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采丨指开新境 :张荣国的指彩画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艺术风采丨指开新境 :张荣国的指彩画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艺术风采丨指开新境 :张荣国的指彩画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08 0
— 本帖被 亖  执行加亮操作(2019-05-09) —

前言
这批指彩小品是我作指墨山水时生发的另一系列作品,也算是意外收获。”指彩”这一称谓是我发微信时的随机命名,简言之,就是用手指所画的彩画,指迹、指味、指趣、指境依旧是其追求的目标。我以为指彩可打破画种界线,只要能够表现真善美,抒情达意,娱性悦人就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胡作非为”,至于是何画种倒居其次了。
这些作品是我释放工作压力与情感的产物,更是长期观察自然(包括照片)、体悟世界而引发的审美冲动的结果。绘画时,我自由挥洒无拘无束,或指甲勾勒、指肉点厾、指背烘染,或五指齐运或交错缠绕,随机杂以泼、破、撞、涂、划、淌、吹、滴、蘸等各种方法。应该说它们是我的审美情趣、创作激情在自然造化激发下融入故乡情结(家乡的山水美景时常突现眼前并熔铸画中)、绘画偶发效果的凝结体。整个绘画过程是愉悦的、真诚的,几乎没有任何理性的干扰,一气呵成。有时甚至“浑浑噩噩”“不知所云”的“心相”也粲然物化于纸上,画毕,一片释然,心中明净清澈。
画指彩时,独特工具和材料产生的那抽象肌理、那意外图式、那激情线性和那交织“色“情的独特语言令我常常沉溺其中。我迷恋于这些“意外”、“偶发”的新的审美元素,并试图从中寻得必然,进而总结出一套相应的“语言系统”用于表达对自然、世界、艺术的认知、感悟和心声。
能够在小小天地里彰显宏大之美、阳刚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是这批指彩的初衷,也是现阶段企图追求的理想之境。可惜,“纸上谈兵”是容易的,“逐鹿沙场”和“满载而归”却如此的“举步维艰”和“遥遥无期”。但我依旧试图把“激情创作”后的“理性沉思”置于史学框架之下,竭尽全力去寻找哪怕一丝的”微弱之光“,用以指引自己的前进方向——阔步前行或迷途知返。
—— 张荣国 (2019年5月2日随笔于丽娃河畔之听香精舍)

张荣国
1975年生于山东肥城,博士,现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从事书画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国艺术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画家。
艺术评论1
荣国水墨丹青数十载,早已成果丰硕。近年转而专注于指画抒写,如同武林高手卸下盔甲利刃,去外在招式调动内气真功,探囊取物如入无人之境。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我们习惯于强调媒介在绘画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画家双手与媒介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感受。荣国的指画山水,无论是线条、墨色、指法,都是触摸式的零距离表达,无不渗透着他微妙敏感的艺术感受,以及墨、纸、手三者之间焕发出的激情和灵感,画面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是的,艺术表达最终追求的是境界,而非技法,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言:‘’艺术的高下,終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荣国能摆脱毛笔,用手指作画,而且佳作倍出,我想他已经达到了新的境界。
——王岩松 己亥暮春于滴水湖畔(博士、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
艺术评论2
工具材料的突然改变会打破了艺术实践和思考的惯性,促使艺术家向着顺应材料和工具性能的方向发展,荣国最近的指画创作无疑也是由此引发的。从偶然的、无意识的尝试到敏锐地抓住指画中的趣味并深入研究,寻找其中的可能,反映了荣国对艺术的敏感和开放的心态。在不长的时间里荣国的指画已经发展出了一种风格指向,可谓“指开新境”,将指头的稚拙与毛笔的苍润结合起来,风格别致,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对此我们期待着……
——刘德龙(博士、常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指彩欣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白云抱山翠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秋日狂想曲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叠翠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春意闹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游春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一江碧空载情归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雨过霞光照奇峰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鱼戏碧潭影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夜雨中闪亮的眼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五彩奇峰插宇天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桃花锦浪生紫烟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松摇旭日烟披霞 26x38cm 指彩 纸本 2019年

金英善
出生于1966年
韩国大邱人
毕业于韩国启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现为韩国美术协会会员
韩国城南美术协会会员
韩国水彩画协会会员
韩国女性水彩画家协会会员
AAA会会员




连任各种团体运营委员及审查委员
盆塘城南艺术中心水彩画讲师
韩国善画室学术主持
中国深圳国际水彩高研班导师
《第六届庐山国际水彩节》特邀嘉宾




曾获韩国新造型美术展优秀奖
韩国水彩画展特别奖
作品参加过世界各地200多次画展




金英善有“水彩花卉皇后”的美誉
鲜花对她而言
既是最好的模特
更是心灵的伴侣




金英善擅长水彩花卉题材
用色鲜艳夺目
充分表现出花卉的浪漫与柔情
背景的用笔放的开
细节又不失细腻




她的花卉系列
笔触收放自如
淋漓尽致的画面
一切随心,美得自然




金英善的水彩画高产高质
她的花卉画中,向日葵尤其多
向日葵如阳光般照进你的眼睛























金英善水彩艺术高研班
示范讲解(菊)
金老师细心指导学员练习
















5月7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名家书画展”在南沙文化会开幕。此次书画展汇聚了康有为、梁启超、饶宗颐、高剑父、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许钦松等国宝级大师的作品共96组。作品从香港过关后在南沙展示,也标志着广东自贸区首单艺术品文化保税展示业务在南沙启动。此次画展从8日起向市民免费对外开放,画展从5月8日持续至5月12日,展期5天

