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低美感社会,许多中国人患上了审美匮乏症,它的十大病征表现为:丑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筑、非人街道、塑料设计、网红脸、伪古风、广告有毒、抖式快感、文化雾霾。”
这是《新周刊》杂志在4月1日这一期内容里,提到的关于“审美”的评判。这期内容围绕着“低美感社会:我们时代的审美匮乏症”这一主题展开,对“审美”一词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讨论。巧的是,就在《新周刊》的这期内容出来当天,“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登上了热搜,以其“低审美”的“丑”造型备受网友批评。
一时间,“审美”这个词被更多人提及,并且形成了广泛的讨论。著名作家、文化评论人梁文道先生也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审美的败落,从宣扬“丑”开始》的文章,严肃批评了存在于我们社会当中的“审美懒惰”现象。关于“审美”,我们的确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尤其作为电影爱好者,我们也应该意识到:
电影本身也是影响甚至塑造我们“审美”的一门艺术,选择看什么样的电影很重要,而电影人创作什么样的电影似乎更为重要。大多数有艺术追求的电影人,都会非常注重自己作品里的美学。举凡被大众认可的好电影,都会在美学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准。
譬如经典电影《教父》里对演员服装以及场景的考究,李安作品《卧虎藏龙》里对竹林云海的绝美呈现,韦斯·安德森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对构图与颜色的精致处理,都能给人传递一种美的感受,也在很大程度上熏陶甚至塑造着观众的审美。
但是那些通常被我们归为“烂片”的电影,就很难有美感的体现,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是粗制滥造、毫无审美的处理,令人看得难受。颜色乱搭的服饰、毫无讲究的构图、缺乏美感的色调以及五毛的特效,这些粗糙之作不仅无法给观众带来故事上的好体验,还会影响审美的养成——你看多了这类电影,很可能就只有“审丑”,没有“审美”。
所以,在这个“低美感社会”的大环境下,想要塑造好的审美,就得多看“美”的电影,别看“丑”的电影。
而正在热映的电影《在乎你》,就是一部很值得欣赏的“美”的作品。真的,如果要找一个关键字来形容电影《在乎你》,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美”。而当我再仔细回味影片中那些唯美的画面,我会更加坚定地认为:《在乎你》便是那种有着高水准“审美”的电影作品,
它不仅画面考究、色彩纯美,还在整个影像气质里,注入了令人陶醉的“纯净”感。缓缓推进的航拍镜头,呈现出一座静谧安详的佛像,在白雪的点缀中,显得格外宁静且肃穆;徐徐前行的跟拍镜头,勾勒出一幅火车行驶在雪山铁道上的唯美图景,皑皑白雪赋予了画面一种纯净的美感;岿然不动的固定镜头,则将日本北海道小镇那些看似平凡实则优美的风景展现出来,干净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穿街而过的电线电缆、沉静如迷的磅礴大海,都恰到好处地被纳入画面,令银幕前的观众赞叹“好美”之余,也难免心生向往。
取自日本北海道部分的画面令人觉得很有美感,回到北京的镜头也同样让人觉得好看。掠过胡同屋顶的画面里,青砖灰瓦与蓝天白云交织出一种和谐宁静;跟到胡同深处的镜头中,平日里看起来不太显眼的物件也都呈现出一种令人感到舒服的状态;女主角袁元的工作室、展览馆以及她的住处,融合了现代艺术与传统工艺的风格,竟也都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尤其袁元家中的装饰与布置,既简约又讲究,大到落地窗与室内绿植的设计,小到沙发座椅、地毯与生活用具的搭配,很是让我喜欢。这种细节的设计,毫无疑问是需要创作者拥有好的审美的。每一个细节的呈现,都凝聚了导演、摄影、美工等创作者的审美感觉。
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人觉得舒适且优美,对观众的审美也是一种熏陶。就连给到主演的镜头,也无不让人觉得充满美感。作为女主角的演员俞飞鸿,向来被观众视为“冻龄女神”,其良好骨相所呈现出来的一张精致好看的脸,在诸多大特写的镜头中显得极具美感。从简练的发型到淡雅的妆容,再到独具品位的服饰搭配,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一种女性之美。加上俞飞鸿自带一种优雅的气质,令她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每一件衣裳,也能够轻松应对每一个特写。
当你看着给到俞飞鸿的镜头,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真是美啊。
而作为日本极具实力与偶像气质的演员大泽隆夫,也都在每一次出镜画面里展现了一种男性的魅力。他和俞飞鸿两人站在白雪皑皑的海边凝望大海的画面,深情而优美,让人觉得无比登对。
年轻演员卢洋洋、木下彩音与前田公辉,在演绎各自角色的过程中,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角色塑造,也都展现了一种青春的美感。
