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公共文化】“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亮相陕西南路站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地铁公共文化】“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亮相陕西南路站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地铁公共文化】“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亮相陕西南路站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2-26 0
2月25日起 “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亮相陕西南路地铁站
欢迎您驻足观赏

纪念刘海粟欧游90周年系列活动
“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
于2月25日登陆陕西南路地铁站啦!
中国新美术运动拓荒者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代表作复刻品,以及来自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印象派大师梵高,莫奈和雷诺阿的经典作品复刻品悉数到场,展示了中国和欧洲的风光山色,也传递了中西揉杂的美学与精神。从《睡莲》到《黄海一线天奇观》,“最文艺地铁站”等你去打卡~



艺术长廊现场
展览概述
今年正值刘海粟欧游90周年,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下,刘海粟美术馆策划了“美与情境—刘海粟与后印象”展览。
在刘海粟早年的绘画实践和理论阐述中,后期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是他偏爱的绘画风格。后期印象派绘画出现在19世纪末的法国,代表画家有塞尚、梵高和高更,作品强调主观感受。刘海粟的早期油画深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笔触有力,色彩醇艳,极具表现力。
1929年——1935年的两度欧游使刘海粟可以直面西方艺术史的经典。通过频繁地参观博物馆和临摹经典原作来增进自己对于西方绘画精神的理解,同时提高绘画技法。他临摹过法国自然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直到后期印象绘画,相对系统地学习了法国近代绘画技法。这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西方绘画发展脉络和后期印象派绘画的精神。
与此同时,刘海粟积极推动后期印象派在中国的传播。他先后发表过《塞尚奴的艺术》、《艺术叛徒》(文中的艺术叛徒指梵·高,刘海粟亦以“艺术叛徒”自称。)等文章,并在其主编的《世界名画集》系列中收入了塞尚和梵高。1923年,刘海粟发表了著名的文章《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以其跨文化视阈比较和建构了中国文人画与后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对照和关联。
文/王欣

作品简介
刘海粟 《白鹅岭望天都其二》1954年 中国画 纸本设色
41.5×68 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是以黄山创作素材的写生画作,完成于1954年。作品以青绿山水设色方式来诠释,大量的使用赭石、石青、石绿三色。用笔古拙,峰峦深厚,势伏雄强。山谷间有石绿色云雾环绕,气势如虹。借黄山气势,直抒心中之意气。
//////
刘海粟 《褪却红衣学淡妆》1972年 中国画 纸本设色
50.5×129.3 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幅于1972年创作的《褪却红衣学淡装》,刘海粟已经开始尝试用石青泼彩荷叶制造出班驳陆离的油画效果,有着强烈的厚重感。泼彩画法是先用焦墨线条画出几大块,分好色彩的区域,然后倒上重色,嫌浅处可以等纸又几成干后,再用小盂调好色朝画上倒,另外破以清水,使色彩散开并吃进纸去。在健笔疏导的过程中,让色块向主体的自然形态靠拢,全干后再用墨笔细心收拾。
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刘海粟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验,已经探索出较为熟练的泼墨泼彩绘画方式。在这张作品上,海粟老人让他的中西绘画的艺术素养,得到极为充分的体现。
//////
刘海粟 《黄海一线天奇观》 1976年 中国画 纸本设色
69.2×134.1 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是刘海粟先生泼墨泼彩的代表作,该技法形成于60、70年代,源自亦师亦友的黄山,这一时期海老常常凭着六上黄山所积累的素材忆写黄山,经过1966年的《黄山云海奇观》、1975年的《黄山图》,到这幅《黄海一线天奇观》,泼墨泼彩技法愈趋纯熟老到。
此画气势恢弘,用色单纯而绚丽,以石青烘染主峰,远山则施以朱磦赭石,朴而能艳,质而愈厚。泼墨和泼彩的妙相契合不但显示了海粟先生在艺术创作上的魄力和胆识,属于刘海粟晚期典型风格的泼彩作品可让人品醇正香,得大气象。更是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
克劳德·莫奈 《睡莲》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晚年时期的莫奈,深受眼疾困扰,但是就像《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一样,他凭着天赋,仍然创作出《睡莲》系列作品。
他把刹那定义为永恒,以瞬间的视觉记忆作画,在垂直的画布上,通过对光线的揣摩、捕获,将夕阳的玫瑰色、梦幻的霞光,暗火的莲花、纯绿色的叶子堆叠,静态的水似乎在流动,有界限的画布似乎无限延伸了开去,让人领略着一种深邃、灵动、神秘的美,最终达到色彩的感性之美。同时,也表达着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艾斯塔克的岩石峭壁》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1870年,29岁的雷诺阿经济上还处于拮据的状态,不时要光顾当铺,从一个阁楼搬到另一个阁楼,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莫奈,并跟随他去户外写生,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光色效应,在成为印象派一代大师的道路上,这段经历非常重要。
在那个喧嚣与骚动的时代里,他出奇的风格多变,在绘画世界里自乐,不理会所谓束缚的准绳,他一路游历,一路发现体悟,一路去与自然对话,光、色,发出疑问,并在外界及自身寻找答案。终于,他的作品越来越归于静谧安详,赏心悦目。
//////
文森特·威廉·梵高 《峡谷》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1889年6月,被限制在法国南部圣雷米精神病院的梵高穷困潦倒,窗外漫山遍野的繁花激发了梵高的创作热情。但是,他也已经没有了多余的画布。
如痴如醉的梵高近欲癫狂,心中的热情呼之欲出。最后他将目光投放到已完成的作品,于是梵高就当那是一张白纸,提笔在已经有的一副作品画布上,盖上了现在的这幅作品,这一秘密经过百年,由波士顿艺术馆管理人员和策展人的研究下,才发掘出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幕后策展和设计团队,就是去年在上海地铁举办的“英国国家美术馆展”的幕后大牛——物夕物团队。还记得那7幅来自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名画吗?包括梵高的《向日葵》、达文西的《岩窟圣母》、莫内的《睡莲》等,就是出自他们之手。
此次,再次回到陕西南路地铁站,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携手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再度触发中西文化的对撞,期待擦出新的火花,同时带给市民乘客一次视觉盛宴,让轨交空间成为贴近百姓的艺术殿堂。
阿弥

