖等奖项。
叶广芩小说《长虫二颤》发表于《当代》2003年第4期,《三击掌》发表于《当代》2007年第3期。
戏缘
文 | 叶广芩
我爱戏,爱得如醉如痴。
我这种爱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父亲有本叫《梦华琐簿》的书,闲时他常给我们讲那里面的事情,多是清末北京梨园行中的轶事,很有意思。我大约就是从这本书,从父亲那颇带表演意味的讲述中认识了京剧,迷上了京剧,同时,将那本书看做神奇得不得了的天下第一书。“文革”破四旧时,这本发黄的线装书又被翻腾出来,我才知该书出自蕊珠旧史之手,知道“旧史”便是清末杨懋建氏。翻览全书,发现并无多少深刻内容,盖属笔记文学之类,文字也显粗糙肤浅,我遂明白,当初对它的崇拜,很多原因是因了父亲的缘故。
我的父亲在美院从事陶瓷美术的教学与研究,艺术造诣甚深。不唯画儿画得好,而且戏也唱得好,京胡也拉得好。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几重的四合院幽深幽深,晚饭后,父亲常坐在石榴树前拉胡琴自娱。那琴声脆亮流畅,美妙动听,达到一种至臻至妙的境界。几位兄长亦各充角色,生旦净末丑霎时凑全,家庭自乐班就此开场,热热闹闹一直唱到月上中天。我在其中充任裹乱的角色,所以不太受欢迎,往往开戏不久,就被母亲哄进屋去“睡觉”,声称晚上院里有狐仙,且以白胡子老头的形象出现,专跟小孩子过不去。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悠扬的乐曲,我的心一阵阵发痒,以致怀疑父亲是为狐仙之化身,因了他的白胡子,因了他与兄长们的亲热——这不是跟我过不去么。
日常我最企盼的莫过于回姥姥家。姥姥家在北京朝阳门外坛口,那里有个剧场,经常轮换演出一些应时小戏。我常常跑到剧场后面,隔着门缝看一名叫李玉茹的演员化妆。现在看来,李玉茹不过是京郊戏班的一个普通旦角,但当时在我眼中却是辉煌至极、伟大至极的人物。开演前半个小时,李玉茹来到后台,从画脸贴片子到上头面穿戏衣,我都看得特别仔细,想象那些东西装扮到自己身上也一定不会逊色,于是就有些莫名的嫉妒。
后台门缝的宽度容不下一只眼,所以看李玉茹如同看今日之遮幅银幕,不过那银幕是竖着的,恰如徐悲鸿画的那幅“吹箫”写生画,细长的一条,大部分被黑遮盖着,给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遐想。一天奇热,后台的门大大地敞开了,整个后台连同李玉茹便一览无遗地暴露在我面前,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全面、完整的李玉茹。
那天她演的是《穆柯寨》里的穆桂英,一身锦靠扎得匀称利索,一对雉尾在头顶悠悠地颤,威风极了。李玉茹看了我一眼,使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看过我之后,她走到水池边朗朗吟道:“巾帼英雄女丈夫,胜似男儿盖世无;足下斜踏葵花镫,战马冲开摆阵图。”
对李玉茹来说,这或许是上场前的情绪酝酿,或许是一般的发声练习,但我则认为她这一举止是专门为了我的,是专做给我一个人看的,我连着在门缝里向她张望了这许多时日,她自然是知道的。总之,为了她吟的那两句诗,我丢魂落魄般,整整激动了一天。后来我问父亲,全中国,戏唱得最好的是不是首推李玉茹。父亲说他不知道李玉茹,他只知道马连良、裘盛戎、叶盛兰、谭富英……这都是当今名角,他们合演的《群英会》是名副其实的“群英会”,集中国京剧艺术之大成,称得上千古绝唱。我问父亲喜欢谁,他说谭富英唱腔酣畅痛快,他喜欢谭富英。我说那我就当谭富英,何况这人的名字跟李玉茹一样的好听。
