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最强,这部科幻大片太给国人长脸了!
不久的将来,太阳急速老化,将会发生氦闪爆炸。
地球注定将遭到汽化,被吞没于茫茫宇宙之中。
人类不甘心就这样坐以待毙,展开了浩大的自救行动。
上万座行星发动机,犹如雅典卫城上神殿之中的巨柱,让地球逃离太阳系。
19年前,刘慈欣写下《流浪地球》时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脑海里的场景会变成影像,逼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借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的话来说:这个人单木仓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如今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又开启了国产科幻电影元年。
叔受邀看完了全片,真心认为这第一木仓,打不光响亮,木仓法也让人叫好。
《流浪地球》
相比90万字左右的《三体》三部曲,2万字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显然更方便下手。
但是实际制作起来一点都不容易,这部春节档票房冠军的有力竞争者耗时4年才打造出来。
投资达到3亿多人民币,乍一听感觉不少。
换算下来只有大约5000万美元。
感受一下电影的视效,绝对不是5毛画风,而且质量上乘。
像这样包含太空、末日等元素的科幻灾难大片,放到好莱坞起码都是过亿美元的投资。
叔简单举几个例子。
《后天》制作成本1.25亿美元;
《星际穿越》制作成本1.65亿美元
《2012》制作成本 2亿美元。
而《流浪地球》用了不到人家一半的钱,就拍出了能够媲美国外巨制的史诗性与硬核感。
刘慈欣亲自监制,4位中科院科学家也参与到了世界观的构建,提供现实的理论支持。
身处地下城、运载车、空间站的内部镜头大部分都是实拍,这意味着主创团队从无到有建造出了很多甚至连大刘都不确定该是什么样子的硬件设施。
要保证拍摄进度,已经是负重进行表演的大家还得少吃少喝,减少上厕所的次数。
剧组甚至还提供成人纸尿裤,但被李光洁拒绝了。
尽管演员累到生无可恋,郭帆导演依旧是细抠镜头,狠心让大家重来一条又一条。
由于《战狼2》,爱国吴京自带引战流量。
有不少人看到吴京就直接嘲片子烂。
叔说句公道话,吴京真的是有意发展中国的类型大片,为其在国际层面上争取话语权。
起初吴京在《流浪地球》里只是客串。
结果拍到一半预算超支,后来他就答应郭帆导演零片酬、干脆成了带资进组的主角。
父亲在刘启的心目中从遥不可及的星星,变成了自作主张的混蛋。
就是凭这一硬一软,《流浪地球》带领中国的科幻电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长年以来大家对科幻片的情怀是源自国外的,所以也一直有下面这种思路存在。
科幻本来是西方的,咱们玩不转。
叔不能认同。
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它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对于它们所拥有的惟一优势。
国产科幻薄弱的关键症结在于它还是一盘散沙。
《流浪地球》的概念设计师张勃表示:“国内科幻电影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一整套的系统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这次边摸索边创作的主创人员既使类型鲜明起来,情节波澜此起彼伏,也强调了中式的思维。
刘慈欣在小说里就舍弃了飞船派的办法,选择了坚守家园的地球派。
逃亡计划分为5步。
第一步,用安转在地球上的地球发动机使
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
飞出太阳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第五步,
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
刹车时代、
逃逸时代、
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
流浪地球不止是计划的代号,其中还饱含着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漂泊与思乡的诗意。
也许大家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金门大桥和自由女神像等国外地标的面目全非时,还只是有种视觉上的震撼。
但当你看到东方明珠塔被冰封,北京CBD空荡寂寥时,心情肯定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当一座城的人瞬间长眠于地下,那种无助感能透过银幕蔓延到观众的心头。
太阳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木星有1300个地球那么大,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渺小得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地球和木星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相撞。
孤注一掷的悲壮,竭力求生的绝望,都在这极其短暂而宝贵的时间里无限放大。
叔也觉得,让观众等了这么久的《流浪地球》,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