丘吉尔在迈阿密海滩附近作画
谈到丘吉尔,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尽管不同的人对他的认识略有不同。有人钦佩他的政治作为,作为英国首相,他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017年的电影《至暗时刻》就是对这段历程的回顾);有人赞叹他的写作才能,他凭借《不需要的战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人欣赏他的犀利和张狂的个性,“历史对我不错,因为都是我写的”;他那著名的“V” 形手势,甚至成了国际通用身体语言……不过,这还不是丘吉尔的全部——他还是一个业余画家。

Winston Churchill,Beach Scene on the Riviera

Winston Churchill,Boats at Canners Harbour
不过,丘吉尔在“业余”中又算“专业”的——他一生共创作了500多幅绘画作品,这还是在他从40岁才开始拿起画笔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他从小习画,并像死对头希特勒一样立志成为画家,假若再比希特勒运气好一点顺利考入美术学院,历史恐怕要改写了,不光英国,整个欧洲甚至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Winston Churchill,Lake near Breccles in Autumn

Winston Churchill,Painting of Lawrence Farm
如此看来,似乎应该庆幸,对丘吉尔来说,“绘画是一种消遣”(这句话也是他有关绘画的随笔集的名称),而不是人生的事业。丘吉尔拿起画笔时,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低谷:一战时,身为英国海军大臣的他下令攻打土耳其,结果以失败收场。被降职后,失意的他在身为画家的弟妹格温多林·伯蒂(Gwendoline Bertie)的鼓励下,拿起了画笔。

Winston Churchill,Still Life, Fruit

Winston Churchill,Terrace at Trent Park
在画第一幅画时,据丘吉尔自己回忆,他小心翼翼地蘸取了蓝色颜料,开始涂抹蓝天。这时,画家约翰·莱弗里(John Lavery)爵士和他的妻子黑泽尔(Hazel)来访。黑泽尔看到丘吉尔无所适从的模样,说到:“画画嘛!犹豫什么呢?”说着便拿起刷子,在画布上画了一些肯定的笔触。之后,丘吉尔便树立起了画画的信心,面对画布,再也无所畏惧了。“大胆是唯一的出路。”他如是说。