父亲就教我唱谭富英的《捉放曹》,大意说三国时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被下令捕拿,曹操行至中牟县被捕获。中牟县令陈宫私自将曹释放并与曹同逃。途中过吕伯奢家,承吕热情款待,曹却疑心吕要害他,杀死吕之全家,陈宫怨曹操心狠不仁,乘夜丢下曹操自己走去。父亲教的是陈宫见曹操杀死吕家数口后的大段唱词“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作差。”我唱不好,用父亲的话说是生吞活剥走过场,又说这两句西皮慢三眼并不是谁都能把谭老板那“云遮月”的韵味儿唱出来的,叶家门里除了老四,谁都不行。父亲说的老四是指我的四哥,四哥整大我二十四岁,我们都是属耗子的,性情上就有些贴近,他在故宫博物院工作,长得帅气,人也清高,三十多了,还没对象。老人们常为此事操心,我想,恐怕只有李玉茹那样的漂亮姐儿才配得上他。
有一回他业余演出《四郎探母》,将演出剧照拿回家来让大伙看,母亲和大伯母举着照片细细地瞧,不是瞧四哥,是瞧他旁边坐着的铁镜公主,看“公主”跟“四郎”是否相配。两个老太太将“公主”姓字名谁家住何方兄弟几人父母做甚问了个遍,听说“公主”尚待字闺中又穷追不舍,问是否有可能真嫁四郎成为叶家媳妇。四哥说那女的个儿太矮,穿着花盆底鞋还不及他的肩膀,母亲说个儿高了不好,女孩儿家大洋马似的看着不舒坦。四哥说那女的才十八,母亲不再吭声了。是啊,岁数太悬殊了过不到一块儿去怎么办?我为四哥感到遗憾,安慰他说我将来一定长得很高,陪他去唱铁镜公主一定很般配,他对母亲说,丫丫这模样演刘媒婆不用化妆。我不知刘媒婆为何许人,想必与父亲喜欢的谭富英,与我喜欢的李玉茹一样,是个娇美俊俏的花花娘子。
每日跟父亲学唱“听他言”,并自报家门系谭派正宗。逢到我唱兄长们便撇嘴起哄,说刘媒婆的“痰”派的确唱得无与伦比,一遍跟一遍毫不相同,比天桥的绝活还绝。父亲的琴拉得很认真,托、随、领、带一丝不苟,并不因了我的稚嫩而稍有疏忽,我便也唱得极努力,信心不为兄长们的讽刺与挖苦所动,父亲说过,学戏与做人事理相通,凡事都得尽力,都得用心,不能投机取巧。
有一日随父母去吉祥剧院看戏,听说里面有谭富英,有刘媒婆,所以一整天都在盼着,不敢淘气,怕父母生气变卦而换了别的孩子。吉祥剧院在东安市场,老式的,我个子小,坐在椅子扶手上,垫着父亲的大衣,高出别人一头,就看得极清楚。台上有花花绿绿的男女在转来转去,我果断地推定那个穿粉衣的喂鸡小姑娘为刘媒婆,父亲说小姑娘是《拾玉镯》里的孙玉娇,刘媒婆是那个脸上有黑痣穿肥短衫的。肥短衫是个又丑又老的婆儿,扯着公鸭嗓,挤眉弄眼很不中看。我很生气,敢情憧憬了许久的刘媒婆竟是这般嘴脸,当下我眼里便含了泪。第二折是《捉放曹》,一个戴黑胡子的男人出场,唱出我熟悉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我才知道这就是父亲喜欢的谭富英,数日来我效仿的竟不是什么美娘子而是这么个半大老头子,窝窝囊囊地追着个大白脸,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一个人站那里傻唱……想象与现实的错位对我是个沉重的打击,一种失望的悲哀终于使我失却了看下去的愿望,我将身子缩进座位,盖着大衣,在“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作差”的慢板中昏昏睡去……按说我的“戏剧生涯”到此该画个句号打住,孰料,一个出乎意外的转机将我对京剧的热爱推向了更新的高度。
还是那天晚上,一阵紧锣密鼓将我催醒,直起身,见台上一着白甲英俊男子正平地跃起,横身悬空又旋转落地,游龙似的洒脱,比穆桂英更有吸引力。我马上问这是谁。父亲说那是《长坂坡》里的赵云,独闯重围,单骑救主,是个了不得的英雄。我说我就当赵云了,再不更改。父亲说你怎么能当赵云?武生可是不好演的呢。看戏回来问遍兄长,果然无一人会演赵云,都说没那功夫。我很瞧不起他们,决定自己练,遂脱了小褂,掂来根扎木仓,嘴里给自己打着家伙点儿,围着院里的金鱼缸跑开了圆场。不知是谁按下了快门,至今给这个家庭留下了一张小丫头光着膀子耍扎木仓的照片。二十多年后,我领着还未成亲的爱人进门,便有好事者将此照片拿给他看,倒把他弄得很不好意思。
