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一首歌,暗伏大观园众儿女结局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一首歌,暗伏大观园众儿女结局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一首歌,暗伏大观园众儿女结局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21 0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一首歌,暗伏大观园众儿女结局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1/333c8b1ca287430b9970e0c65afa2c08.jpeg[/img]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红楼梦诗词。
原文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他进入梦境后,在秦氏的带领下,去到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之后,宝玉就听到了一首歌,而这首歌却暗伏了大观园众儿女结局。[blockquote]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blockquote]
这首歌看似很平常,只有二十个字,且多是“春”“梦”“水”“花”“愁”等诗词中常见“俗字”,因而通俗易懂。
大致意思就是:美好的青春总是很短暂,韶华易逝,就像那漂于水中的落花一样,转瞬不见,你们这一群青春好儿女,何必自寻烦恼徒增伤感呢?
这首歌出自警幻仙姑之口,且我们知道,她唱此此歌并非无病呻吟,而是特为宝玉而唱,因这首歌所透露的是大观园众儿女之命运,而宝玉随后也去了薄命司,看到了自家女子的册子。
既是“薄命司”,自然都是福薄命薄之人,这与歌中的“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呼应,从原文我们知道,大观园中的这一群儿女,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之后,已开始流散,直至贾府被“抄没”,群芳散尽。
七十八回里,宝玉也曾深有感触,“忽又想到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个;死了晴雯;今又去了宝钗等一处;迎春虽尚未去,然连日也不见回来,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1/8bd7a8d079c5424295164c256776e1d7.jpeg[/img]
对于大观园众儿女来说,那“春梦”不正是大观园的美好时光吗?宝黛共读西厢,芒种节祭花神,宝钗扑蝶,黛玉春困,探春起诗社,菊花诗,螃蟹宴,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玉乞梅,宝琴立雪……
但这美好时光,终究是短暂的, 就如贾府四春一样,从元春到迎春,继而探春到惜春,她们的命运,也如易逝的春梦,短暂的青春,“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即是曹公对青春易逝、诸芳流散的遗憾、无奈与不舍。
脂砚斋也对这首歌批道:开口拿“春”字,最紧要!为什么“春”如此紧要?因为“春”在古今许多诗词曲赋的意象中,象征了生命力、希望、美好、青春,但也暗含了短暂、易逝、遗憾和惋惜之意。[blockquote]唐代岑参《春梦》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白居易《花非花》诗云: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宋代朱敦儒《西江月》词云: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苏轼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blockquote]
可见春梦之美好与短促,因此,“春梦”之后,紧接着就是“飞花”了,诗词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自在飞花轻似梦”“飞絮飞花何处是”“飞花入户笑床空”“未许飞花减却春”“落絮飞花日又西”等句。
黛玉的《葬花吟》更是直接唱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旦春有“飞花”则意味着春将尽了,“飞花追水流”则是暗写大观园群芳之流散。
我们知道,大观园里有沁芳闸,二十三回宝玉读书时,曾“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可不正是“飞花逐流水”吗?
黛玉看到之后,却对宝玉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这句话亦是群芳命运结局的写照,透露群芳终将流散的结局。等到贾府被“抄没”,这一群好儿女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流出去”?
既然春梦短暂易逝,而春花早晚都会垂落风中,或零落成泥,或逐水而流,青春短暂如此,又何必徒增烦恼,如黛玉般“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1/5f0d9aae66e24823818c46659ce109be.jpeg[/img]
群芳“闲愁”何来?自然因情而生,红楼梦一书开篇即言,“大旨谈情”,所以我们看,生活于大观园里的众女儿,他们的各种“闲愁”皆因情而发。
黛玉之情更多是对宝黛之情的不确定,对自身命运的不确定,所以时时伤春悲秋,唱得出《葬花吟》,也写得出《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五美吟》《桃花行》等,一句“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透出黛玉之“闲愁”。
探春之情更多是对生母赵姨娘带给她的庶出的敏感与自卑,以及她生来对此的挣脱与逃离,她的矛盾与挣扎,无奈与愤恨,皆来自于原生家庭一生的如影随形,令满腔抱负一身才干的她无处施展,时时面临难堪与纠结。
宝玉之情为情不情,他是富贵闲人,绛花洞主,对女子凄惨命运的喟叹与同情,如平儿、香菱等人;对女子品貌才华的赞美与褒扬,如宝琴、妙玉等人;对一切不相关的人事物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皆是其情之表现。[blockquote]王实甫《西厢记》里即有: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李清照《一剪梅》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又有: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贺铸《青玉案》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辛弃疾《摸鱼儿》有: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blockquote]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笔下流出的“闲愁”,莫不与“情”字相关,因深闺寂寞,或天涯孤旅,或壮志难酬,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或写乡情,总是情之一种。
警幻仙姑唱“何必觅闲愁”,其实何曾是闺中女儿自寻烦恼,而那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旦生根,却万般不由人的,是以脂砚斋批曰:将通部人一唱。
曾见惊鸿留影,而今废苑封尘,事如春梦了无痕。大观园里的众儿女,一场春梦总会醒,转眼即见飞花逐水流,短暂的青春欢乐,却依旧生出无限的闲愁新恨,警幻之吟,何曾为了春花流水,却是对所有大观园女子的命运的一咏三叹。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1
DB+11 2019-04-24

么哒哒丶 包包๓   奇闻&笑话 版块欢迎你 .o0

么哒哒丶

ZxID:2151220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24 0
伏笔啊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