开幕剪彩
此次活动由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口岸办、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主办,南沙文化会、集古斋有限公司、澳门文化广场、广州大湾区保税有限公司、《美术家》杂志社、《收藏.拍卖》杂志社承办。当天,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南沙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口岸工作办公室、南沙海关,及南方传媒集团、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霍英东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时代传媒单位出席了该活动。

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君铁先生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傅伟中先生

霍英东集团副总裁、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先生
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在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可是当我们徜徉在大湾区11个城市之中,却几乎感觉不到文化上的明显差异。那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共同的DNA——岭南文化。广东地处五岭之南,习称“岭南”。从康熙年间开始,广州一直为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大革命爆发之际,岭南地区在风云变幻中孕育出艺术革命的萌芽。岭南画派逐渐形成。
此次三地联合办展,展品涵盖香港、澳门、广东三地的艺术家作品,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师级书画名家及部分当代优秀艺术家作品,涉及艺术家共82人。本次书画展中有30组作品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旗下《收藏·拍卖》杂志征集而来,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的亲笔书信等。有66组作品是由联合出版集团旗下香港集古斋征集而来,包括一代大师饶宗颐先生的代表作“芭蕉古佛”,这批作品也成为了“广东自贸区艺术品文化保税展示”项目的首单。
此次画展举办,旨在以艺术的形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南沙自贸区成立四周年献礼,为粤港澳大湾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难得的岭南画派传统艺术盛宴。通过这些书画作品,以领略中国传统艺术之大美,在笔墨情趣间感受到粤港澳人民对国家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






现场名家作品欣赏

《芭蕉古佛》饶宗颐
《芭蕉古佛》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创作于1993年。题识“墨中游戏芭蕉禅。选堂癸酉写。”
饶宗颐(1917-2018),字固庵,号选堂,生于广东潮安,祖籍梅县,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中国学术界曾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晚年笃信佛教,创作《送子观音》、《红叶寿佛》等大量佛教内容作品。

康有为 信札

梁启超 信札

《秋暮(山水)》高剑父
《秋暮(山水)》由高剑父于1938年躲避战乱时画于澳门。题识:“廿七年寒露,写于濠江,剑父。”荒郊、野树、寒鸦画于中秋与寒露期间,体现悲秋怀乡之情。
高剑父(1879~1951),生于番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06年他参加了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并创办《时事画报》、《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宣传革命主张,倡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除春睡画院外,还先后创办过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并担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方人定、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黄独峰等都出于他的门下。高剑父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他既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基础,又从事过西洋绘画的研究,在艺术上得到不少新的启示。他是近代我国最早尝试融合中西和东洋画法的先驱。高剑父先生既擅长写意,也能画工笔。他大胆的融合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洋、日本画法,注重写生。他的绘画追求透视、明暗、光线、空间的表现,尤其重视水墨和色彩的渲染,创造出一种奔放雄劲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在近代中国画坛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鹦鹉图》赵少昂
《鹦鹉图》由赵少昂作于1933年。题识:“建国廿一年春二月,安之先生属。少昂。”
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男,汉族,原籍广东番禺。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被称为“中国花鸟第一人”,其白猿图于广东省拍2012秋拍成交,成交价138万元。他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深受人们的欢迎。著名书画家伍嘉陵为其入室弟子。历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

夏山行旅图》杨善深
《夏山行旅图》由海外回流,题识:“乙亥善深。”
杨善深(1913--2004),字柳斋,台山人。20岁从事绘画。1935年留学日本,在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攻读美术,1941年与高剑父、冯康侯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黎葛民等人创办“今社画会”,1983年与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一起举办四人合作画展,1984年与关月山一起应邀访问美国,并在德州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哈佛大学、加州柏克莱大学讲学。在继承“岭南画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另辟途径,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当代“岭南画派”主要代表画家。作品构思新颖,笔墨凝练,巧拙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以花鸟、走兽见长,人物亦自具特色。

关山月《墨梅》86×34cm
《墨梅》由关山月作于1954年。题识:铁可同志属画留念,急就求此以应乞节正之,关山月于长沙客次。书法上书“净几横琴晓寒,梅花落在弦间”,出自南宋诗人杨简的六言绝句《梅花》“净几横琴晓寒,梅花落在弦间。我欲清吟地句,转烦门外青山。”。题识:甲午新岁之光书。
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1948年任广州市艺专教授。1958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江山如此多娇》(人民大会堂迎宾厅的巨幅山水画)、《绿色长城》、《俏不争春》、《漓江万里春》。