尤其片中袁元与森岛富哉年轻时期的相恋画面,在北海道优美的风光映衬下,显得甜蜜而浪漫。
可以说,《在乎你》的每一个镜头都包裹着美感。无论是对北海道小镇与北京都市的风景描绘,还是对人物对话与行为的勾勒,都充分展现了创作者的美学理念。
简约、大方、纯粹、干净,从摄影构图到色调匹配,从人物着装到场景布置,都很好地传递了美感,每一帧画面几乎都可以单独成为一张优美的摄影作品。观众在这样一幅幅美如画的图景中流连观赏,不仅会获得一种美的视觉体验,还会收获一种心灵上的纯净洗礼。
但影片导演毕国智并没有止于传递自然与人物的美感,他在赋予《在乎你》高水准审美之余,也展开了对女性困境的深刻探讨:
女性在面对家庭与事业时,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袁元在留学日本期间与森岛富哉相识相恋并最终走向婚姻。多个两人相恋的画面既唯美又浪漫,展现出了爱情的甜美。但在结婚之后,忙于酿酒事业的富哉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袁元,袁元也在成为家庭主妇之后,逐渐缺乏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中,有想法的袁元开始感到一种压抑,尤其在与婆婆关系不是很融洽的情况下,内心的苦闷越来越浓。
横亘在袁元面前的,是家庭与事业的选择,是“成就他人”与“追逐自我”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面前,袁元也有过犹疑,因为她深爱自己的丈夫与孩子;但最终,她选择了事业,选择了追逐自我。这份选择让她多年之后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在这份选择背后,她付出的是多年隔海相望的分离,以及常常梦中惊醒的心灵愧疚。
在与女儿相遇并相处一段时间之后,离开多年的袁元再次重返北海道小镇。她遇见了自己熟悉的冬日风景,也遇见了自己又爱又觉亏欠的丈夫富哉,甚至还见到了曾经不太对付的婆婆。在重温旧日情感与表露真相的过程中,饱受内心煎熬的袁元最终完成了一种自我救赎。
导演毕国智在处理影片的故事时,没有采取常规的线性叙事,
而是通过往事的交叉与内心世界的表现,完成了一次散文诗一般的故事讲述。就像前面提及的那样,影片的视听语言极具美感,整个情感的表达也相当克制,即便是在本该着力煽情的桥段也没有展开过度渲染。许久未见的一对恋人,再次相遇时,竟只有最朴实的笑容与交谈。
而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感表达并不会让观众感到乏味,反倒在一种平静与纯净的影像语言里,传递了触人心弦的力量。导演抛出了“女性在面临家庭与事业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却又并没有刻板地交出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让观众展开思考,留下值得回味的视听感受。
这样的处理,显然不同于那些习惯“直给”的电影。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现了影片的作者风格,但同时,也可能制造了不是每一个观众都能迅速领会的观赏差异。对于经历过类似的选择的观众而言,片中关于女性选择的探讨与表达,足以引起内心的共鸣;但对于没有这类经历的观众,可能就会将关注点放在片中的爱情表达之上,多少会觉得情感的表达淡了一些。
其实在“女性电影”渐渐成为国内市场不可或缺的题材的大环境下,《在乎你》所传递的对女性选择的探讨与思考,是很有价值的。
它不但可以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提供一种审美上的熏陶,还可以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影像表达方面,《在乎你》像极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能够让人体会到纯净的美;在思想内核的表达方面,《在乎你》则像覆盖在大地上的白雪一样,引人注目且不失温柔。
值得着重一提的是,俞飞鸿在银幕上的形象的确美得惊人,而在银幕后的创作上,她也展现了令人欣赏的职业精神。拍摄那场冬日河流下的水中戏时,俞飞鸿顶着寒冷天气的低温亲自演绎,着实让人敬佩。而她之所以选择出演这部作品,恰恰也是看重剧本对女性意识的思考与探讨:
女主角面对家庭与事业的两难选择,以及整个过程中存在的跨国文化的融合与人物戏剧冲突,是对她表演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她自身的女性观念的一次良好探索。事实上,俞飞鸿在《在乎你》里的表现称得上是“得心应手”,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演得自然而流畅。重点是,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美感,的确是近期华语电影里不可多得的佳作。如果你无法很迅速地体会片中的情感表达,至少可以很迅速地领略片中的那些无处不在的美的表现。
也许《在乎你》不是那种令人大悲大喜的剧情电影,但却是一部令人心旷神怡的美的作品。或许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会不一样,但它值得去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