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怎么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今年「春节档」怎么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影视资讯]今年「春节档」怎么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2-11 0
眨眼间,春节假期已经过完,明天上班狗就要早起了。
而令人瞩目的春节档,也就暂时落下帷幕。
问一下,你们都看了哪几部?评论告诉我。

当然,春节档的几部主要电影在后面半个月里应该还会一直留在影院,但现在
我们也可以先简要地盘一盘今年的春节档了。
这个空前拥挤的春节档,上映的新片史无前例的多。
有去年的风光业绩打底,各大电影公司也都把春节档视作了一年里“吸金”的必争之地。
大年初一一天的全国票房就超过了14亿,破了去年的纪录。
中国电影,不得了。
但是,整个春节假期看下来,却感觉今年的春节档不如去年火。

去年的《红海行动》和《唐探2》双双突破了30亿大关,但今年的影片里,目前看来只有《流浪地球》有这个势头,剩下的几部主力片,票房都多少低于预期。
尤其是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和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当然,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两部。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
喜剧依然是人们最愿意在春节这样一个合家团圆的假期里观看的题材,《疯狂的外星人》和《新喜剧之王》都属于喜剧,本该成为这一档期的最大赢家。
但近三年来国内观众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力捧在类型开拓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狼2》和《红海行动》。

这类作品一方面本身质量不错,在各自的领域类型上有突破,制作精良,给人的感觉是逼近好莱坞的工业水准。
同时在故事和主题上,也恰当地融入了主旋律的因素,容易让人产生民族自豪感,最后营造出高口碑。
这种高口碑甚至可以简单地概况为一句话——国产电影终于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这种口碑往往也最容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渗透到那些平日里没有太多观影习惯的人群,引发观影热潮,最终演变成一种现象。大家都会好奇,想看一看人们争相夸赞的优质国产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流浪地球》符合这个特点,再加上“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的名头,所以成了今年春节档唯一的爆款。
反观《外星人》和《新喜剧之王》。这两部电影,平心而论,其实都符合导演一贯以来的风格,水准不低,但是观众却没有以前那么买账。

《疯狂的外星人》的原因是,宁浩在这部新作里拿掉了此前“疯狂系列”标志性的多线索叙事,故事上没有那么花哨,看上去没有那么烧脑,再加上他一直以来的风格其实是荒诞而不是简单搞笑。
说白了,这部作品,宁浩做的更高级,里面很多内涵梗对于观众的要求比较高。
但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就是搞笑,逗乐,是很多观众对于喜剧的唯一标准。宁浩的《外星人》与人们预期的“喜剧”,存在一个认知上的偏差,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
《外星人》的好笑,是当中人物的种种可笑,而这种可笑后面,是有一种无奈的悲凉。可笑与悲凉混搭在一起,就成了宁浩标签式的荒诞。这种荒诞,都源于一个认知的错位和某种身份的颠倒错置。
最关键,《外星人》想重点讽刺和批判的是这种“阶级优越感”和“鄙视链”。