由于传媒的局限性,我国许多生活在民间、底层的艺术家并不被世人广泛了解,长期以来,我们所熟知的书画家也就是那几十、上百位,这些真不是当代艺术家的全部,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这些名人的知名度、艺术贡献毋庸置疑,但也不能遮蔽掉众多生活在底层的艺术家的光芒。让更多有实力的民间书画家被世人了解,书画圈坚持的意义正在于此!
今天要讲的是哪个地方的老画家呢?安徽阜阳太和县关集镇,一位活了96岁的民间艺术家。在当地一批80后的记忆中,那是一位穿着陈旧衣服游逛在乡村的老人,有时他会逗弄邻家小孩、说一些恭维的话,有时,他会在收割完的麦地里捡麦穗儿……在当地成年人的印象中,他是一位老中医,大约比“赤脚医生”高级一些。十里八村的人有个头疼脑热,自然就会想到了他。他不摆架子,按照传统的方式把脉,开药,小病立马就药到病除。
更高级的一些人士中,更清楚老先生的真实情况,知道他曾担任过县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算是一个地方有头有脸的人。但他从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乐呵呵的、枯瘦的脸庞对着不同年龄的人群,反倒让人以为他只是游手好闲的无业老人了。
他叫张鹏侣,一位清贫而高傲、多才而博学的老人。按说,老人有一个较为显赫的家庭,远祖张鹤鸣,是晚清末年重臣,官拜兵部尚书,最终却以84岁高龄殁于民乱。但到张鹏侣父辈这一代,家境就很平淡了,父亲虽然是当地的名画家,也并没有多少余财留给他。
他自幼在父亲、母亲的熏陶下,开始创作国画。不到10岁,文从沈梦了解,他画的八仙、神仙图就获得了乡邻的好评,那些叔叔婶婶们称他“神童”。
张鹏侣的求学之路并不清晰,但确定的是,成年之后,他就以绘画、卖画、看病、治病为生存之本,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他并不计较这些,过得清贫些又如何?1937年之后,为躲避兵乱,张鹏侣携家带口,定居于他终老之地——太和县关集镇。在那里,张鹏侣买了几亩田地,长期定居了下来。他为老百姓治病,只收取极低的报酬(如家太穷者,免费治疗)。
为此,他走街串巷,踏遍了整个太和县和附近的地方!
与此同时,他并不愿丢弃自己中国写意画的技艺,却反其道而行之,收了大批农民学画生,仔细地传授绘画经验,而且并不收学费……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优秀人士,能够以此谋生。他们共同为当地文化的繁荣,添枝加叶!自始至终,张鹏侣的绘画名气只在十里八乡,他从医的能力,知名度更高一些。1950年,他应邀为太和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出了一份独特的力量,医治了一大批病人、开发了一些独家秘方。
他对于自己的医术和成果,并不加掩饰,在那些寒冷的冬日,他用自己学到的土法炮制冻疮药、膏药,免费为乡邻医治疾病,效果出奇地好,但他并不以此为傲,更不以此赚钱!老人一生清贫,性格高傲,才华横溢,能出口成章,乐观的生活态度,伴随其一生。
在中晚年时期,张鹏侣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墨色丰富,富有变化,又不拘于形式。他创作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无论纸、布、绢,或者水、墨水,都能成为他创作的工具。
在个别学生的回忆里,张鹏侣曾经这样玩过:把墨水倒入脸盆中,再倒上适量清水,用擦桌布在拼凑好的纸上勾勾画画,稍经点染,一幅画就做成了……
这样不拘泥于形式的表演,被当代“丑书”名家们再以狂放的形式表现出来,早已不具备艺术的韵味,完全成了形式上的表演!不知道张鹏侣先生见到当代晚辈们的表演,会作何感想呢?张老先生创作的山水画水墨淋漓,气势险峻、笔调雄健,有元人韵味。而其人物画线条简省,准确洒脱……令人遗憾的是,他所创作的大量作品,都在“十年”期间被毁于一旦,至今存在的并不多见。
其实,张鹏侣断断续续赠送给乡邻的作品少说也有数百幅,那张《太公垂钓图》曾残存在当地许多80后青年的记忆中……那些作品如今在哪儿呢?老一辈的农民朋友,多数并不知道保存画的技巧、也没有收藏观念,几十年的时光早已将多数作品毁蚀掉了!
在人生的晚年,张鹏侣先后获太和县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务,他也成为老百姓公认的“农民艺术家”。1994年,张老先生以96岁高龄辞世。这大约得益于他的养生之智慧,大概也和他坚持书画艺术有着紧密关系吧。
这样一位老人,一生的大多数时光都是寂静的,他的绘画才能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他辞世约20年后,家乡的一批80后青年,开始在网上怀念他,这些青年惊呼“我们家乡居然有这样深藏不露的老艺术家,真是孤陋寡闻了”!张老先生绘画作品,如今价值几何?
他的老乡兼网友回答:张老作品,现在轻轻松松几万块!自豪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30
DB+30 2019-05-09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5-09 0
๓活动奖励 ๓ 校园青春、贴图拍客、QQ飞车、微信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