Winston Churchill,Tapestries at Blenheim Palace

Winston Churchill,Beach at Walmer
丘吉尔的大部分作品为户外写生,地点多在其位于肯特郡的查特韦尔庄园附近。现在,查特韦尔庄园里还保存着丘吉尔的画室。他甚至在到埃及、意大利、摩洛哥、法国出访时,也会画上几笔。除却风景,丘吉尔也偶作静物和肖像。他欣赏的艺术家是特纳、马奈、莫奈、塞尚和马蒂斯等人——这些画家画中那些明亮的色彩和独特的光线,是他用来驯服自己内心那条“黑狗”(丘吉尔患有抑郁症,他将这随行的阴影唤作“黑狗”)的最佳方式。

丘吉尔在查特韦尔庄园的画室现状

丘吉尔在查特韦尔庄园的画室作画
丘吉尔没有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在绘画技巧和品位上的突飞猛进。要知道,与他交往的艺术人士都是英国欧洲顶级的专家:莱弗里是他的启蒙老师;印象派画家华特·席格(Walter Sickert)教给了他幻灯投影照片作画法;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埃德温·路特恩斯(Edwin Lutyens)和英国国家画廊的馆长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是他的座上宾,给他的艺术提出了不少建议。丘吉尔还常常参加皇家美术学院的夏季宴会,并在报纸上发表展览评论。在希特勒将一些先锋艺术作品划归为“堕落艺术”时,他认为其言论是“激烈与可怕的”。在这个一生与专制主义作斗争的政治家眼中,没有绘画的自由,就没有生活的自由。

Winston Churchill,Tea at Chartwell,1927
丘吉尔用华特·席格教授的幻灯投影照片作画法创作了这幅作品
1925年,丘吉尔参加了一个完全匿名的业余画家竞赛。没想到,作品最终被评为一等奖,并得到三位评委的一致褒扬。他们甚至怀疑作品出自专业画家之手,这无疑给了丘吉尔很大的鼓励。

Winston Churchill,Captain Jack Scott

Winston Churchill,Maryís First Speech
尽管热爱绘画,但丘吉尔对自己“业余”画家的身份却保持了十足的清醒。他曾写到:“不要期待能画出旷世杰作,在画的过程中开心就应该知足了。”“开心”,确实是丘吉尔画画儿的初衷,绘画陪伴丘吉尔度过了人生的数个低谷。在1929年英国大选,保守党惨败之后,丘吉尔进入人生的十年“荒漠岁月”(就是他长期住在查特韦尔庄园的时期),而他绘画作品的产量却达到高峰。二战过去,当丘吉尔被投票下台,卸任了首相一职后,他再度拿起了画笔。“绘画在最艰难的时候拯救了我。”他这样写到。

Winston Churchill,View of Tinherir

Winston Churchill,Meetings in Marrakech
1947年,在阿尔弗雷德•詹姆斯•蒙宁斯(Sir Alfred James Munnings)爵士建议下,丘吉尔以大卫·温特尔(David Winter)的化名,向英国皇家美院夏季展递交了三幅作品,并顺利参展,彼时他已经73岁。不久之后,丘吉尔被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选为“特别荣誉院士”。

Winston Churchill,A Distant View of Eze

Winston Churchill,The Sunken Garden of La Dragonnière
丘吉尔生前,作品除在英国展出过之外,还曾抵达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43年,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丘吉尔在当地创作了一幅小画。会议结束后,他将作品赠予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这是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创作的唯一一幅作品。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被丘吉尔的作品深深吸引,也决定发展这项爱好,甚至在白宫设立了一间画室。1959年,艾森豪威尔建议丘吉尔将作品带到美国展出。之后,其作品开启了全球之旅。

Winston Churchill,The Goldfish Pool at Chartwell
时至今日,丘吉尔的绘画风头依旧不减,这在其拍场上的表现便可见一斑。2014年,其作品《查特韦尔庄园的金鱼池》于伦敦苏富比拍出,成交价为180万英镑;在此前的2007年,另有一幅作品以1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02-27

ʕु•̫͡•ʔु ✧贴 图 板 块 欢 迎 你 ✧٩ʕ•̀ω•́ʔ

门户编辑

ZxID:16356843

等级: 元帅
只做我做不到的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2-27 0
ʕु•̫͡•ʔु ✧贴 图 板 块 欢 迎 你 ✧٩ʕ•̀ω•́ʔ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