八九岁时,中国戏曲学校招生,我决计去报名。那时父亲已去世,便与母亲商量,她不答应,一气之下我在墙上拿大顶抗议,声称不答应就决不下来。母亲不睬我,也不让大家睬我,人们从我身边过来过去,任我头朝下用胳膊支撑着身体,竟没有一个肯为我说句话的。我下不来台,开始寻事,喊着七哥的小名开骂。七哥过来,揪着我的两腿把我摔在砖地上,使我一颗门牙脱落,我嚎啕不止,扯住老七让赔牙。母亲说我们不懂事,她一个寡妇拉扯我们已经很不容易,我们却还要这样让她为难,说着掉下了眼泪,七哥在母亲的泪水中认了错,我也在母亲的泪水中绝了唱戏的念头。这一念之差是否使中国京剧界失了一个角儿,我不知道。
“文革”时都唱样板戏,我也进了文艺宣传队,人们赞赏我这一口脆亮京白,就让我演阿庆嫂。有小时的戏曲功底,演阿庆嫂也没费多大力气,那大段的二黄慢板“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唱下来也很自如,自我感觉颇为不错。给兄长们写信,告知演阿庆嫂的事,以期得到祝贺,然而却如同当年在墙上拿大顶一样,没得到一个人的反响。演出在即,队长找我谈话,说让我演沙奶奶,将阿庆嫂角色交一王姓女子担任。王系广西人,说话带有明显的嘶嘶腔,而且台形也略显粗短,与阿庆嫂形象相差甚远。我谈了自己的看法,队长似无商量余地,我则只好由青衣改唱老旦。临上戏前,队长又让我改演革命群众,即初场迎接伤病员,末场迎接新四军……后来,我得知这一串的更改是因了我的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时,我便离开了宣传队,自此再不唱戏,连口也懒得张了,紧接着是一场大病,嗓音被彻底摧毁,由此唱戏的一颗心终究是冷了。
转眼年已不惑,一切也都看得开了。现今五彩缤纷的舞台和电视荧屏较几十年前丰富多了。我的女儿当然再不会出现当年刘媒婆、谭富英一类的错位,这个追星族所追的星星也已不是她母亲当年推崇的穆桂英与赵云,而变做郭富城、张学友之类。其热烈程度较我有过之无不及。我还是爱看戏,爱看谭富英、梅兰芳后代传人们演的戏,从那些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中,体味到中国古老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体味到昔日无数个甜酸苦涩的梦。
前不久,有人说我长得与某历史人物相像,就有人想邀我去演电视剧。照例写信给诸兄长,征求意见,哥哥们的回信如出一辙,均持反对态度。我亦就此罢休。
我的家庭使我认识了戏,爱上了戏,却又阻碍了我与它的亲近,有时把我推入很尴尬的境地。遂得出结论:此生与戏无缘。
本帖de评分:
共
1
条评分
DB +15
亖
DB
+15
2019-01-26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打赏
收藏
新鲜事
回复
引用
鲜花[
0
]
鸡蛋[
0
]
亖
ZxID:4279694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9-02-14
最后登录
2023-08-29
发帖
50612
在线
27739小时
精华
0
DB
873
威望
26763
保证金
0
桃子
28
鲜花
0
鸡蛋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qq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1-26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 • 欢迎您!
本帖de评分: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本帖de打赏:
共
条打赏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鲜花[
0
]
鸡蛋[
0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