当我们将比较的视域放置在整个宇宙中时,鄙视链为:外星人一直在强调自己是高等智慧生命,鄙视着地球上的人类。
而在地球上时,属于高等智慧生命的人类,又在鄙视着动物界的灵长类智慧生命:猴子。
《疯狂的外星人》最为巧妙的一点,就在于“鄙视链的置换”。
影片将力量的象征,集中物外在一个外星头环上。
当外星人失去头环,就会被人类驯化,而当猴子戴上头环时,原本耍猴的人类又会“被猴耍”。
影片在荒诞的叙事中,极力的讽刺着人性中的劣根性:即贪婪和骄横。
很多人认为《疯狂的外星人》不符预期,是因为他们想看一部“疯狂的喜剧”,想看一部“中国的科幻”。
但宁浩却赋予了这部作品极强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表达是极度晦涩的。
在一出黑色幽默的闹剧之后,中国人拯救地球的主线不是那么清晰,令人捧腹的桥段也不是那么密集。
很多观众看不懂影片中的讽喻,也无心思考影片背后的深意,他们只想在这个狂欢的节日中,得到一次直接而爽快的娱乐体验。
所以我觉得《疯狂的外星人》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只是与当下的审美语境出现了偏离。
或许在多年以后,当整个社会心态,不再如此焦虑,当公众的压抑情绪,不再那么亟需释放时。
一定会发现,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周星驰的原因更加微妙。过去多年来,周星驰的每部新作推出,都俨然神话。《西游·降魔》和《美人鱼》也一再创下票房神话。
与之相伴的是,周星驰的这些作品又往往是对自己过去经典作品的解构和自嘲,《新喜剧之王》也不例外。
《新喜》继承了《喜剧之王》的那层精神内核,那种身处底层的心酸与屈辱,那种屈辱背后的不屈不饶和顽强挣扎。
《新喜》和《喜剧之王》想说的是同一件事——在生活面前,重要的不是战胜它,而是不认输。
当然,这里面更是包含了周星驰对于龙套和演员的深情,可以看做是周星驰献给他们的一封情书。
除了一味的说星爷靠情怀?你们又真的理解了喜剧之王吗?
这种解构和自嘲,被许多观众误读为“卖情怀”和“炒冷饭”,所以才有了这次带有一点报复性的打差评。
我觉得,以作品来看,不应该遭到这种待遇,我最近也看到朋友圈很多影迷也给出了这部作品很高的分数,说是这个档期最爱的电影,我深以为然。

当我们纵览周星驰的重要电影时,会发现其实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逆袭。
《赌圣》中,左颂星用超能力打败洪光,完成逆袭;《鹿鼎记》中,韦小宝用近乎开挂的速度,走上人生巅峰;《少林足球》中,阿星用努力和勤奋,将少林武功发扬光大;《功夫》中,小混混阿星,终成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
当周星驰的上一部作品《西游·伏妖篇》,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滑铁卢时,周星驰不再豪迈的唱响“无敌是多么寂寞”,而是选择再度回望自己的人生。
《喜剧之王》是1999年的香港票房冠军,周星驰将自己一路的奋斗历程,在影片中一一展现。
而《新喜剧之王》的出现,也更像是周星驰为自己,也为众生谱写的一首励志赞歌。
周星驰还是那个周星驰,用夸张、戏仿、解构的手法,重复着一个小女孩梦想实现的过程。
但观众的心,却变了。
2018年,网友选出的年度关键词是:穷、丑。

当社会各个阶层同时陷入危机,人人呼嚎着消费降级的社会语境中,那些励志的口号和标语,似乎再也走不进人们的心里。
人们的内心早已被不安与迷茫,塞得满满当当。
当他们花钱购买一种娱乐体验时,更需要是释放,而非说教与鼓励。
其实对于爱电影的人来,电影并不是只有单一片面的消费属性,它更是一种思考与情怀。
周星驰的电影,一直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生命力。
随着节后返工潮的来临,相信许多喜欢周星驰的人,还会助推影片票房再上一个高潮。

我们只能说,宁浩与周星驰在喜剧这个类型上,还加入大量带有他们作者标签的风格,这也让这两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被埋得更深,在表面的搞笑热闹之外,更需要观众的挖掘和思考。
但是在春节这个假期里,大量的普通观众可能更多只愿意看个喜庆和乐呵,不愿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导演的深层诉求,所以才出现了大量略显草率的差评。
首先,宁浩和周星驰都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演,而韩寒和郭帆都是十分优秀的新锐导演。
票房,是衡量电影好坏的绝佳标准,但绝不是唯一标准。
我们能从韩寒和郭帆的镜头下,可以窥视到青年导演对于博取观众认可的渴望,他们的故事都与主流价值观相符,能够唤起全年龄层观众的热情。
然而,成名多年的宁浩与周星驰,却非如此。
他们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认可与荣誉,于是他们在商业表达的同时,夹杂了许多个人的思考与倾诉,这更像是一首写给自我审美的长诗。
诗的受众,又怎能敌得过充满热血的鸡汤呢?
春节档的票房,是一次全民纵情的狂欢,也许很多人,一年里也只进这一次影院。
我们需要狂热,但也需要理性。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2-11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TiKo.

ZxID:13021344

等级: 大元帅
一位无趣的普通网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2-11 0
(๑•̀ㅂ•́)و✧   影音天地  ☪欢迎您و  ღ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